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善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教”与“乐学”
庆安县第四小学高海平
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楷共振。
“善教”是前题、方法和手段,“乐学”是目的。
如何“善教”,可从以下两发面入手:一、教师要做“学而不厌”的楷模,讲学习,与时俱进。
二、教师要讲究教法艺术,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中应注意多样化、统一化、形象化和情感化。
“乐学”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乐学的本质是通过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来调动学生学习活动再老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
苏联著名教育家何芙纳什维利认为现代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
的“亚研究”过程,它既不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成人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传统教学论所规定的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技能技巧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所以说,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谐共进。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既有教师的“善教”,亦有学生的“乐学”。
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情绪。
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前题,“乐学”是目的。
没有教师的“善教”,就不会使学生“乐学”。
所以说,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研究如何“善教”,可从以下两发面入手。
一、教师要做“学而不厌”的楷模,讲学习,与时俱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
”这就是说,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厚积而薄发,教学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教常新。
我们不仅平时要注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钻研教材,还要注意浏览报刊杂志,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国内外教坛上的新思路,新观点,新做法,整理记录下来。
用于教学过程,会产生非常好,甚至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句古诗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老师的知识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讲时高屋建岭,活水涌流,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清新,明朗,开阔的知识天地,进而诱发学生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学生便会对学习乐此不疲。
二、教师要讲究教法艺术,并能灵活运用。
灵活多样的教法是“善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书生说的好“老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花园中,到处采集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该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各部分知识的“乐学”要素挖掘和显露出来。
像孙悟空那样,面对复杂的环境,以“七十二”变本领去驾驭。
课堂的情势不是死的,有时可能表现瞬息万变、急转直下的变换,这是我们应不失时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手段,才能使“无崖的学海”变成“知识的乐园”。
从理论上讲,现代心理学以为“不愉快的是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抵制”,而且“凡是认为不愉快的事,总不如他们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随着学生情绪反映的过程。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
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朝着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
我们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标志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它有助于克服教学中的单调感和模式化给学生带来极消极影响,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精神生活需要。
如在识字教学中可用讲故事的、猜
谜语、作动作的方法。
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确”字的:一个小孩拿着一块石头去投牛,正好投到牛角上,放牛的老伯伯说:“孩子,你投的真准确,你的方法不正确,你的这种行为确实要改变。
”他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确”字的音、形、意,学会了用“确”字组词造句。
比简单地让学生读几遍,写几遍,组几个词,造几个句子的方法要好的多。
(二)教学方法统一化。
教学方法统一化即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要做到三个“符合”,即(1)符合教本人的个性特长,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我在教学中喜欢用画简笔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我在讲《春蚕》一课时,学生对蚕不熟悉,蚕的生长过程,学生在文学中也不易理解,影响学生对蚕的喂养过程和母亲辛勤劳动的理解,我用几副简笔画出了蚕种、小匾、大匾、分匾、上山五个重要的生产阶段。
(2)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利于教学内容潜在的教育因素淋漓尽致的揭示和披露出来。
报纸上曾刊载过一位教师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与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的打字:“羽项必亡”。
他走近是看,黑色全是由蚂蚁拼成的。
顿时军中一片混乱。
他们认为天公要灭项羽,项羽无奈,拔剑自刎。
”这时,学生个个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
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揭示了这个谜,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大字。
招来无数蚂蚁,造成了项羽军心的恐慌。
教学效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3)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风格,以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在讲《圆的周长认识》时用了“蚂蚁派行”的故事,就利用了小学生好奇的心理。
以上三点“符合”是教学方法统一化的实体要求,也是一个教师形成自己的学风格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形象化。
所谓教学方法形象化是指教学中尽量多用形象化的材料和手段进行教学。
因为形象化的东西易于唤起学生的乐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能进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形象化并非绝对的具象化,而是注意借助形象的表象化作为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学生乐学服务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时,能够深入浅出的将教学方法内容化为具体可。
(四)教学方法情感化。
所谓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因为教与学的生动是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情感。
在教学中忽视了“情”,则“理”无从渗透,“乐”无从何谈起?那种冷冰冰的异处是对人类情感的亵渎和摧残,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取的。
我的一个同学讲述他教学时遇到的一个故事:一次他正上课,看见一个学生低着头吃面包,身边的同学看着他,老师停下讲课,没有批评,没有指责,轻轻的说:“王刚同学可能是昨天晚上熬夜学习了,今天早晨起的晚,饭没吃好,我们等他吃完再讲。
”王刚吃完后,聚精会神地上完了这节课。
还有一位老师一次上课提问,学生都举了手,一个学习差的同学也举了手,老非常高兴的说:“请你回答。
那个学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我不会。
”老师没有批评。
课下,老师问明了原因是他觉的不举手没有面子,就对他说:“以后,你会就掌心朝前举,不会就掌心朝后举。
”后来,那个学生掌心朝前的次越来越多。
逐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法,使学生“会学”,还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
如一位青年教师一次听一位专家的课,正上着课,一个学生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一个学
生出去了,又过了一会,两个学生一起回来。
课后评课时,青年教师问那位专家:这是怎么回事?那位讲课的专家笑着说:“他正讲着课,看见一位学生坐力不安,可能是要大小便了,就走过去示意他去厕所,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他还未回来,考虑到可能忘了带手纸了,就示意另外一个学生去送手纸。
这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丝毫未影响教学。
总之。
“善教”是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乐学”才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的之一,它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它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善教”与“乐学”
庆安县第四小学张丽莉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那么,这就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崭新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自己要“善教”,而且要引导学生“乐学”和“善学”,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责任不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久怨之。
”这已十分清楚地阐述了“善教”与“乐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新理念,全面实施新课程,讲究方法,努力提高教师“善教”水平,使学生“乐学”,从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语文教学涌动无穷的生命活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兴趣,诱发乐学
为了使学生乐学,教师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因为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旦兴趣产生就能产生学生乐学。
让学生从审题入手,产生疑问,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自主探究,说读结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见解,从质疑中来解疑。
这样,通过由老师巧妙地导入设问,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探究,大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打开思绪的闸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有话可说,这样,学生乐意学习,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
二、吃透教材,启发乐学
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就应该切实做到善教。
而教师要做到善教,就必须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与文本进行对话。
因为语文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既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来源,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载体。
所以,教师只有把语文教材钻研得深透,与教材这一“文本”认真进行“对话”,上课时才能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乐学;教师只有把教材钻研得深透,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把教材钻研得深透,才能引导学生与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对话,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课文的教学目标,希望同学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这一教学目的。
这样,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三、注重情感,激发乐学
教师要做到善教,还必须做好课程教学情感的调控。
因
为他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一堂好的语文课,象一曲优美的旋律,应使学生在老师的启迪下,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变换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思维坡度,做好合理铺垫,维护学生思维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爱学”,从而激发学生乐学。
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同学们从涅利“硬是、也能、笑”等词语的理解、体会,充分体现出涅利自信、自强、自立和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
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不但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融会贯通。
为充分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打下了教师的基础。
四、引导参与,增强乐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要看学生的自身努力,所有教学效果是由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决定的。
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教育他们要有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和总结,使他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因为这样有利于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巩固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自我评估,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
五、积极评价,积极乐学
积极有效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取知识,增强课堂活力,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乐学,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积极效果。
然而,现实教育教学中,教师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点赞声多,批评声少甚至没有了。
我认为,表扬与批评互为结合,尤其当学生偏离航道时,给予适当的“批评”,不乏是一剂良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这样写道: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还有: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是作者讲到自己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介以及自己长大后对父亲和母亲这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体会。
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常常游离在教师的口上,学生的耳边。
当然,“糟糕透了”的评价已经招来一片批评声。
尊重学生主体,与学生为本,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和赞赏成为主流。
但我认为,教学中不光要有“精彩极了”,还要有适当的“糟糕透了”,让学生象学骑自行车那样在挫折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在教师的点赞声和无私的爱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动情中获取知识。
这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既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感觉到我能行,从而大大地增强学生的乐学力度,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和教材,要认真研究教法,讲究教学艺术,做到“善教”,同时,也要认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乐学”,进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