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古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句法结构

认识并掌握古代汉语的七种基本语法结构,了解这些基本语法结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认识古代汉语的两种基本结构关系(核心结构关系和非核心结构关系)。

1、主谓结构: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名词性成分作谓语。

2、述补结构: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作补语;名词性成分作补语的述补结构与述宾结构的差异。

3、述宾结构:宾语的位置,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

4、助词结构:“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的语

法功能;助词“者”和代词“者”的差异;助词“其”和代词“其”的差异;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分析古汉语句法结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注:即确定某种组合结构类型的依据。其中最重要的依据是第二方面。

一、词序:

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表明某种

句法结构。

例如:弗爱其子活之业精战败

古今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基本相同。用二分法分析下列句子:

1、季氏将伐颛臾。

2、天下之水,莫大於海。

二、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

平(并)列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

1、联合结构:等立(并且、而、既……又)、共时(“一边……一边”)、一般性转折(“

虽然……但是”)、选择(“是……还是”)、进层(“不但……而且”、况且)。

2、连谓结构:承接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

三、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

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的主要差异在于:

1、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分为平列关系(非核心关系)、非平列关系(核心关系)。在古代汉语中由于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不同,同样的词序排列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

例如: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可能属于不同句法结构。

偷盗:联合结构;

[生]得(广):偏正结构;

战罢:主谓结构;

恋战:述宾结构;

挠乱(我同盟):连谓结构

第一节联合结构

一、关系:联合结构各直接成分之间一般是等立关系,互不说明、修饰或补充。

二、种类:

1、名词性联合结构。例如:

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叙述句)

2)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判断句)

3)蟹六跪而二螯。(描写句)

2、谓词性联合结构。例如: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3、转折关系(逆接关系)的谓词性联合结构。例如:

1)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第二节偏正结构

一、偏正结构的格式:修饰语+中心语

二、偏正结构的类型:

1、定语+中心语:

1)中心语多是名词性成分。作定语的多是名词、代词、形容词或数词。

2)如果动词性成分在定语位置上出现,就指称化了。

(1)谓词性成分转指化成名词。

(2)谓词性成分自指,一般地事物化了。自指化的谓词性成分仍是谓词性的。

2、状语+中心语:

1)中心语多是谓词性成分。作状语的多是副词、形容词、数词、介宾结构和名词,动词成分也可以做状语。

2)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特点。

3) 当名词性成分充当判断句或描写句的谓语时,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带状语。

第三节主谓结构

要点:1、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2、名词性成分作谓语。

一、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1、主谓结构只有当加上语调成了句子才会发生谓语前置。否则作为词组充任句法成分时无此现象。

2、谓语前置的条件:只有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谓语可以前置。

二、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

1、主语可以承前或蒙后省略。(承前或蒙后的主语、定语、宾语省略)

2、暗换主语:由于经常省略主语,并列或相承的主谓结构常暗中更换主语。

三、谓词性成分作主语:这时谓词性成分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指称化。

四、受事主语:这时的主谓结构表示被动意义,是不带标记的被动句,形式上与主动句相同,因此不能称为被动句型。有的翻译时要加上“被”,有的不必。

五、名词性成分作谓语:古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之一

第四节述补结构

述补结构直接成分间是补充关系。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与事对象、工具、时间、处所、原因、比较对象、施事者。

(注意:1、动词后的受事者为宾语。2、述宾结构直接成分间是支配关系。)

古代汉语里充任补语的成分主要是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也可以作补语。谓词性成分作补语是后起的语言现象。

一、介宾结构作补语:与现代汉语相同。

*二、名词性成分作补语:古代汉语语法特点之一。

区别:现代汉语中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一般归入宾语。而古代汉语中则视为补语。

理由(: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不借助介词直接作补语,就像名词可以不借助介词直接作状语。

辨析:若译为现代汉语时,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必须加上介词充当补语或状语,则该名词性成分为补语;否则为宾语。

例如:“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译:从前西伯被拘禁<在羑里>的时候,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蔡]被围困,(后来)写作了《春秋》。

古译今时:名词表示处所的,可加介词“于”,

名词表示比较对象的,可加介词“比”,

名词表示工具或凭借的,可加“用、凭借”

三、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作补语:后起的语言现象。与现代汉语相同。

第五节述宾结构

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

一、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单独作宾语要前置。

注意1:1、前置的三个条件。2、作动词和介词的宾语都要前置。

例:1.吾谁欺?欺天乎?

2.为政何患?

3.“悉冠?”“冠素。”

4.又谁敢怨?

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