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 14卷第 4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19,Vol14,No4 · 58 7 ·
上万,这就导致不同疾病在证候要素的分布上存在 差异。虽然疾病证候是由病位与病性构成,但由于 不同疾病在 发 生、发 展 及 转 归 上 不 尽 相 同,致 使 同 一证候要素在不同疾病中亦存在着差异,这一点从 各类疾病的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即可窥出端倪。正 是因为疾病的这些不同,导致目前中医证候要素研 究多聚焦于具体疾病,通过挖掘疾病证候要素特点 以明晰疾 病 病 机,并 进 一 步 指 导 临 床 辨 证、处 方。 目前对疾病证候要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 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法、专家经验研究等。 2.1 文献研究
1 证候要素的提出与发展
证候要素最早源于《黄帝内经》[3]。《素问·至 真要大论篇》将各种证候分别归属于心、肝、脾、肺、 肾、上、下,风、寒、湿、火、热,为“病机十九条”,在这 时,证候要素已经显现出基本的雏形。方药中在其 《辨证论治研究七讲》论述辨证思维时,明确指出了 辨证的关键在于辨病位与病性,称辨证第一步为定 位,包括脏腑经络病位;第二步为定性,包括阴、阳、 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 14项[4]。 田代华[5]在 20世纪 90年代经过搜集临床各科证候 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质、病因、病位是构成证候 的三大要素,指出在临床上通过剖析患者的体质要
【关键词】 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证候 是 疾 病 发 生、发 展 过 程 中 的 病 理 概 括,是 疾病病机的 外 在 反 映,它 是 中 医 辨 证 的 结 果,也 是 论治的前提,在中医诊断、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证候问题一直处于核 心的地位,它 是 连 接 临 床 和 基 础 理 论 的 桥 梁,也 是 中医药理 论 现 代 化 能 够 取 得 突 破 的 关 键 点[1]。 证 候要素是作为组成证候的主要元素[2],由病位要素 及病性要素构成,它是从证候诊断中拆分出来的最 小单元,是 最 观、准确的对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判别,对规 范临床辨证、提高临床医家对疾病病机的认识有着 重要作用。
中医在传承的过程中遗留有大量文献资料,这 些资料是中医医家临证用药的基石,对中医的发展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可 以对历代医家的诊疗思维进行发掘与评价,对梳理 中医传承源流、疾病的诊疗发展历程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目前文献研究主要有古代文献及现代文献两 部分。在古代文献研究方面,如张启明等[12]通过建 立历代医案数据库,采用非条件 Logistic多元逐步回 归筛选外感病因的症状,并给出各症状对诊断这些 外感病因的贡献度和特异性,根据贡献度和特异性 提取证候要素,最后提取的证候要素为风邪、寒邪、 热邪、湿邪、燥邪、病气、外毒、疟邪和内伏风邪。李 卫红等[13]通 过 对 古 代 医 案 崩 漏 进 行 研 究,提 取 气 虚、血虚、阴 虚、内 火、气 郁、阳 虚、血 瘀 为 主 的 证 候 要素;脾、肝、冲 任、肾、心、肺 为 靶 位。 在 现 代 文 献 研究方面,苏泽琦等[14]对 20年来有关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对证候出现频次以及累 计病例数两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胃、脾、肝为慢 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位证素;滞、虚(气虚、阳虚)、 湿、热、瘀为主要的病性证素。张鹏等[15]对 10年有 关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 进行分析,通过综合研究频次和病例数构成比两个 方面的因素,得到与慢性心力衰竭有关的 22种证候 要素,病性类证候主要是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 虚、痰,而 病 位 类 证 候 要 素 主 要 是 心、肾、肺。 岳 宏 等[16]对 20余年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 要素的现代文献进行分析,得出脾、肾、肝、胃、肠病 是主要病位类证候要素;气虚、湿、热、阳虚、气滞是 主要病性类证候要素,其研究基本符合中医理论对 溃疡性结肠 炎 的 认 识。 刘 新 敏 等 [17]从 文 献 分 析 角 度分析了 15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
素、病因要 素 和 病 位 要 素,从 而 对 患 者 做 出 正 确 的 证候诊断。 朱 文 锋[6]在 建 立 辨 证 体 系 中 认 识 到 辨 证的关键是要确定病变当前阶段的病位与病性,并 依据辨证思维的认识过程,形成以“证素”为辨证体 系核心的“证候 -证素 -证名”的“证素辨证”新体 系。基本证素约有 60项左右,包括病位与病性两大 类[7]。其中,分为空间性位置、层次(时间)性位置的 病位证素有 30项,病性证素约 30项,主要有风、寒、 暑、湿、火热、燥、毒等。证素学说的创建揭示出了辨 证的普遍规律、实质与特点,为灵活而又复杂的辨证 方法找到了执简驭繁的要领[8],从而更合乎临床辨证 的实际[9]。王永炎院士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证候 要素学说,提出任一证候都是由若干证候要素和证候 要素靶位组合而成的,其中证候要素是对证候病因病 机的表述,分为病因、病性、病势3个界面[10],在进行 证候要素判别时主要依据疾病症状的临床特征[3]。 依据症状的部位判定病位要素;依据症状所属脏腑的 功能判定病位要素;依据症状的性质判定病性要素; 依据症状的加重缓解因素既可判定病位要素,又可判 定病性要素。王永炎院士和朱文锋教授分别提出的 证候要素和证素的概念,为中医辨证方法体系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依据,虽然证候要素和证素在某些方面存 在着一定的区别,但随着二者在临床中的不断应用、 交融,其内涵逐渐趋同[11],都聚焦于疾病的病位要素 与病性要素两大方面。
DOI:10.13935/j.cnki.sjzx.190436 作者单位: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 门医院,北京 100007 通讯作者:薛晓鸥,Email:490198394@qq.com
2 疾病证候要素的提取
在中医理论框架内,病位与病性的种类是有限 的,然而不 论 是 中 医 或 是 西 医 疾 病,其 种 类 却 成 千
· 58 6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 14卷第 4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19,Vol14,No4
·综述·
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概况
李娅1 杨良俊1 张云1 薛晓鸥2
【摘要】 证候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是疾病病机的外在反映,它是中医辨证的结果,也是论治 的前提,在中医诊断、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医证候要素是组成中医证候的主要元素,它的提出进一步完善 了中医辨证体系,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证候要素的提出入手,探讨目前证候要素常见的提取方 式,并对证候要素的应用特点及优势做出论述。证候要素对认识疾病病机及深化对病机的认识带来便利。证候 要素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辩证体系,为证候规范化及揭示疾病病机规律、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