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道德经》解析之一(老子出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与《道德经》解析之一(老子出关)

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极具哲学思想和辩证法。

《道德经》阐述了宇宙起源,物质产生,世间事物的现象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同时涉及治国方略,为君做人,包括用兵之策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强字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宇宙的本源及物质的产生。

“道可道,非常道”。阐述了宇宙无常,分分秒秒都在变化。世间事物是“名可名,非常名”,事物的名称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如:“种子”。发芽了,为苗;长大了,为树;树多了,为林。再如:“今天”。是7月12日,今天过后,12日就成了昨天。

宇宙演化是有序的,一切事物都要顺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宇宙法则。治国要无为,为君要先民,做人应讲道、德、仁、义、礼。其中,老子还简要地述说了用兵之策:“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祸莫大于轻敌,抗兵相若,哀者胜”。

老子博学智慧,空有一身治国良策,却无处施展。他视“治大国,若烹小鲜”。他期盼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无为又不争。

《道德经》也反映出老子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道,不被国君所理解;德,不被人们所采用;理想社会,不被现实所接受。他在《道德经》中写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其实,老子的理论,是横贯古今的人类智慧结晶。不为当朝和社会所理解与接受,也属正常。一方面,人们没有老子那么高的知识水准,无法理解。另一方面,老子提出的一些治国为君做人的理念,君王不喜欢。例如:

“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国家昏乱,有忠臣”。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

等等。

至此,老子要么将一世学问装在肚子里,最终埋于地下。要么就如函谷关令尹喜所言:“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後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子的理论如何向当朝国君陈述?需要通过何种途径?目前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他的这些思想言论,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因而无法和不能宣讲。

不排除老子周游各地,意欲传讲自己的宇宙理论与治国安民之策。最后来的函谷关,遇见尹喜。二人交谈,意趣相投,老子得遇知音。待书写留下一部五千言的旷世奇作《道德经》后,最终只能远走他乡,流落域外。

这是本人阅读《道德经》的特殊感受。

陈克祥

2013年2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