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无锡市堰桥中学惠蕙

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尽万卷书,那么写文章时就会才思泉涌,就像有神仙相助一样。事实证明这是千真万确的,奥斯洛夫斯基在谈到他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说过,他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是不可能写出那样的作品的,他还特别提到在开始动手创作之前,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专心致志地读了《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可见,阅读与阅读量对写作的影响之大,也就是说阅读量越多,对写作的影响也就越大。“大量阅读,勤于写作”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根基,同时又大大增加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没有大量阅读,要想提高作文写作水平那只是一句空话。几年的语文教学与研究,对指导学生的习作,虽不成熟,但略有积淀,通过往日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从课外阅读的引导入手

提到阅读,很多人往往只注重课内阅读,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却相当重要。我们不讲许多名人回顾自己青少年时的收获,大多得益于课外的阅读,光从写作界的例子来看也是举不胜举。古往今来,书浩如烟海,岂止“万卷”,何限文、史、哲经,从何读起呢?要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笔者认为首先要多读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作品,是写作的范本,不仅要读而且要反复地读;不仅要理解它,而且对有些名篇,精彩的段落应该能够背诵。我们知道,毛泽东、鲁迅都是能背诵大量的名篇佳句的。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曾经说过,他可以一大段一大段地背诵《静静的顿河》。可见,熟读、精读以至背诵对学习写作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多读名著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同时代人的作品,特别是学生习作。如果说,读经典著作能提高写作能力的话,那么,多读当代人的作品以及学生习作,可以启发文思,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勇气。因为他们所思考的,所表现的往往正是“同龄人”所思考,所要表

现的问题和事件,读了往往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启示。

当然光要学生读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方面笔者的做法有四:即“读一说一写一评”。

(一)适当介绍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读,要求读后作些摘录。

(二)让学生读后再组织学生说说某些作品中精彩感人的情节或片断。

(三)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如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之类。

(四)在课堂,教师摘其优劣简评之,或让学生自己评议讨论。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把课外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

二、从对课内的美文华章的仿写开始

关于读书同写作的关系,前辈作家们都是极力提倡边读边写的。写作自然不能不读书,但是只读不练同样无法提高写作水平,掌握创作规律。那么应该怎样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对课内的美文华章的仿写开始。

初学书法的人少不了临摹贴,初学写作的人也少不了模仿。模仿是初学写作者必不可少的步骤。模仿是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条捷径。自从小学开始学习写作以来,作文教学就是有意识地进行模仿训练,从仿辞到仿句,仿段到仿篇。文学史上李白的“三拟《文选》”就是古人模仿写作的例子.。就拿八股文来说也是历史上模仿写作的典型,它虽遭批评,但我们不可否定它对明清古文写作的繁荣有过重大的影响。模仿,不断地模仿,由模仿简单的到模仿复杂的,学生一旦掌握了某种模式并且能突破它并在此基础上熟能生巧,那么就学会了写作。

那么如何进行模仿呢?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

(一)仿辞、仿形。先是模仿简单的,如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作一段写景练习;仿“捕”片断去写捕野兔,捕山鸡等。再结合课内的阅读仿

写一件事、一个人、一次活动等。

(二) 仿神、仿意。模仿,切忌亦步亦趋,跳不出范文、片断的框框。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要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更重要的更多的是要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从仿某章节的措辞或语言风格,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如初一年级的同学,读了《这就是我》后,就可以模仿其构思:先写自己的形体和个性,然后介绍自己的个性点,最后归纳自己的个性点,但“百人百姓,千人千面”,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即使孪生兄弟姐妹,也是同中有异,或相貌,或性格,或爱好,总是有差异。我们的许多同学,尽管年龄相仿,但各人的相貌、性格、爱好是千差万别的。单以性格方面来讲,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热情泼辣,有的谨小慎微。即使是内向型的人其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把自己的情况介绍出来,就要抓住自身的特点,用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是仿其神、仿其意,文章才会有个性,有新意。

(三)在模仿中创新。.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还要善于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有位同学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后,非常欣赏文中运用比喻形象地描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他就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写了一篇《游灵山大佛》,写出那莲花喷水池,“圆圆的水池好比一个墨绿色的盘子,托着圆圆的晶莹的珍珠。”“大花座喷出大股高高的水柱,似一座冰峰,周围比它略低的水柱像群峰环绕着它。小喷头吐出缕缕银线,弯弯地不断落入池中,池里的水泛起层层涟漪,宛如金的片。”几个比喻,使喷水池的景象深深地在读者的脑海里。同时,作者还在对景的描写中注了自己的深厚感情。这篇作文借鉴了朱自清运用比喻描绘景物和寓情于景的写法,但所写的内容是根本不同的。这里有作者自己描写的景,有自己创造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写作在阅读借鉴中有了创新。我们提倡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可从仿写开始,不是主张“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片面地理解“模仿”,认为模仿就是照葫芦画瓢,所以,他不是认真学习写作,而是只求背

几段范文,拼凑成文。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这样的“模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它会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模仿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模仿。比如,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所作的文章全不象韩愈,这是他在唐宋八大家中所以能独树一帜的原因。他学韩愈的诗,而所作的诗像韩愈,这又是他在宋诗中之所以不能独成一家的原因。所以我们要“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完全仿效他人,又学习他人的长处,虽以他人为师,又不受他人的局限。

三、从名家范文的选材立意方法上切入

写作是以我笔写我、写我的生活、我的空间、我的感受、我的断想,但为何学生一听作文,就吓得唏嘘不已,叫苦不叠呢?许多学生怕“写”,首先的拦路虎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学生天天在生活,身在生活的宝山中,却不识宝,正是缺乏画家的“别具只眼”。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火眼金睛”呢?这可以通过对范文的阅读,从中在选材立意方面得到启发,去构思自己的文章。如果我们要写四时风光一类的文章,就可以借鉴朱自清的《春》。作家写春,没有落入古今中外大量颂春文章的俗套,没有停留在春景的表面描摹和颂赞,而是以“春”喻人,把“春”当一个活泼充满生气并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姑娘来写,从而写出“春”的精神。为此,笔者启发学生对于写景咏类文章,必须赋予相应的“意”,写景咏物是第一层面的,深层的“精神”,第二层面才是能使文章生辉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写景咏一类的选材,我们必须从那些使自己有感悟,容易联想的事物入手。写山不仅要情满于山,还要深得山川之风骨,写出山之精神,唯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是像样的好文章。

如果指导学生写《秋》,我们也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春》这篇文章的立意和选材等方法。秋天是黄金似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是充满喜悦的季节,联系到人事,人们经过劳动并取得收获的时候,不也是表现出胜利的喜悦吗?《春》的精神是抽象的,要形象的写出它,就要通过具体的“物”:春山、春水、春阳、春风、春雨、春天的花草树木、春天人们的活动。这就是古人说的:“春之精神写不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