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管理智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的管理智慧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这在带给人类极大的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出现了诸如金融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社会关系失调、道德危机、社会心理危机等严重问题。物质文明带来的严重社会异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对此,国际上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如果不对文明的异化问题加以解决,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反对和克服这种当代文明异化的斗争,实现世界和平与和谐发展,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迫切任务,人类正在艰辛总结世界既有文明成果的同时,努力探索今后千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华文明是五六千年来,以华夏民族价值理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历史积淀,始终以黄老道家思想为根,以儒家思想为干,以墨、法、农、佛、兵、名、实等百家思想为体,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继往开来,追本溯源,文化寻根,从民族文化基因中汲取营养,是大势所趋,时不我待。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返朴归真、无为而治、崇尚精神自由的中国道家思想和道德文化,在应对全球生态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文明冲突,实践三个代表思想,重塑财富价值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企业文化,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道家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与本体,一切都要遵“道”而行,管理活动也不能例外。

“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智慧的基本原则。道家主张管理者应该顺应管理活动的规律,不要胡作非为。这种“无为”,能够保证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在效果上可以达到“无所不为”。这一原则表现在管理活动中,便是管理者在具体事务上无所作为而放手让被管理者积极有为,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顺性无为的管理原则

老子提出:管理者无为,人民自然就自我化育;管理者好静,人民自然就行为端正;管理者不无端生事,人民自然就富足安康;管理者没有私心贪念,人民

就自然纯洁朴实(“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老子看来,高明的管理者一定会坚守“无为”的原则,只有无为,鼓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治理企业才不会遭受失败;只有不固执己见,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见,治理企业才不会蒙受损失。管理者好比驭手,下属好比马匹,组织好比马车。马车是靠马在跑而不是驭手在跑,驭手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和指挥。马车的速度取决于马匹,组织的效益则取决于其成员的努力。

无为无不为的管理过程

道家说无为,又说无不为。在这里,“无为”是因,“无不为”是果。所谓的“无为”,指的是不要将自己的私欲、私念强加给外部事物,不要人为地、故意地造作。在这个意义上的“无为”,并不是任何事情都不做,而是依循事物的内在规律去做,有所为有所不为。贝尔实验室是发明世界第一部电话机、第一部电传机、第一只太阳能电池,设计第一颗通讯卫星,发明第一盘有声唱片等产品的研究机构。要问该实验室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实验室负责人美籍华人陈煜耀博士指着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张条幅说:“凭这个。”这条幅上面写着四个字:“无为而治”。在这四个字下面还附有陈博士写的英文注释说:“最好的领导者是能帮助人,让人感到不需要他。”又说:“领导人的责任要做到你在领导,又要做到别人并没有意识到你在领导。

无为而有为的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道家还设计了“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模式。这里所谓“上”指的是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所谓“下”,则指除了最高领导者之外的所有的组织成员。“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模式体现了组织分工的重要原则。不管一个组织是大还是小,都必须有十分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老子十分反对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干预下属的工作,就像一个外行的领导者,却要代替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脚的。一个组织必须分工明确,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必须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组织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充分施展才能,公司的经营才能搞好。与“上无为”相对应的是“下有为”,即一般管理人员的任务在于运作具体的事务,对组织及其最高领导者所制定的目标、理念、原则进行具体实施。

无私用柔的领导品质

要在管理活动中做到“无为而治”,这对领导者的品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无私无欲的道德境界、居下用柔的修养原则、不与人争的行为举止等。

无私无欲的道德境界

道家的“无私”就是没有私欲、没有私念,即不偏私,对任何事物都一律同等看待。管理者的所谓“私”,并不是一己之利的小私,而是“大私”,即所谓治国安民,成就事业之个人理想抱负。要实现这一宏大的理想抱负,就必须抛弃常人利益与欲望这类“小私”。高明的领导者,不是积累钱财货物,而是积累道德仁义。因此,老子告诫领导者不要贪心,要知足,即要求管理者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时要适可而止。道家又把这种懂得知足而不贪婪的为政方式称为“持盈之道”。

居下用柔的修养原则

在道家思想中,下、贱、弱、柔等都是道的特性,管理者应当遵循并将之作为自己心性修养和待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老子认为,管理者特别是高层领导者,应该有一种甘居“下”与“贱”的心态,将居下守贱、示弱用柔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居下守贱、示弱用柔既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方法,一种领导的智慧,更是管理者自我保护的法宝。作为管理者,存在着三种祸患:爵位高,会遭到别人的妒忌;官太大,会遭到别人的憎恨;报酬太丰厚,会遭到别人的怨恨。怎么办呢?爵位越高,就越要谦卑;官越大,就越要小心谨慎;报酬越丰厚,就越要广济博施。只有这样,才能免除祸患。对于领导者来说,居下守贱也是获得人心归向的一种手段。

面对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争”,需要对手;而“不争”,是想别人没想过的问题,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而这也就意味着创新。不争,绝不是消极以待的哲学,绝不是无所作为、甘愿落后的思想,而恰恰是在更高程度上的“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