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然

英国社会企业的孕育和发展,是福利国家转型、社会公共服务民营化、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政府政策推动、社会企业家创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福利制度改革:需要民间非营利机构的广泛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作为欧洲国家的代表,在1948年率先宣布建立了以充分就业、消灭贫困、风险保护和机会平等为基本内容的福利国家,推行全面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体制对保障公众利益、解决社会问题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使“福利欧洲”成为人人向往的人间福地。但是,长期的福利国家政策,也使得英国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包袱。

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滞胀、失业率居高不下、公共财政状况恶化、国民懒惰情绪普遍滋生、政府机构庞大、效率低下、国际竞争下降,被人讥讽为“欧洲病夫”。针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特别是撒切尔夫人任首相的80年代,政府强力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用强硬的手段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通过改革税制,降低税率,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推行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等措施,撒切尔政府确立了英国改革的理念和基调,后来的保守党梅杰政府也延续了撒切尔政府的改革。

1997年上台的工党布莱尔政府虽然主张“第三条”道路,对撒切尔主义进行了修正,但在许多经济政策方面还是延续以往的做法,提出了“变福利为工作”的口号。

福利制度改革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国家削减福利支出的基础上保持福利项目的质量,需要民间非营利机构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为民间非营利机构的发展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公共服务:逐步转化为合同制而非官僚制

福利国家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民营化来完善公共服务。英国是西方国家最早推进民营化的国家。1991年梅杰政府公布了《为质量而竞争》的政府白皮书,宣布“公共服务逐步转化为合同制而非官僚制”,鼓励公共组织和公共机构制定、公布并实行一套明确的服务标准。推进扩大外部竞争,推行“市场测试”。只要可能,提供某一服务的政府部门就要与政府外的供应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竞争性投标。通过立法扩大强制竞标的范围,英国也因此成为“合同国家”。据统计,通过强制性竞标,政府因此平均节约了7%的成本。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一方面,导致了政府从服务提供者变为服务授权者;另一方面,也把市场或准市场的规则引入了社会服务领域。公共服务的民营化,特别是外部竞争的扩大,使得民间非营利机构和社会企业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据统计,英国非营利部门36.4%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根据相关的法律和规定,政府的各个部门都面向社会发布公共服务项目,非营利机构、社会企业、私人企业等都可以参加服务项目的竞标。

慈善组织:通过社会企业运营获得可持续发展

英国的民间公益组织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数百年来英国社会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英国,官方和大众媒体较少使用“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而更多地使用传统用语“慈善组织”(Charity Organization),近年来比较通用的是“志愿和社区组织”(Voluntary and Community Organization)一词。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截至2002年年底,有近20万家民间公益组织,其中在英国慈善委员会登记注册的慈善组织共18.6万家,它们的总资产额约达700亿英镑;专职人员的

总就业规模达50万人,约占全英就业人口总量的3%。

虽然,英国的慈善组织数量众多,但是大多数已注册慈善组织的规模都较小,小规模慈善组织的筹款能力相应也较低。2001年,已注册慈善组织总收入267.1亿英镑(100英镑约合人民币1545.56元),其中,1/3以上的收入来自372家大型慈善组织。40012家注册慈善机构的收入大约只有1000英镑,甚至更少,另有59699家的收入在1001英镑~10000英镑之间。

大量的小规模慈善机构为了实现其宗旨,维持其发展,不再单纯地依靠社会捐赠,而是通过设立相关的社会企业,通过运营获取一定的收益,用于与其宗旨相符的慈善事业。同时,通过社会企业的运作,拓展其社会服务的内容,扩大非营利机构的整体规模,增强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慈善机构:社会企业的母体

英国的志愿慈善历史悠久,他们在社会服务、互助、倡导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英国,几乎每个人都参加过慈善组织的志愿活动,很多人都得到过慈善组织的帮助。慈善组织积累了很多社会信任,研究发现,2/3的受调查人群对慈善组织的信任超过对其他组织甚至教会的信任。可以说,慈善机构是英国社会企业的母体。正是基于慈善机构长期积累的社会信任资本,使得慈善机构创立的社会企业能够很自然地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例如,在许多城市都有慈善机构设立的商店,即使这里的商品不比其他商店的便宜,很多当地的居民都愿意到这些商店来购物,因为他们感到支持这些商店就是支持他们信任的慈善机构。同样,慈善机构设立的社会企业或新的社会服务项目,也比较容易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摘自《中国社会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