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

策略一: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它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师与学生虽然承载的任务不同,但他们共同构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克林伯格:“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地位是一种教学现象的两个侧面。”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不能自我矮化,或为旁观者、旁听客,而应肩负起指导者、组织者的责任。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学生的思维游离了文本,教师应组织学生大量地读课文,围绕“他(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不!爸爸,先让我(孩子)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这些句子实际问题、;从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教师“开渠截流”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文本的主治内容展开,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我们说只有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对话,才能实践教学相长,才是有效对话。

策略二:珍视文本,实现个性解读。

作为学生阅读材料的教材文本均有其独立的、特有的价值观,同时存在“笔所未到,意有所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既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理解,又要尊重文本所蕴含的价值观。不能抛开课文的价值观,让学生与文本假对话。如教学《矛与盾》时,应该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对话:“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为什么他不能把矛和盾卖出去?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了文本,又关注了学生。顺着这问题既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课文进行深入探讨。策略三:把握关键,实现有效对话。

对话不是问答式教学对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文本精神与师生精神形成融合的过程,是知识结构与意义重组的过程,是不断产生新的思想,见解,意义、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我们不能追求形式主义的对话,而应把握文本主旨,精心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使教师、学生、文本展开有效对话。为此,教师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如教学《桂林山水》,可以顺学而导:桂林的山、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对于课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能开启心智,激发思维。教师只有把握住文本的关键,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篇”的问题,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育才能提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