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解放前在解放军之前乘风破浪到海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解放前在解放军之前乘风破浪到海南
海上望琼州
正月二十八日,凌晨五点就从徐闻出发,因为不知海水涨落的情况,涨潮才能入海口港靠岸,不涨潮只能停在外海。海安是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小码头,距离海口市最近,从那里开往海口的船都要看风向、风速和潮水涨落的情况才开船的。那时没有公家船,都是私人船;没有现代化的仪器,全靠船佬大的经验观测。我们的车开到海安,早晨6时才到达。早春的晨雾还笼罩着海面,天还是很朦胧。那时海安没有什么建筑,矮小的房子,只有一间略大的茶馆建在崖巅上,还有灯光。我们下车后行李还放在车上,走到那有灯光的茶馆里喝茶,吃早点,父亲和大人们去询间开船的时间和乘船的价格。那里船很少,湾里有两条,湾外有一条靠在埠头上,都空无一人。但船大,我在昆明盘龙江看到的船最大的恐怕只有四、五吨重。这里的船是五十吨级的。船少,叫价当然高。没有办法也只得乘,只要安全就谢天谢地。船接洽好后,父亲等告诉大家,7点半上船,八点开,约开四个钟点可以到海口港,入港后还要下小驳船上岸。中午点心备着,在船上吃。大家遵命坐着等。7时左右,晨雾已退,太阳微笑着出来,像来迎接我们回海南似的,大家都很开心,遇到一个好天气过海就是幸福。我跑到海安边石崖的最高点站着,脚下是陡崖,十几丈高。浪拍岸声,“哗!哗!”一阵一阵的响。海风吹来,衣服头发像旗帜一样的飞舞,使人有点晃动。胆怯的人是不敢在那里站的。我独自在那里称英雄,挺着胸,学列御寇在天空中乘风御气,自我陶醉,思绪万千。天越来越晴朗,忽得一灵感:《海安观海》
一望无边翻银浪,二望海天万里长;
三望春风送帆喜;四望玉宇扩胸膛。
这时,忽闻崖下船上有人声,原来船老大睡在船舱里此时出来了。7时到,母亲叫我到车上去搬行李。大家将行李卸下,清点清楚,司机将车开到一个靠边的地方,锁好,托当地人管,待司机等人回乡探亲后回程再开回昆明。
时间到,我们有秩序地上船,海里的船与小河里的船不同,小河里的船很稳,海里的船因浪大,摇晃得很厉害。稍有不小心就会摔跤,而船上摔跤是特别重的。船老大,大人向孩子们再三关照。上船完毕,八时到,起帆开船了。
船到海当中,我才明白,我们为什么叫“海南岛人”?原来是以此海为中心,海南岛就在此海的南面,所以称我们为“海南岛人”。同时我也才明白,为什么我们海南岛人称雷州半岛的人为“海北人”?也因以此海为中心,雷州半岛在海的北面,所以称“海北”。在雷州半岛生长的人,我们就叫他们为“海北人”。
船再开向前,发现岛上隐约有一座高楼,大人们告诉我们说是“五檐楼”。“五檐楼”即“五层楼”。海南方言中习惯以屋檐代替楼层,例如:一层没有楼的房子,叫做“一檐XIU(屋)”,古代建筑,有几层楼就建几层屋檐,从屋外看,有几层屋檐便可断定有几层楼,于是便以“檐”代替“层”。现代的楼房大多已经无檐了。这座“五檐楼”是钢筋水泥造的,实际上也无一“檐”,但大家喜欢这样称呼它,近十数年,海口市发展很快,现代化的高楼林立,当地人对楼层的称呼,或称“檐”或称“层”都随便了。那时五檐楼在海南算是最高的了,名气很大啊,几乎全岛人没有不知道,这座“五檐(层)楼”层数不多,但确实
不矮。每层楼似超过8公尺,全楼高度当在40米以上,那时在海口市算是鹤立鸡群的。这楼还有一个故事更为引人。
这座楼是一位姓吴的文昌籍南洋华侨建造的,抗战前,他在国外赚了许多钱,想为家乡作一建造,仿上海大世界造这座楼供海南人娱乐,电影院、剧场、舞厅、茶室、饮店、旅馆样样备全。抗战前这楼若能开业两三年,投入的资金是一定能赚回的,可惜在楼封顶后,还没有装修,他已经进入班房了。原因是他欠人家的债一时还不起,抗战爆发后,这座楼被日本鬼子强占,他死在狱中,这座名气这么大的楼,可是他一天也没有享受过,人家都为之惋惜。
船越近琼州,越觉得我需要对这个岛了解的东西越多了,越觉得这块琼玉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