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古代汉语教案(下)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
《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案选用教材:郭锡良等《古代汉语》施用范围:汉语言文学本科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本章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是一个怎样的学科,即这一学科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培养的是什么能力,以及学习这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等。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并激发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
【基本概念】古代汉语文言文言文古白话古白话文【基本理论】古代汉语学科为什么以文言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什么要开设“古代汉语课”?如何理解古代的死记硬背教学法?【重点难点】古代汉语的分期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所用课时】 1学时【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汉语的分期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概念来说的,它是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我们以“五四”为界“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我们称之为“古代汉语”,“五四”以后到今天,我们使用的语言叫“现代汉语”。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古白话-----------古白话文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研究对象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
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九讲
句中不用兮字,又不是六字句的,在屈原的作品中很 少见,只有《天问》是以四字句为主,又极少用兮 字。屈原以后的作品,不用兮字,又不限于六字的 句子就多一些。例如: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天 问》)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卜居》) ◇ 《楚辞》的另一句式特点是很少运用连接的词语。 见P873.
◆句中自对,再两句相对,也是一种工对。句中自对,是 指本句内已有对得很工整的并列结构,再和另外一句相 对,这时两句之间两两相对的词语并不需要对得很工整。 例如: ◇冰释泉涌,金相玉振。(萧统《文选序》)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王勃《滕王阁序》)
◆骈体文讲究对仗工整,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初期 骈体文,一般只要两句相对就行,不太讲究工整, 也不避同字对,还有骈散兼行的作法。(例见教材 P862)
(一)辞赋的押韵 ◇辞赋都是有韵的。辞赋押韵和诗歌押韵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古代辞赋中,有些押韵的地方用现代汉语来读仍是押韵 的。有不少地方,用现代汉语来读就不押韵。例见教材 P871. ◇在辞赋中,押韵的规则与诗歌基本相同,最常见的是奇句 不用韵,偶句用韵。奇句也有用韵的,那是全篇的首句, 或换韵的开头。当句尾是语气词时,往往是语气词前的一 个字押韵。例见教材P872. 汉赋和唐宋古文家所作的赋,押韵比较自由,有句句韵、隔 句韵,也有隔两三句才押韵的。同时还常以散文与韵文兼 行,因此,有的地方是不用韵的。例见教材P872.
四、学习《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文心雕龙· 事类》)。引用的类别有三:引言, 引事,引文。 1.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 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水经注· 巫山、巫峡》)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31P)
音韵学与诗词格律的关系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而诗词格律则是建 立在汉语语音系统基础上的文学创作规则。因此,音韵 学对于理解和创作古典诗词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 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典诗词的押韵方式、平仄规 律以及声调特点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 同时,古典诗词的创作也需要遵循一定的音韵学规则, 如押韵、平仄等,这些规则的运用可以使诗词更加和谐 优美,增强艺术感染力。
03
六书理论是汉字构造的理论基础,汉字的构造是六书理论的具
体体现。
古书中的用字现象
古今字
记录同一个词,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 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 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合称古 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
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 互相代替的字。
03
音韵学基础
句法结构变化
随着语言的发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句法结构在现代汉语 中已经发生变化。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在现 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表达习惯不同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表达习惯上也存在差异。古代汉语 注重音韵和节奏,多使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而现代 汉语则更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06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31P)
• 绪论 • 文字学基础 • 音韵学基础 • 训诂学基础 • 语法学基础 •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01
绪论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它 是现代汉语的前身,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特点
古代汉语具有音韵丰富、词汇众多、 语法灵活、表达方式多样等特点。同 时,古代汉语还具有地域性差异和时 代性差异,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 的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
古代汉语 下册 教案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分别用了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等而强国开疆成一番事业,然后如是说)(李斯《谏逐客书》)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起义》)
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
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逸《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视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王弼《老子注》
郭象《庄子注》
韦昭《春秋外传国语注》
1、有
(1)用于专有名词的前面。如: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书经·召诰》)
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
有唐一代等
(2)用于一般词语的前面。如:
予欲左右有民。(《书经·皋陶谟》)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邶风·击鼓》)
2、其
“其”字作词头,一般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如: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诗经·唐风·扬之水》)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二》)
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陈轸列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起义》)
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不相攻伐为“此”)(《墨子·兼爱下》)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复兴的原因
古代汉语教学PPT课件
古汉语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来分析他的语言现象
.
15
(二)工具性。
是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
要系统地掌握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修辞、古书注解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 分析说明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提高阅读古 籍史书的能力。
.
16
古代汉语教学课件
沧州师范学院
.
1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
2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望洋兴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
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
14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一)语言性。
从文字、词汇、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 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 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以逐步地提高阅读 古书的能力。
.
3
文选 勾践灭吴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选文 燕昭王求士 第三章 语法(一) 第一节 词类活用 第二节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 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第四节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06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古代文化常识简介
古代礼仪制度
包括祭祀、朝拜、婚丧嫁娶等 各种场合的礼仪规定。
古代教育制度
从太学、国子监到地方州县学 府的教育体系,以及科举考试 制度。
古代职官制度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职的名称、 职责和品级。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对天象的观测和历法的制 定,如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
等。
《诗经》、《楚辞》选读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解析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通过“……者,…… 也”的结构表示判断。
如“而刘夙婴疾病,常 在床蓐”中的“婴”,
意为被……缠绕。
如“甚矣,汝之不惠! ”中的“甚矣”是谓语 前置,强调程度之深。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了主语“蛇”。
古代汉语虚词用法举例
01
02
03
04
之
作代词,如“公与之乘”;作 动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助词,如“怅恨久之”。
其
作代词,如“其真无马邪?” ;作语气词,如“其如土石何
?”。
而
表并列关系,如“黑质而白章 ”;表转折关系,如“学而不
思则罔”。
则
表承接关系,如“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表假设关系,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
词义系统
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
词义引申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相似性引申、相关性引申、相反性引申等。
古代汉语常用词词义辨析
常用词
古代汉语中频繁出现、具有代表性的词汇。
词义辨析
对常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进行区分和解释。
辨析方法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件
小篆:小篆是相对于大篆而言的,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丞相李斯建议对 当时的所谓六国文字进行整理和规范后的文字。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 规
范,淘汰异体,使文字结构定型,简化 了一些字的结构和笔画,规范了偏旁的 写法,并使之固定下来。小篆的字数, 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有九千三 百五十三个。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 武信是也。” 特点 第一、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 即都表义。 第二、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分类 第一、同体会意。即用相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 步 、 林 、从 、比 等字。 第二、异体会意。即用不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 逐 、 莫 、牧 、取 、休 等字。
(2)《尔雅》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作者说法不一。全书共3卷,20篇。 编排体例: 按所释词的内容分为19类 解说体例: 对词采取同义归类、总括解释的方法。 局限: 对总括性的解释往往流于粗疏简略。 (3)《康熙字典》 编排体例: 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将各部首 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 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注音方法: 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 不足: 错误较多。 (4)《汉语大字典》 字形: 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等形体。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特点 第一、是独体字。 第二、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 分类 第一、纯符号性的,如: 上 、下 、一、二、三、亖、 五。 第二、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性的符号表示意义所在。如: 本 、末 、亦 、刃 、甘 、寸 等字,分别表 示树根、树梢、腋窝、刀刃、香甜和寸口等意义。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绪论部分课件
(三)古代汉语课学习的对象是文言文,重点是先 秦两汉的作品(源头) 古代汉语学习的内容除了“文选”(历代的文言文、 韵文、诗歌)外,还要学习必要的古代汉语常识,重点 是传统语言学常识的现代分析。传统的语言学与现代语 言学的分类有差别: 文字学(形 文字学 形) 音韵学(音 音韵学 音) 训诂学(义 训诂学 义) 文法学(后起 文法学 后起) 后起 语音学 语义学 语法学 修辞学(同时属于文学范畴 修辞学 同时属于文学范畴) 同时属于文学范畴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一)继承文化遗产的需要 (二)提高文化素养的需要 总之,学习古代汉语的最终目的, 是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同学 们获得较高层次的愉悦,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一)理论和实践结合 (二)掌握学习的方法。 1、 究 2、横 3、纵 较 类
(三)学会辞书的运用古代汉语第一章 Nhomakorabea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含义 古代汉语就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历代汉族 年 五四”运动 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古代汉语的分期: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 中古汉语(东汉末年——隋) 近代汉语(唐代——1919年)
(二)古代汉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两种书面语言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 基础而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即通常所说的文言 文言;一是 文言 汉代以后以北方话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即通 常所说的古白话 古白话。 古白话 文言严重脱离口语,却又能形成一个系统并发展到 现在,原因有二: 一是语言内部的原因,即汉字不随口语变,因而文 言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一是语言外部的原因,即古代文人追求简古(简略 古奥),以突出自己的身份品位等。
经典课件:古代汉语(下)押韵平仄
.
9
• 五言诗平仄的四种基本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a.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B.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b.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 七言诗平仄的四种基本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a.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B.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b.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
14
按照近体诗平仄规则和韵律的要求, 便有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 格式。
1)五言律诗基本格式 ①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15
②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16
③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17
④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18
2)七言律诗基本格式 ①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2
2.押句尾韵。 3.除首句可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之外,押偶句韵。 4.一般押平声韵。 5.除首句之外,要求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不能出韵和换韵,只能取同一韵部中的字作韵脚。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 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பைடு நூலகம்
27
讲解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音韵的分类 、音韵的演变等。
2024/1/30
8
词汇与语法
2024/1/30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及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汉语语法概述
阐述古代汉语的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
探讨古代汉语虚词的种类、用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
1 2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
古代汉语的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等,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文意。
注意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在 现代汉语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注意区分。
3
避免望文生义
在阅读古代汉语时,不能仅凭字面意思理解,需 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避免望文生义。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 预览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古代汉语概述 •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理解 • 古代汉语的翻译与注释 • 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2
01 古代汉语概述
2024/1/30
3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互补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表 达上各有优势,可以相互 补充,共同丰富汉语的表 达能力。
6
02 古代汉语基础知 识
2024/1/30
7
文字与音韵
古代汉语 课件
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包 括文言与白话两个系统,本课程研究的是“文 言”系统,亦即书面语,时间可断在“五四” 以前。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 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古书注解、古汉语修辞、诗律以及语文工具书 的使用等。
通论·汉字的构造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文字的形体和意义有 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字义,因此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需要了解一些文字学的知识, 需要知道汉字的构造。
关于汉字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汉代谈 “六书”的学者有班固、郑众和许慎,这三家 “六书”之说,名称、顺序均有所不同。后人 讲“六书”时,名称及定义大多采纳许慎之说, 顺序则依班固之说,因此“六书”的名称和顺 序应该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
通论·判断句 也字
句子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句子的谓语性质可 以分为判断句、描写句和叙述句。判断句是用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 性作出判断,即某事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 是“主语+谓语+也”和“主语+者+谓语+ 也”两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有多种, 其中最基本的是“主语+谓语+也”和“主语 +者+谓语+也”两种形式。
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总的原则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感性
认识就是要多读古书,做到熟读背诵,不断积 累语言材料,理性认识就是要注意总结和归纳 语言规律。 要注意字词句形音义逐个落实。 要反复学习,温故知新。 要注意古今沟通,古今联系。
通论·怎样查字典辞书
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三种基本方法:音序 排列法、部首排列法和四角号码排列法,此三 种方法各有利弊。
古代汉语课件
第二章 怎样查字典辞书
本章重点:
一、查检字音和字义 二、查检词语和典故 三、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一、查检字音和字义
➢ (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 ➢ 1、按音序排列 ➢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 3、按号码排列
一、查检字音和字义
(二)常用的工具书介绍:
1、《新华字典》
2、《现代汉语词典》
3、《康熙字典》
许慎《说文解字》:“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 三、汉字的形体演变:
➢
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
(今草、狂草)——行书(行楷、行草)
➢ 1、甲骨文:上古时期的古人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虎
马
鼎
鹿
鸟
➢2、金 文:古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 (1)象形
➢ 许慎《说文解字》:“画成其物,随体 诘诎,日月是也。”
➢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 来创造汉字。 如女、心、牛、羊、车等。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2)指事
➢ 许慎《说文解字》:“视而可识,察而 见意,上下是也。”
➢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 纯符号的指事字:上、下
简体也是异体字的关系。
➢ 2.有些简体字不是从繁体字简化来的,而是选择一个原来就有
的字,利用音同音近的关系兼并一个或几个笔画多的字的各个义 项,取代笔画多的字。这又有两种情况:
➢ (1)所选择的字与被取代的字不仅同音,而且意义也相关联。例如:
➢
制——製
征——徵
➢ (2)所选择的字与被取代的字只是音同或音近,意义上并没有关联。例如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古代汉语(下)课件
通论· 连词 介词
介词“之”的用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用在偏正结构中:介词“之”字在古代 汉语里经常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把定语介绍 给中心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第二、用在主谓结构中:“之”字还有一种用 法最值得注意,那就是把它用在主语谓语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 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
通论· 连词 介词
虽、虽然 “虽然”在古代汉语里,原来是两个词, “虽”是连词,“然”是指示代词,意思是 “虽然如此”。 然、然而 “然”在古代汉语里,也可以是连词,表示转 折,意思是“可是”、“但是”。但“然而” 中的“然”字还是指示代词,表示“如此”。 “然而”实际上等于说“如此,可是……”、 “这样,却”。
通论· 连词 介词
而 连词“而”字的作用是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的 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根据“而” 字所连接的两个部分的意义关系来分类,可分为顺接 和逆接两类: 所谓顺接,是说相连接的两项在意思上有某种类似, 或者有密切的关系,中间没有转折。 所谓逆接,是说相连接的两项在意思上相反,或者不 相谐调;不是事理相因,语意连贯,而是有个转折。 所谓顺接和逆接,只是从具体的上下文的意思看的, 并不是说“而”字有两种性质。顺接和逆接也不是截 然分开的。
通论· 《诗经》的用韵 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我们还要注意,古音通假现象是指同一历史平面内的 通用和假借,因此要把假借字和古今字区别开来:这 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为本义而造的今字与本字之间不要认为是假借关 系。 (二)为引申义而造的今字与本字之间也不要认为是假 借关系。 (三)为假借义所造的后起区别字与本字之间也不要认 为是假借关系。 C、古音通假在训诂学中的作用 D、关于假借字的读音问题
古代汉语(下)
古代汉语(下)古代汉语(下)(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个意义。
当⼀个词的意义不断引申,⽽旧词义不会消失,这样⼀个词就积淀了许多义项,形成⼀词多义。
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掌握词义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很好地掌握词义,就必须对⼀词多义或词义系统有清楚的了解。
死记硬背⼀个词有多少个意义,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进⾏排列,才有可能对词义系统作出归纳,然后根据具体的上下⽂确认词义,读懂古书。
⼀、词的本义以及本义的探求所谓词的本义,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这种本来意义,是指上古⽂献材料能够证明的本义。
因为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从考证了。
词的本义是词义引申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的源头,是维系整个词义系统的枢纽,因此探求词的本义,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了解词义的演变规律,掌握词义系统。
抓住本义是理解引申义和掌握词义系统的关键。
探求词的本义,主要有两种⽅法:⼀是借助词的书写形式,即分析字形。
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字,字形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个词⽤什么形体的字来书写,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的意义拟定的,因此词的本义,⼀般可在字形上得到反映。
⽐如“诛”字在古书中有时表⽰诛杀,如《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有时表⽰责求,如《公孙⽆知之乱》:“诛屦于徒⼈费,弗得。
”有时表⽰谴责,如《论语·公冶长》:“於予与何诛?”诛杀、责求、谴责三者何者为本义?⼜如教材(95页)举到的“向”字,甲⾻⽂作,是个象形字,画的是房⼦和窗⼝,因此其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诗·豳风·七⽉》“塞向墐户”⽤的就是本义。
“道”字从⾡,本义与⾛路有关,《说⽂》解为“所⾏道也。
”“理”字从⽟,因此“理”的本义是“治⽟”。
“长”字甲⾻⽂作,象⼈头上的长发,本义即长短之“长”。
下⾯再举些例⼦进⾏说明。
⼆是要考察⽂献语⾔⽤例。
如果仅仅根据字形来探求本义,有时是难以办到的。
《古代汉语》课件
详细描述:汉代文献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 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提高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 作品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魏晋南北朝文献阅读与理解
总结词:多元文化 总结词:思想碰撞
详细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 元文化并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献阅读与理解 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 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总结词
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历代文人墨客表达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社会制度等方 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古代汉语的历史与发展
详细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 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献阅读与理解有助于 深入了解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THANKS
感谢观看
《古代汉语》ppt 课件
目录
• 古代汉语概述 •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 古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 古代汉语的语法系统 •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 古代汉语的文献阅读与理解
01
古代汉语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古代汉语是古代中国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语法、词汇和 语音特点。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词汇和语音 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古代汉语的词汇常常具有多义性,且 存在大量同义词和近义词。此外,古代汉语的语音也较为复 杂,存在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祈使句
表示请求或命令的句子,如“请帮我一下! ”。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案
课程背景:
《古代汉语》是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基础。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提高古代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汉字发展的历程,了解古代汉字的结构和演变;
2.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读音规则和音韵特点;
3.能够读懂部分经典文献、古籍,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4.培养学生对古代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古代汉字的基本知识
a.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b.汉字的结构和构造
c.汉字的演变和变体
2.古代汉字的音韵规律
a.声母和韵母的组合规则
b.声调的变化和规律
c.声调的分析和标注
3.古代汉语的阅读方法
a.古代汉字文献的特点和风格
b.如何读懂古代汉字文献中的句子和文章
c.阅读古籍的常用辅助工具和资源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古代汉字的基本知识、音韵规律和阅读方法。
2.练习法:通过听读、口头练习和书写练习,巩固学生的古代汉语发音和阅读能力。
3.讨论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探讨古代汉字文献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思考能力。
评估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古代汉字的基础知识和音韵规律的掌握。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难点词语】 1、辄:副词,总是. 2、艾(yì):停止,悔改 3、病:疲惫. 4、卬:抬头向上 5、困剧:非常劳累。剧,厉害、严重 6、踬仆: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7、负:名词,指背的东西 8、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9、至:达到最高点. 10、卒:终于. 11、亦以病矣:以:通假字,通‚已‛,已经. 12、前之死亡:指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 的人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汉语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
1.编排方式:按部首和笔画、音序、号码编排 按音序编排: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 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汉语工具书的注音方式:
三种:直音法、反切法、拼音字母注音法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 成集。有《柳河东集》。
《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练习 一 填空 1《说文解字》的编撰者是____ ,这是我国第一 部____。在这部字典中,作者首创了__编字 法。共收字 __ 个,其中重文1163个,它的体例 是先列 __ 字形,然后说解字义,再分析___。 2《康熙字典》成书于____,采用____编字法, 共__个部首,它的注音方法有____,___ 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以__命名的工具 书。 3《经传释词》的撰者是____,____编写了 《助字辨略》 ,《词诠》的作者是近代人___ 。 二、工具书的常用注音方法有几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教案(下)教学具体实施方案第一讲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五章实词和句法:古汉语被动句(2学时)二、授课类别: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古汉语被动句的各种句型,培养学生辨别、翻译古汉语被动句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提要三、古汉语被动句古代汉语被动句有六种常见句式,分别是“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所……”式、“见……于……”式。
其中前面四种是基本句式,后面两种由基本句式发展而来。
(一)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在句法结构上同表示主动的句子在形式上没有区别的表示被动的句子,就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
如:(例见教材301页)。
这类句子虽然表示被动意义,但由于没有形式标志,所以不是被动句。
如:①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齐桓公伐楚)②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伯克段于鄢)(二)“于”字被动句①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孙子兵法·行军)[去掉“于”,变为主动句,意思也完全相反了。
]“于”字被动句被取代,是因为“于”字表示被动外,还可以引进处所、时间等:①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孟子·梁惠王上)[经过历史考察,知“败于齐”“辱于楚”中“于”表被动;而“西丧地于秦七百里”意思为“西面丢失七百里地给秦国”,非被动。
](三)“为”字被动句“为”字被动句被取代,是因为“为”字表义复杂,易产生歧义:①若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起义)(四)“见”字被动句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五)“被”字被动句被:寝衣(被盖)遭受被动覆盖①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战国策·冯諼)[动词性强,带名词性宾语]②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
(韩非子·五蠹)[廉:正直。
带动词性宾语]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史记·屈原列传)[表被动明显,但仅放在动词前]④臣被尚书召问。
(蔡邕《被收时表》)[完全被动句,引进主动者](六)复合被动句①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
(庄子·至乐)[刚勇之士被天下人称赞,却不能因此使自己活下来。
用“为……见”式。
]②圣者忧世,周流四方,犹为退士所见讥弹(指责)。
(抱朴子外篇·正郭)[讥弹:指责。
用“为……所见”式。
]以下两例貌似复合被动句而其实不是:③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为何不向大王引见我?]④人主见弄于股掌之上,而莫之知恶。
(汉徐干《七喻》)[君王在股掌上玩弄他]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重点:被动句的基本句式;复合被动句。
处理办法:复合被动句虽然在正统文言文中少见,但对阅读接近口语的古代文献很有帮助,应当让学生在熟悉被动句基本句式的基础上,类推识别各种复合被动句。
第二讲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实词和句法:古汉语特殊句式(一)(2学时)二、授课类别: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结构,重点理解并熟练掌握最常见的三种宾语前置句。
四、教学内容提要四、古汉语特殊句式词序是汉语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
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形变化的语言,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主要靠词语的组合顺序来表现。
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在句中的次序是比较固定的。
在古代汉语中,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这些特殊的词序实际上只存在于先秦以前的上古汉语里,到汉代就已经从口语中逐渐消失,但由于一些写文章的人习惯于仿古,因此在历代的古文中常常出现,了解这些特殊词序,对阅读古文是很有帮助的。
(一)宾语前置句:这是古代汉语中主要的特殊词序。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无论是作动词的宾语,还是作介词的宾语,一般都要前置,这条规则在先秦是比较严格的,也是同现代汉语不一致的。
这种句式有两个要点:⑴是疑问句代词作宾语。
这些疑问代词实际上是我们辨别这种句式分标志。
教材p288举了“谁、何、奚、安”四个,另外还有“孰、胡”等。
如: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胡为至今不朝也。
(战国策·齐策)⑵是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尤其是作介词宾语的疑问代词前置,容易被我们忽视。
教材p289/上举有两个例句,再补三例于下: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恶乎:于何处]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句这种句式有两个要点:⑴宾语必须是代词,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也不会前置;例见教材P290/下。
⑵必须是否定句中,即必须要有实际上也是标志的否定副词“不、未、毋(无)”和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没有准)”,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与否定词之间,如:居(平常)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褰裳)不好犯(触犯上级)上,而好作(造反)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学而)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孟子·许行)3、用“是”“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常常将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并在宾语和动词之间插入一个代词,用以复指前置宾语。
这些代词主要有“是、之、焉”三个,他们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一般不译。
“是、之”复指的例句已见教材P292/中,另外补“焉”复指的两例: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左传·隐公六年)[我们周国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
]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先生有什么要见教的吗?句中“何命”“焉”都是宾语。
]要注意的几点:⑴“宾语用代词复指”同上面所讲的两种宾语前置句不同,它的宾语不限于疑问代词或代词,往往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复指宾语的前置句比一般的动宾式语气要强得多。
⑵不要误以为前置的宾语是全句的主语,代词“是、之、焉”另有所代;也不要误以为“是”等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之”等于现代汉语的“的”。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重点:宾语前置句。
难点:用“是、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处理办法:宾语前置句是古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特殊句式,可以从现代成语中保留的此类句式入手,弄清其结构和作用,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能够举一反三。
用“是、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需要学生细致体味“是、之”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这种句式具有的强调前置宾语的作用,从而类推解决相关句子。
第三讲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实词和句法:古汉语特殊句式(二)(2学时)二、授课类别: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结构,理解并熟练掌握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句、特殊的行为数量表示法和定语后置句。
四、教学内容提要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句:这种句式不属于语法规则,而是一种强调手段,即把介词“以”后的宾语提到“以”前加以强调。
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是以=以是)(二)特殊的行为数量表示法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与现代汉语有三点不同:1、古代不用动量词;现代一般要用动量词。
汉代以后,量词才逐渐多起来,最后形成了现代汉语中庞杂的量词体系。
2、古代直接把数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现代一般是把数量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数量补语。
如:“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冯谖客孟尝君)3、古代强调行为数量时,把数词从动词前面移到句尾作谓语;现代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单独作谓语。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捕蛇者说)(三)定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定语在中心词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可以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其作用主要是强调定语。
这种句式的格式可概括为“中心词+(之)+定语+者”,“者”是判断后置定语止点的标志。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蔺列传)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重点: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句、特殊的行为数量表示法和定语后置句处理办法:可以从现代成语和中学阶段学过的名句入手,让学生弄清此类句式的结构和作用,然后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第四讲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六章虚词和句式:古汉语虚词概述·副词(2学时)二、授课类别: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副词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古今副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掌握古代重要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内容提要一、虚词概说(一)副词概说1、副词的特点:(1)半实半虚;(2)既重要又不重要。
2、古代汉语副词的分类:分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表敬六类。
指代性副词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相”和“见”这两个特殊的副词。
它们用在及物动词前,具有称代作用,相当于受动者。
其中“相”可以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见”一般指代第一人称。
重点介绍表敬副词的古今使用情况(有自谦和尊人两种)。
谦敬副词是用来表示自己的谦恭和对人的尊敬的一类副词。
它们原来都有实际意义,用作谦敬副词后,意义虚化,主要是向人表示敬重。
表敬的副词主要有“请、敬、谨、幸、惠、辱”等;自谦的副词主要有“窃、忝、猥、敢”等。
3、副词意义的古今差异:(1)少(稍微)、稍(逐渐)、渐(浸湿):三词演变的系列性。
(2)略:略微(程度);全、皆(范围)。
(3)颇:很(程度深);稍微(程度浅);多数(范围)(4)仅:将近。
4、副词用法的古今差异:(1)古代汉语的副词可以修饰名词谓语。
如:“此皆古之良马也。
”(荀子·性恶)这与古今判断句的差异有关。
(2)有个别副词古今词序有差异。
如:“不治,将恐深。
”“最比其羸弱者。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重点: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副词。
处理办法:在古书的阅读中,没有哪个副词最重要,但也没有那个副词不重要,尤其是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副词,教师必须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
第五讲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六章虚词和句式:古汉语虚词概述·代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
(2学时)二、授课类别: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的分类和特点;了解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在体系上的古今差异。
四、教学内容提要(二)代词概说1、古代汉语有两类较特殊的代词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另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所”。
2、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都使用了许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
3、上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有“其”和“之”;“他”作第三人称代词是晋代以后的事。
(三)介词概说1、现代汉语的介词结构除表示处所外,一般只作状语;而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既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