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知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联系: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 感性反映形式;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区别: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 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比个别感觉 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

第四章
知觉
一、什么是知觉
1、 定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 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注意两点: 一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 二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 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 时间知觉反映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反映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叫错觉。
2.双眼线索和运动线索 包括水晶体晶调节、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差 和运动视差。 (1)水晶体调节 人在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眼睛的水晶体的 形状(曲度)会发生变化,以保证在视网膜上 获得清晰的物体视像。

当眼睛聚焦在近处的物体时,水晶体的曲 度会增加、显得凸起。当眼睛聚焦于远处 的物体时,水晶体的曲度会减小,显得扁 平。调节水晶体曲度变化的睫状肌的紧张 度,就成为产生动觉的信号,它传递到大 脑中枢后,成为估计物体距离的线索之一。 这样由睫状肌发出的神经冲动,成为个体 判断物体距离的信息。
3、知觉的三个阶段
(1)感觉阶段:是把物理能量转换成大脑 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 (2)知觉组织阶段:形成对一个客体的内 部表征和对外部刺激的知觉。 (3)识别与再认阶段:赋予知觉以意义。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


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 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 个体因主观经验的影响使 客观刺激情境带有强烈的 组织倾向。 最主要的五种知觉组织原 则是相似、接近、闭合、 连续和共同命运原则。
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 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 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 个体的知识经验 实践经历 言语指导 兴趣爱好
(四)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 由于个体的知识 经验的参与,知 觉并不因知觉条 件,如距离、角 度、光亮等的变 化而改变,仍保 持相对稳定不变 的特征 。
四、运动知觉、深度知觉
(一)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当前运动物体或自身动作在 空间和时间上位移的反映,即对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运动的方向,以及自身运动特性的组织加工 过程。 1.真动知觉 真动知觉是个体对以一定速度和轨迹发生连续位 移的物体运动的知觉,即物体按照一定速度或加 速度,从某个位置向另个位置连续位移,由此引 起个体的知觉过程。
(二)相似性原则
人倾向于把在大小、 形状、颜色、亮度和 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 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 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三)连续性原则
知觉的续性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 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 即使其间并无连续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 起形成一个整体。
知 觉 的 连 续 原 则
(四)闭合原则
(4)相对大小

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小的物体 看起来远。人们可以据此来判断物体的距离或辩识立 体物体。
五、错觉
(一)什么是错觉 错觉是指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 然产生的、具有某种固定倾向、不符合事物本 身特征和受到歪曲的知觉。 错觉是知觉的特殊形式,与幻觉具有本质区别。 错觉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在客观事物作用于 感官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主观歪曲的知觉。当 错觉产生时,客观事物的长度、方向、位置、 运动和弯曲等特征受到扭曲而被错误地知觉。 幻觉则是无条件的,它是主体对脱离客观事物 刺激的虚幻反映。

诱导运动是指当一个静止物体周围的其 他物体运动时,该静止物体被知觉为运 动的知觉现象。 一般来说,人会倾向于把较大客体当作 静止的背景,把较小的客体知觉为在其 中的运动。因此,较大物体的运动往往 会诱导出较小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二)深度知觉 1. 什么是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也称立体知觉、距离知觉,是个 体对远近物体判断或辩识立体的视知觉。 视网膜作为一个两维平面,要形成三维空 间知觉,必须借助各种主客观条件,主要 涉及的是三维空间线索。(见P119) 深度知觉线索包括双眼线索、运动线索和 图形线索。
(一)接近原则 (二)相似原则 (三)闭合原则 (四)连续原则 (五)共同命运原则

(一)接近原则
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 邻或接近的刺激物更易知觉为整体,这是 由于在知觉过程中,当刺激物之间的辨别 性特征不明显时,人经常会借助自己已有 的知识经验,主动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 进而获得合乎逻辑或有意义的知识经验。
(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 的刺激信息作为整体反映的过程 。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 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我们对个别成分(或部分)的知觉,依赖于 事物的整体特性。
部分对整体的依赖关系
(三)知觉的理解性




把刺激物从背景中区分出来成为知觉对象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第一,刺激物的强度大、对比明显,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第二,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 为知觉的对象 第三,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易成为知觉对 象 第四,客观事物维度变化多的刺激,容易被人知觉为对象 (二)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愿望与要求、目的、任务、兴趣、爱好、 已有知识经验等,都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重要主观条件


人具有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 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 续的完整形状。 在实际图形中它们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 线条或轮廓将它们闭合成图形,其实是观 察者在心理上将这些线条或轮廓闭合起来, 产生了主观轮廓,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 经验,体现了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五)共同命运原则
(3)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在 两个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距离和 深度知觉,主要依赖双眼视差,它是形 成立体知觉的最重要依据。 人的两只眼睛构造相同,它们之间存在 有65毫米左右的目间距,当在看一个三 维物体时,物体投射在左右两只眼睛上 的视像并不完全落在视网膜上的对应区 域,出现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一些,右 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一些。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朝同一方向运动和具 有相同速度的元素会被组织在一起。
艺术家在涉及舞蹈动作时常利用此原则。 特别是在大型舞蹈的情况下,将按照相同 动作的人组合在一起,并成迷人的活动整 体。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迅速地从背景 中选择出知觉 对象的过程 知觉中的对象 与背景之间的 关系是相对的, 它们可以互相 转换
(4)运动视差 运动视差又称为单眼运动视差,指观察 者的视线,在横向移动时见到周围环境 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的差异。 由于不同距离物体的视角和变化速度不 同,会引起相对运动视差,此时当环境 中的物体固定而观察者的头或身体移动 时,会觉得较近的物体在向与其相反的 方向移动,而且看上去近处的物体运动 较快,较远的物体则向相同方向移动, 而且远处的物体则运动较慢。
2.形状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是指个体在观察熟悉物体时, 当其观察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在视网膜 的影象发生改变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 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在观察一本书时,不管你从正上方看 还是从斜上方看,看起来都是长方形的。 如下图所示,在不同角度观察一扇门时, 门从完全关闭到完全打开的过程。
3.方向恒常性

1.动景运动


动景运动又称为Phi现象,指视野内不同 位置的两个静止刺激物,按一定时间间隔 相继呈现时,把它们知觉为一个刺激物向 另一个刺激物在空间连续运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 如黑暗中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灯泡以一定 时间间隔(如4~5次/秒)先后发光,人 会知觉到光点在两者之间左连续运动。
2.诱导运动

(2)双眼视轴辐合 视轴是指视网膜上中央窝、节点和外界物体三 点的连线。辐合是指眼睛随物体远近将视轴聚 集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由于辐合,物体的映象才能够落在两眼视网膜 的中央窝上,从而获得清晰的视像。因此,人 在观察物体时,两眼视轴必须向鼻侧辐合,才 能使物体在两只眼睛中的视像都落在中央窝这 一感受性最高的区域,并获得视像。 双眼视轴相交于物体上并形成一定的交角,称 之为辐合角。当看近处物体时,辐合角增大, 肌肉调节作用大。
1. 大小恒常性
2. 形状恒常性
3. 方向恒常性 4. 颜色恒常性
1.大小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 的知觉不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 上视像大小的变化,其知觉映象仍按实际大小知 觉的特征。 根据光学原理,同样一个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的大小随观察者距离的改变而变化,距离越远, 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越小。反之,距离越近, 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越大。



错觉可以在各种感觉通道中和不同感觉通道之 间产生,主要有视错觉、听错觉、味错觉、视 听错觉、形重错觉等。心理学发现,视错觉表 现最为明显,即人凭借眼睛所见而构成的对客 观事物的失真或歪曲的知觉经验,如大小错觉、 运动错觉以及各种几何图形错觉。 错觉并不是因为观察者的疏忽,而是个体在特 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正常的心理活动,不同个 体只是表现在错觉量上的差异。 错觉的产生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表现在当两者信息相互发生矛盾的时候, 有的人更多地依赖外部环境中的视觉信息 进行方位判断和推理,有人则更多地依赖 自己内部前庭觉信息进行方位判断和推理。 如在棒框测验中,要求被试将下图所示的 一个倾斜方框内的一根倾斜某种角度的直 棒调节垂直,结果发现被试的反应可以分 为两种类型。
4.颜色恒常性
3.图形线索(单眼线索) (1)遮挡


遮挡是指当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另一个 物体,被遮挡的物体会自动地被知觉为 比遮挡物离知觉者更远些。 遮挡是一种重要的深度线索,例如,当 远处的房子和树木处于并排位置时,一 般很难判断出孰前孰后,而当远处的树 木遮挡了房子一角时,就很容易判断出 树木在前,房子在后。


方向恒常性是指个体不随身体部位或视 像方向改变而感知物体实际方位的知觉 特征。 人身体各部位的相对位置时刻在发生变 化,弯腰时,侧卧时、侧头时、倒立时 等,当身体部位一旦改变,与之相应的 环境中的事物的上下左右关系也随之变 化,但人对环境中的知觉对象的方位的 知觉仍保持相对稳定,并不会因为身体 部位的改变而变化。
(2)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是指平面上的物体因各自在视网 膜上所成视角的不同,从而在面积的大小、 线条的长短,以及线条之间距离远近等特 征上显出能引起深度知觉的线索。


(3)纹理梯度 纹理梯度又称为结构级差,指视野中的 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 有规律的、有层次的递缩或递增变化, 这种变化产生了远处密集和近处稀疏的 视像,为深度知觉提供线索。 如当平视由长方形大理石铺成的路面时, 远处大理石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密度 大,而近处的大理石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大、密度小,物体的这种物理分布在视 像密度上的变化,提供了深度知觉线索。
(二)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下,人把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的刺激知 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位置向后面一个位 置运动的现象,或把相继呈现的、没有 连续位移的刺激物,知觉为在空间作连 续的位置移动。 似动是对运动知觉的较高级的组织过程, 其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和诱导运动,它 们都属于运动错觉。



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由于照明 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因色光改变而趋于 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室内的家具,在不同色光照明下,对其颜色知觉仍保 持相对不变。 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或晚上,在路灯下或阳光下,在 红光照射下或黄光照射下,人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从 物理特性和生理角度看,当色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由 于色光混合原理的作用,其色调会发生变化,但人对物 体颜色的知觉并不受照射到物体表面色光的影响,仍把 物体知觉为其固有的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