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设备及其技术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浆纱设备及其技术特征
一、典型浆纱设备介绍
经纱上浆通常是在浆纱机上进行的。
浆纱机首先把整经轴合并起来,获得织物的总经根数,然后在上浆装置中使经纱吸取浆液,再经过烘燥、分纱、打印和卷绕制成织轴。
随着纺织原料结构的多样化和浆纱技术的不断进步,浆纱机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发展,型号很多,各有特点。
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轴架、上浆装置、烘燥机构、前车(车头)部分、传动部分、伸长和张力控制以及控制浆纱过程的自控装置等。
比较常用的浆纱机有德国的祖克、瑞士的贝宁格、美国的西点、日本的津田驹、中国台湾的大雅、国产GA 系统浆纱机等。
典型浆纱机外观如图1。
1
图1 浆纱机二、浆纱机主要组成机构
1、轴架
经轴架简称轴架,位于浆纱机后部。
它用来放置整经轴,并将各经轴上的经纱退绕并合,以满足织物总经根数的需要。
经轴架按其结构大致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框架式三类。
单列式轴架的经
轴成单排排列,如图2(a)、(b)、(c)所示,这种形式占地面积大,但操作比
较方便;双列式轴架是将经轴排列成上、下两列,如图2(d)、(e)所示,它们可
以节约占地面积,但上轴操作不方便;框架式经轴架则如图2(f)所示,它通常是四只经轴为一组,两组之间留有通道,这种形式占地面积更小,而且操作控制方便。
2
图2 经轴架形式及经纱退绕方式
(a)单列互退绕式(b)单列下退绕式(c)单列上退绕式
(d)双列互退绕式(e)双列下退绕式(f)双列上退绕式
2、上浆装置
上浆装置的作用是让经纱按规定的浸浆路线通过浆槽,使浆液浸透纱线并粘附于其上,再经过压浆辊挤压出多余的浆液,使被覆量与浸透量达到所需的比例,获得一定的上浆率。
图3 所示是一种双浸双压上浆装置的示意图。
经纱从经轴架引出后,经导纱辊和引纱辊1 进入浆槽,第一浸没辊4 把纱线浸入浆液中吸浆,然后经第一对上浆辊6 和压浆辊7 压浆,将纱线中空气压出,部分浆液压入纱线内部,并挤掉多余浆液。
此后,又经第二浸没辊4ˊ和第二对上浆辊6ˊ、压浆辊7/作再次浸浆与压浆。
经过两次逐步浸、压的纱线出浆槽后,由湿分绞棒将其分成几层(图中未画出),再进入烘房烘燥。
蒸汽从蒸汽管12 通入浆槽,对浆液加热,使其维持一定温度,
3
循环浆泵10 不断地把浆箱16 中的浆液输入浆槽,浆槽中过多的浆液从溢流口15 流回浆箱,保持浆槽一定的液面高度。
图
3 双浸双压上浆装置
1-经纱2-导纱辊3-引纱辊4-预热循环浆箱5、5/-前、后浸没辊
6、6/-前、后压浆辊
7、7/-前、后上浆辊8-浆槽9-循环浆泵10-蒸汽管11-液位板
3、烘燥装置
经纱在浆槽中经压浆辊的挤压后,部分浆液被压出,但在进入烘燥装置前的湿浆纱中仍含有大量水分,必须经过烘燥使之汽化,使粘附在经纱上的浆液逐渐固化形成浆膜,并达到工艺要求的浆纱回潮率。
图4 为烘燥装置示意图,左侧为热风烘燥,右侧为烘筒烘燥。
4
图
4 烘燥装置示意图
4、车头卷绕装置
浆纱机车头部分由测湿、张力检测、上蜡、分纱、浆纱牵引、织轴卷绕、测长打印等装置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保证纱线排列均匀、纱片不偏斜;织轴卷绕张力均匀、松紧适度;打印计长准确;落轴灵活及车速调节方便。
三、浆纱机主要技术性能
典型浆纱机的主要技术性能见表1。
表1 浆纱机技术性能指标
序号项目参数
1 适应范围58~9.7tex 纯棉与化纤混纺纱
2 最大有效幅宽220cm
5
四、调浆工艺参数
与调浆有关的工艺参数包括上浆率、含固率、调浆量、黏度、PH 值等。
上浆率是指浆纱所含的浆料干重占经纱干重之比的百分数。
含固率是指浆液中浆料的干重占浆液总重之比的百分数。
上浆率、含固率与压浆辊压力,三者有着一定的关联,其确定顺序是先根据织物品种确定合适的上浆率,再根据上浆率,查表得出相应的末道压辊的压力和浆液的含固率。
调浆量是指某一品种上浆需要消耗的浆液的总量。
他与所需上浆的经纱重量、经纱实际回潮率、上浆率、含固率有关。
浆液黏度是衡量浆液流动性能的指标,它影响浆液对经纱的浸透与被覆,从而影响经纱上浆效果。
黏度越大,浆液流动性能越差,易造成纱表面上浆;黏度越小,浆液浸透性能好,但上浆率不足,易导致经纱织造时断头增加。
浆液酸碱度(PH 值)是浆液中氢离子浓度(负对数)的指标。
PH 值<7,氢离子浓度大,浆液呈酸性;反之,PH>7,则呈碱性;PH=7 为中性。
PH 值对浆液
6
粘度、粘着力以及上浆的经纱都有较大的影响。
棉纱的浆液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毛纱则适宜于微酸性或中性浆液,人造丝宜用中性浆,合成纤维不应使用碱性较
强的浆液。
五、上浆工艺参数
与上浆有关的工艺参数包括浸压形式、压浆辊压力、温度、浆纱车速、浆纱回潮率等。
浸过浆液的经纱经过压浆辊和上浆辊之间的挤压作用后,获得一定的浸透和被覆,其浸透和被覆的效果与浸压形式有着密切关系。
常见的浸压形式有单浸单压、单浸双压、双浸双压、双浸四压等。
单浸单压适宜湿伸长较大的粘纤纱上浆;单浸双压适宜中、高线密度特棉纱上浆;双浸双压适宜合纤类疏水性纤维的混纺纱和高经密织物的上浆;双浸四压适宜疏水性纤维和高经密织物的上浆。
目前已经公认高压上浆是一种理想的上浆工艺,对于前后两只压浆辊加压强度的配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前小后大,另一种是前大后小。
前小后大配置的意图是把浆液逐步地压到纱线内部去,达到增加浸透的目的,这种配置适用于浓度和粘度比较高的浆液。
前大后小配置的意图是浆纱通过第一只压浆辊时能得到较多的浸透作用,经过第二种压浆辊时又能得到较好的被覆作用,从而兼顾浸透和被覆,这种配置适用于浓度和粘度比较低的浆液。
浆槽温度的高低对上浆率也有影响。
在浆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浆槽温度较低,浆液粘稠,浆液的浸透性较差,不易浸入纱线内部,造成表面上浆;反之,浆槽温度过高,浆液粘度降低,浆液的流动性、浸透性能虽好,但被覆性差,对浆纱的耐磨性和弹性不利。
7
浆纱机的速度快慢对上浆率的影响应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由于速度快,纱线浸浆时间短,浸浆就较差,故上浆率有减小的倾向;另一方面,速度加快,压浆辊的转速也随之加快,经纱在压浆区经过的时间缩短,压去的浆液较少,被覆好而上浆率也会偏高。
在这两个因素中后者是主要的,因此浆纱速度提高时,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上浆率提高,浸透差而被覆好。
浆纱回潮率与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控制浆纱回潮率是提高浆纱质量的重要方面。
浆纱回潮率偏大时,浆纱易粘并,弹性差,织造时开口不清,断头增加,易发生跳花、蛛网等织疵或窄幅长码布,且浆纱易发霉,与织轴边盘接触的纱易生锈迹。
浆纱回潮率偏小时,纱线易脆断头,手感粗糙,浆膜容易剥落,织造时断头增多,还会出现宽幅短码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