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义利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罕》
《里仁》
(一)对求利行为的人性归结 1、“人之所欲”的客观认知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食色,性也
《里仁》
《孟子•告子上》
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 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 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荣辱》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礼记•礼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4、富民利民的主张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子路》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焉用稼! 《子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 劳心者 统治阶级成员; 小人 劳力者 被统治的劳动人民
《里仁》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 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 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 矣。焉用稼! 《子路》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原则的选择: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功利至上,以我为主
金钱与道德哪个更重要
金钱物质最重要 两者都重要,但绝不会为金 钱而泯灭良心 竞争就不需要顾及良心与道 德 理想追求比金钱更重要
当你身边发生不道德的行为,你会怎么做?
会挺身而出,及时制止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颜渊》
(二)见利思义的理性原则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阳货》
《孟子•公孙丑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
(三)孔子的义利观以大义大利的结合为旨归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八佾》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 而莫之知也!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宪问》
陶朱事业,端木生涯
2、倡导“欲而不贪”的适度原则, 反对贪得无厌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颜渊》 《里仁》
放于利而行,多怨。
见利思义,是把义当做当取利的保障; 先义后利,则是一种机械的教条,实际上将会 以义代利.
1、个人利益的追求要采取正当手段, 反对见利忘义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雍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
程颢《语录》十一 《朱子语类》卷四
去人欲而存天理 。
《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第一册
大学生义利观状况的调查
义利关系 义利统一 先义后利
义利取向 义利并重 重义轻利
你认为现代社会的义利关系的核心是 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吗?
同意 不同意 不清楚
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只讲奉献,不讲索取 只讲索取,不讲奉献 既讲奉献,也要正当索取
孔子的义利观
主讲人 张亚宁 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传统社会财富的来源主要有两个:耕读
孔子的义利观
一、义利观的涵义
二、义利观的发展过程 三、孔子的义利观
一、义利观的涵义
义是人们行为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蕴含着超功利色彩的 原则和标准,体现着人的尊严和崇高。
广义的利包括公利、私利;物质之利、精神之利;眼 前之利、长远之利;政治之利、经济之利等范畴
《宪问》 《泰伯》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
3、审时度势的自我保护意识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泰伯》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宪问》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公冶长》
所谓义利观,即人们对求利动机和求利行为的根 本看法,是人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道德素质的 集中体现。
二、发展过程
◎
殷周时期 春秋时期
秦汉之际
义与利还不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也不是哲学范畴
◎
是我国义利之辨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
儒家的义利观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价值的主线
三、孔子的义利观
罕言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宪问》
四、历史影响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
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
《荀子·大略》
夫人仁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汉书· 董仲舒传》
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 自南宫敬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 故道虽贵,必有时而厚重,有势而后行, 微夫二子之祝财,则家语•致思》
2、以贫贱为耻的功利思想
邦有道,榖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枨也欲,焉得刚?
《公冶长》
3、主张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要兼顾他人利益, 反对损人利己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阳货》
4、孔子要求人们从大出着眼,反对急功近利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