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摘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乐是最容易被人们理解、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作为声乐的一种形式,是中小学音乐课内与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是一项高度审美的艺术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从而达到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

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即多人声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利用合唱队员及合唱队各声部之间的长处,来创造整体音响,表达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艺术形式。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能力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欣赏合唱歌曲,培养听觉敏锐性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欣赏合唱曲要求小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许多时候小学生对倾听不感兴趣,是对音乐的表现的内容不理解造成的。因此,教师应合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开启他们的感觉通道,充分调动多感官感知,多角度体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和鲜明的形象,帮助他们理解作品,从而激发演唱的兴趣。同时也让孩子在欣赏中去感受、去聆听、去了解合唱,在听不同音乐形式的作品的同时了解合唱与其它音乐形式的区别,感受合唱中优美和谐的音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的积极

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即在他们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从而逐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发展音乐听觉,对小学生掌握合唱曲目是极其有利的。

二、重视情感体验

人们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其核心的心理反应就是“情感共鸣”,是人们参与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在演唱过程中,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美感。这种美感能够使人愉悦,能够引起人的遐想……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必须引导他们对声乐作品的音乐要素、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音乐的情感、音乐的风格特征等产生敏感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人文内涵。例如:在教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探究作品的节奏、旋律、调式、力度、曲式、织体等音乐要素,在演唱中也注意感受、体验这首曲的音调及其情感特点,进一步结合发声技能、认知理解及演唱表现其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愉悦身心、健康体魄、完善人格。如此看来,围绕着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实质上发生着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变化。

三、练唱方式力求多样化

刚接触二声部视唱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视唱花的时间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

式进行练习。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没唱的学生也就有机会聆听演唱效果,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把学生的演唱录制下来,教师指导他们自己听听,找出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正,不断提高。通过课堂合唱教学活动,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通过课堂合唱教学,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友爱。在声乐演唱水平、音乐视唱能力、音乐表现力、舞台表现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音乐修养和音乐素质也得到提高。课堂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有成功也有问题,有汗水也有收获,有痛苦也有欢乐。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很多感慨和希望,更想找出一条更有效的课堂合唱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来促进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创设合唱教学情境

在课堂合唱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用各种表现方式来加深对歌

曲的理解。有的歌曲能用肢体语言来帮助理解。如在学习歌曲《白帆》时,同学们就设计了划船的动作,他们轻轻地划着船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唱起来就很有表情;有的歌曲可用创作情景来帮助理解,如在学习合唱《叮铃铃》时,我启发学生为歌曲加入了意境引子与尾声,学生用自己的创作来表现了牧童高高兴兴放牧的情景,通过创作这首歌曲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学生感受更深。

五、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围绕单元主题,打破年级和单元的界限来重组教材。具体做法有:一是从兴趣入手,以合唱与独唱相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和学唱同一首歌,体会合唱巨大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积累对音色、节奏和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成功经验;二是围绕单元主题,使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材的加减法”处理,分步解决歌曲合唱部分的学习,为学生的二部合唱实践铺路搭桥,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三是重视合唱技能的培养,讲究合唱教学的方法,把合唱学习融入听、赏、唱、动、奏、创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四是拓展教学内容,根据教材提供的相关内容,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出发,以学唱某一首合唱曲为重点,对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的取舍、补充、重组、延伸,挖掘一切可以用于合唱教学的因素,巧妙设计教学,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总之,在小学生的合唱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建议者、观察者,做好合唱的选材、欣赏和平时的训练工作,顺应儿童的天性,因势利导,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小学生在合唱教学中获益。童心向歌声,歌声育童心,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欣赏了美,表现了美,并创造了美。

参考文献

[1]黄琼.对构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石峰.对高职音乐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