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中儿童活动空间问题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居住区中户外儿童活动空间问题初探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区越来越注重住宅周边绿化质量的提升与户外游憩设施的完善,而儿童作为居住区所服务人口中重要而特殊的人群,他们的需求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的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现状质量及设计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儿童的户外活动的必要性及现状问题的初探,希望能够引起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设计的重视,更好地提升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游戏设施规划设计

1引言

在房地产市场的推动下,现代居住区正在以蓬勃的态势建设发展。冠名以高品质的住宅,却忽略了作为家庭重要组成部分的儿童群体的需求,不少居住区中出现儿童在户外活动时意外受伤甚至走失等情况;与此同时的各种儿童心理失衡、儿童肥胖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儿童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文化形成和价值定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居住区是儿童活动空间是儿童最常接触、使用最频繁的场所,因而也最能影响到儿童户外活动的质量以及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现代居住区中存在许多儿童活动的潜在危险因素,其中的儿童户外活动需求问题值得居住区规划及景观设计者等加以重视。

2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必要性

是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发展的需求

儿童时期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发展变化最快,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大的阶段。在此阶段随着年龄的发展其行为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此阶段的儿童活动也呈现出一定特征。

变化性

儿童行为的变化性不仅受不同年龄段的影响,即使在某一特定年龄段也会受到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的限制。正如现代城市环境下的儿童游戏方式和80年代的儿童玩乐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主性

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通常认为儿童处于心理还不成熟的时期,不具备自我活动的自主意识。然而实际恰好相反,虽然儿童的行为判断意识薄弱,但是他们对于外界刺激具有强大的反应力,因为他们周围绝大多数事物对他们而言都充满了新鲜感,都能够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任何时候都可能为一个不起眼的事物而兴致大起,开始“大动干戈”。因此儿童希望在一个自由不受限制的户外活动空间游戏。

创造性

儿童行为的多变,以及面对外界事物的自主反应使他们的行为往往显得琢磨不透,极具创造性。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儿童是在积极探索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信息和新规则的。因而具有创意性的游戏设施设计更能与儿童强大的创造力迎合,也更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再创造能力与智力的开发。

是儿童自身对社会认知的需求

儿童对外界的行为模式的发展变化,其内化的部分也就是儿童内心情感的发展以及对

社会的认知感。

认知

儿童的认知能力的需求是与感官的刺激及运动刺激相关的。随着儿童的重复活动,其

对外界刺激的有序组合将被识别为某种形式,进而加深对外界的认识。而这种主客体之间

的认知过程需要通过游戏的手段达到。游戏可以锻炼感觉、直觉、思维、语言、记忆等能力,培养基本运动技能,也是儿童最初认识社会的途径。

情感

对自我情感的理解与控制能力也是在儿童时期得到最有效的锻炼。比如儿童亲身经历

荡秋千的过程所体验到的快乐与恐惧、在玩堆沙游戏中得到的满足或者挫败感,以及与同

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被信任或者同情感,更进一步将破坏性转化成建设性的勇敢的力量等。

社会性建立

人的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儿童的社会交往更是实现儿童发展的基本需要,为儿童

以后顺利走入社会做好准备。在儿童时期通过与家人、同伴等的交往中,感知社会形态、

学习掌握社会规范,认知社会角色,发展语言和社会性情感。良好的儿童户外活动将更有

助于引导儿童建立人生的社会性感知。

3儿童户外活动影响因素

不同儿童年龄对儿童活动方式的影响

对于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呈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见下表)

表一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征

年龄组3~6周岁学龄前儿童(幼儿期)7~12周岁学龄儿童(童年期)

体力特征体力较之前大有增强,能够直立行走,已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行走和较大强度的操作物体,有能力进行一些最初步的体力活动,运动技巧的自控能力和平衡能

游戏活动力增强

心理特征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活动实践的愿望,无意性和重视具体形象仍然占主要地位,模仿成人的实践活动。各种心理过程智力进一步发展,初步掌握了读写算等基

带有明显的具象性和不随意性。还不本知识技能,具有初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心受社会道德现象的影响较大,形成一定的

理活动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开始形成行为习惯

自己的个性

行为特征游戏是主导活动,偏爱创造性游戏、建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形式,更加倾向集体游筑游戏、活动性游戏等戏,竞争意识增强,对智力活动兴趣更大因而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要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活动需求,具有多样丰富

的游戏空间及设施。

儿童独立移动性

现代城市建筑环境日趋密集,儿童独立移动性逐渐减弱。儿童多数是进行监护状态下

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制度化的游戏,这样大大限制了儿童进行户外游戏的机会。而在中国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多的父母选择了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

管,而老年人多喜爱安静单一的活动方式,

这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儿童到户外参与户

外游戏活动的机会。

环境

环境对于儿童活动的影响是明显的。比如在水边,儿童自然地会去戏水;而在沙地上儿童又会自然地开始将沙堆成各种造型。在十分有趣味的小品上儿童可以攀上爬下地尽情玩耍;而在一个单调乏味的仅有铺装花池的空间中,儿童会心不在焉,想另辟佳处。可见环境对于儿童户外活动的影响之大。

3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住区户外空间的设计于建设慢慢得到重视,但整体质量仍然不高,绝大部分场地建设停留在沙坑加滑梯的固定有意空间模式,而这种单调的活动设施,远远无法满足儿童对丰富有趣的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概括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研究不足

目前对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理论多数是针对大型儿童公园及游乐场,少数针对居住区内的;且对居住区中儿童活动空间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活动设施的设置,而没有针对儿童特殊的行为特征的相应活动场地的研究,这包括游戏设施、建筑小品、绿化、创意空间等。

相关法规规范不健全

我国在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还很不健全,目前仅有《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中提出应该在居住区的公共绿地设置儿童活动场地,但是对于具体的活动面积、包含的元素、质量水平,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细致的说明并没有涉及。而其实在国际上,截至1979年,已经有10个国家制定了关于居住区内儿童活动场地的统一标准。

设计中对儿童活动空间的忽视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对儿童活动场地考虑的不够导致了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空间布局不合理。

首先是选址不合理,比如在角落、车行道边等,没有考虑到儿童活动空间对于可达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造成了利用率不高或者安全隐患。

规模不适当。

居住区中儿童活动场地的规模应该与住区内的人数与主要住户家庭模式相关的。在大型家庭式住区,特别是学区附近的住宅,要特别注意儿童活动场地面积及设施规模与住宅人数适当对应,在宅间公共空间及中心活动空间中都应该设计相应的儿童活动场地。而对于现代单身公寓式住宅,儿童活动场地面积可以适当减少。

设施陈旧,功能性不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现代住区中多数儿童游戏设施比较单调,游戏器具多陈旧、生硬,不易于儿童亲近,且尺度设计上也不够规范。同时在儿童活动刹那各地周围缺乏休息座椅及遮阳避雨设施,不利于成人对儿童的看护。并且存在着硬质地面景观安全防范不到位及景观小品尺度不适宜等问题。

植物搭配缺乏科学性。

对于儿童活动场地周围的植物种植设计需要经过专业科学的搭配,避免使用之地过硬或有刺、有毒、有絮状物及分泌液的植物;且要注意对植物高度的控制,连接儿童活动场地与旁边承认看护区间的绿化不宜种植高于人视眼高度的植物,宜采用低矮的地被划分空间,这样既便于成人对儿童活动的监护,又不影

响儿童活动的独立自主性。

缺乏创意性和观赏价值。

目前的居住区内儿童活动空间都十分单调,

从游戏设施到小品等几乎都是一个模式,缺乏个

性与创意性。而在国外的儿童活动场地内经常会

设置一些具有创意的雕塑小品,不仅具有极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