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理论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这个观点最早是由神经生物学家Penfield和Roberts(1959)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中,人可以在自然环境下、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捷地学习一门语言,并且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

但他们最初提出的是“最佳年龄”(The Optimum Age)的概念,指出: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是在10岁以内,在此期间大脑保持了可塑性,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可塑性开始消失,这是大脑左半球语言功能偏侧化所造成的结果。

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发展了这一观点并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提出了颇有影响的“关键期假说”。

Lenneberg把儿童习得语言的优势归因于生理因素,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

他认为,儿童语言发展存在关键时期: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puberty)到来之前,即2岁至12岁之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

这时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涉及到大脑的两个半球,整个大脑都参与语言学习。

在大脑左侧化( lateraliza-tion)完成之后,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将会造成严重的语言障碍,甚至终生丧失语言能力;如果是在这一关键时期的开始或中间阶段(即左侧化完成之前)左半球受损,则语言能力将继续留在右半球而不受影响。

母语的习得存在关键期,这一观点已被众多语言学家所接受。

另外,对美国洛杉矶“都市男孩”Gennie的跟踪调查也证实了这一假说(转引自Skehan, 1998: 227)。

为了进一步检验二语习得是否也存在关键期, 语言学家Johnson 和Newport在1989年对母语是朝鲜语和汉语的一批被试者的英语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对他们到达美国的年龄和他们的英语能力进行定量分析。

被挑选的测试者都是在进入英语环境后才开始学习英语的,但进入英语环境的年龄不同,最早的3岁,最晚的39岁。

实验研究发现,3至15岁年龄组的语言能力(其掌握英语词法和句法的熟练程度)与他们的到达年龄呈负负相关,即到达的年龄越小,越有可能习得熟练的语言;而对于17-39岁年龄组来说,则几乎没有这种相关性。

这就表明,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来说同样存在一个关键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将会事倍功半。

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显示,各个年龄阶段的语言学习优势差异明显。

学前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发音器官和大脑细胞发展比较有弹性,而且学习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容易受挫折。

因此,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突出表现在语音上,越早学习外语,就越容易习得地道的发音。

因此,只要配合幼儿的认知发展,因势利导,就能充分地发挥少儿的年龄优势,为孩子将来有效地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