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酶III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妊高征等。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
败血症,因粒细胞释放的蛋白酶,尤其是弹性蛋白酶有快速中和 AT的作用。
获得性AT缺乏是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见原因
遗传性AT缺乏:
遗传性AT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病患病 率约1/5000,发病多在10-25岁,患者常在手术后、创伤后、 感染后、妊娠或产后发生静脉血栓,并可反复发生血栓。 可分为两型,分别为CRM-型(即抗原与活性均下降)和
象改变,使其更易于凝血酶结合,可大大提升抗凝血
酶的抗凝作用。
检测原理
发色底物法:AT能和凝血酶形成复合物,
使之丧失转化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的酶活 性。在血浆中加入过量的凝血酶后,凝血酶 与血浆中的AT形成1︰1复合物,剩余的凝 血酶作用于显色剂,裂解出显色基团,其显 色程度与血浆中的AT活性呈负相关。
CRM+型(抗原正常,活性下降)。
CRM-患者血浆中AT生物活性与抗原性约为正常人的50% 左右;CRM+其AT结构与功能异常的类型较多,共同表现 是对肝素的亲和力降低,从而对丝氨酸蛋白酶的灭活能力 明显减弱。
AT水平增高:
AT Ⅲ活性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再
生障碍性贫血等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
药的治疗中,在抗凝治疗中,如怀疑肝素
治疗抵抗,可用AT Ⅲ活性检测来确定。
抗凝血酶替代治疗时,也应首选AT III检
测进行监护。
肝素与AT
肝素与AT的结合,是AT抗凝功能中的重要一环,在 肝素存在下,AT的抗凝活性可以增加数千倍。肝素 主要通过加强AT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AT
灭活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速度依赖于肝素,但灭活丝
氨酸蛋白酶的量取决于AT的活性。
AT活性<70%,肝素抗凝效果降低; AT活性<50%,肝素抗凝作用明显下降; AT活性<30%,肝素抗凝无效。
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
生理性:
6个月前幼儿AT水平较低
孕期13周后及产后阶段AT水平会有显著
下降。
绝经期前女性AT平均水平低于男性
获得性AT缺乏:
①AT合成降低,见于肝脏疾病、肝功能障碍,主要见于肝硬化、 重症肝炎、肝癌晚期,常与疾病严重度相关,可伴发血栓形成。
②AT丢失增加,见于肾病综合征等。 ③AT消耗增加,见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 死、脑血管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外科手术后、口服避孕药、
抗凝血酶III
简介
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AT 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 凝物质之一,是由肝细胞分泌的一种相对分子量约 58.2kD的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通过抑
制凝血酶及活化的凝血因子Ⅶa 、IX、X、XI及XII丝
氨酸蛋白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出凝血平衡,其作用约占 抗凝系统总活性的70%。肝素可诱导抗凝血酶发生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