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辅导用书(1-6章)【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传播的六种话语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话语研究

1.传播的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

(1)传播的本质主义定义

大多数学者的定义都采用了“传播是……”这样的判断句,他们试图透过传播现象的迷雾,揭示出传播的本质。

(2)采用本质主义定义的原因

①一些学者认为,他采取的某种定义要比其他定义更“正确”;这种思维方式来自然科学。

②在社会研究中,不论是在数据的观察与获取上,还是结果的判断上,都存在人言人殊的局面,既然客观上存在分歧,那么就承认它们,为了使用的方便,形成一种个人化的研究策略。

2.话语的定义

话语是指围绕着特定语境中的特定文本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3.话语研究

(1)话语研究不再关注事物的本质,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对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种种话语的可能性上。

(2)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这种表述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

(3)话语研究的目标:不是去争论传播到底是什么,而是去研究人们对传播持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它产生的社会语境和知识风尚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接受这种关于传播的看法。

(4)话语研究的认识论基础:围绕着某个关于传播的看法,人们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如何影响人们对传播的认识。

4.对传播采用话语研究的原因

(1)传播是一个社会现象,人们对它的定义与理解在不断地变化。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确定传播客观上是什么,而是人们如何对它做出界定,规定它的功能。

(2)传播是一个历史现象,在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会赋予传播不同的功能。

(3)传播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在某个时期,任何一种对传播的界定都无法概括所有的传播实践。

5.传播分类

把大众传播问题上关于“传播是什么”的话语分成六类,它们分别是:(1)传播是传递;(2)传播是控制;(3)传播是游戏;(4)传播是权力;(5)传播是撒播;(6)传播是共享和互动。

二、传播是传递

1.信息与交通运输的隐喻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

①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传播是:谁通过什么渠道向谁传递了什么内容,取得了什么效果,即传播的5W模式。在该定义中,传播是讯息从传者向受者的位移。

②该定义还把讯息看做是一个包含了某种意向的胶囊,受者不只获得了讯息,同时还获得了某种行动意向,产生了某个效果。

(2)隐喻的本质与意义

①传播就像物质的位移,有一个东西从传者那里转移到了受者那里。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位移是信息。信息是不确定性的消除。

②交通成为人们头脑中解释信息传递的最直观的模型。

③意义与不足:

a.“传播是信息的传递”,这是一个隐喻,把信息理解为物质使人们对事物做出形象的理解,同时也限制了人们对被比喻物的想象。

b.强调了信息客观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的复杂性,忽视了传播的社会意义。

2.意义和语言的困境

(1)意义的困境

①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工程师申农和韦弗提出数字模式(见图1-1),该模式认为,意义的传递,必须要经过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首先将意义编码成语言符号或者非语言符号,然后传递给受者,后者再将这些符号按照自己理解的规则解释成意义。

图1-1传播的数学模式

②人们能否准确地把自己的意图通过传播传递给受者,受者又能否确定自己准确地获得了传者心目中的意义。

(2)语言困境

①一些自然语句(如涉及价值判断的语句)没有办法确定意义。

②考虑到语境和文化的影响,语言也仅仅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方式。其他非语言传播方式(表情、手势、音乐、绘画等)传递意义的确定性无法保障。

3.传播的理想与唯我论

(1)传播理想

苏格拉底认为,传播的理想境界是心灵之间的交流。“传播是传递”的话语,表达的传播的目的这种传受双方的完全一致。

(2)唯我论

①唯我论是指传者希望受者能与自己取得相同的认识。

②传播过程中,“我”成为中心,“我”是否能被真正地理解,是传播成功与否的标志。

三、传播是控制

1.控制论视角下的传播

(1)数学家维纳提出控制论,传播的控制论模式(见图1-2)。维纳认为,传播与控制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社会更加有序,必须随时获得信息反馈,即时做出调整,适应新的变化,更好地执行控制者的命令。

(2)社会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是在传播领域会产生谁来控制、通过什么途径控制、控制会对被控制者产生什么后果等问题。

图1-2传播的控制论模式

2.控制大众心灵

(1)大众的含义

这是指一盘散沙,一群无法控制的乌合之众。

(2)大众社会理论支持者的观点

随着“无根的个体”纷纷涌入城市,传统的社会控制手段式微,人类的组织形态由共同

体向社会过渡,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轻易地对大众进行控制。

(3)控制大众的目的

①政治上,大众拥有绝大多数的选票。

②经济上,他们是消费市场中的大多数。控制大众的心灵,就意味着掌握了权力与财富。

(4)控制大众心灵的担忧

①大众对现实的认识越来越间接,他们以为是真实的东西,只不过是利益群体利用大众媒体制造出来的虚假环境。(李普曼)

②由于普通人的注意力、时间、社交圈子有限,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越过媒介直接认识世界。

③人们常常用自己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去定义外界事物,从而无法获得正确的印象。

④语言的影响,由于缺乏有效传通的保证,语言经常导致传受双方理解的差异。

3.传播研究的产生与社会控制

(1)传播研究的产生

①拉斯韦尔在传播的5W模式里,加入了“取得了什么效果”这个要素。传播活动以实现传播者有意图的控制为目标

②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逐渐盛行,导致20世纪40年代以来,不少社会研究者们试图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找到开启人类心灵的万能钥匙。

(2)社会控制

①传播作为一个复杂的现象,会受到社会文化、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受众也并不是被动的靶子。

②在多种条件的作用下,传播活动常常产生潜在的、长期的、控制者预料不到的结果。

③生活中的大量传播行为,并不一定要操纵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