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及其对应例题+阅读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及其对应例题+阅读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8.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9.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技巧点评

⑴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⑵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⑶借喻和借代的不同。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⑷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答:连用两个“太迟”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春天的盼望已久,因为母亲冬天过得太艰难,可见“我”对母亲的爱!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裤子上的裂缝比作伤疤,把”我“内心的愧疚表现的更强烈!

曲径通幽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含义是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中考例题

例1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雨、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分析】此题既考查学生对修辞格的辨识,又考查学生对所用修辞作用的理解,是一道修辞方法的综合题。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各自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作用,甚至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如A项运用反复修辞,作用理解十分正确,B项是对偶,其作用亦如此。C项是反问,所表达思想感情是正确的。最后我们来看D项,“出”字的确出神入化地写出青山的动态美,但决非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拟人。

【答案】 D

【说明】这类题既应注重修辞的运用,又应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只有两者结合,深入分析,才能做准做好。应予以重视。

例2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分析】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 A

【说明】这类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运用能力的测试,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理解语句的含义,其次,选择合适的修辞格来介绍、描述这一事物。关键就是看这一修辞运用是否合理。故修辞的运用须紧紧结合语境来判断。

例3 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

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