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顺全 无应力状态控制法-II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Al2 +144 2I ( MA =− Pl ) 2 16(Al +6 2I)
3
B P l/2
45°
C P
l/2
41
CD 杆件的无应力长度为 2l 。在前述的第
5 步中 C 点实际已
下挠 δ C 5
7 Pl3 = 16 EI
,
2l 长的 CD 杆件实际上已无法安装在结构上,
4、 C 点施加外荷载 P ,
M A4 = 3 Pl 2
δC 4
7Pl 3 = 16EI
A
B l/2 P l/2
C P
C 点施加荷载 P
40
5、安装 CD杆件,形成 ABCD斜拉结构,
NCD5 = 0
( NCD =
21 2Al2 16(Al +6 2I)
2
D
P
)
l A
3 MA5 = - Pl 2
ql Pl − =0 6 EI 2 EI
3
2
1 P = ql 3
26
2P
1 M A= 6 q l
2
1 M B= 6 q l
2
A
1 M C= 6 q l
2
B
拆除集中荷载弯矩图
2 M=1ql A 3
1 M=3ql
B
2
C A
1 M=6ql
C 2
B
最终结构弯矩图
27
M
A
1 1 1 1 2 2 2 = ql − ql + ql = ql2 2 3 6 3
1 2 一次落架: (一次落架: ql 3
)
28
3. A、B支点转动
1 2q l
2
1 2q l
2
A l
C
C' l
B
悬臂梁弯矩
1 M = 6 ql
B 2
A
C B
1 M = 12 ql
C 2 2
M = 1 ql 3
A
A点转动弯矩图
EI EI ql 3 1 2 M A = 4 ⋅ ⋅θ A = 4 ⋅ ⋅ = ql 2l 2l 6EI 3
拱桥 :无拱架施工 连续梁(刚构):悬臂施工技术 斜拉桥 :施工过程多次体系转换 … …
3
最终状态: 最终状态:
全部恒载完成后的内力和线形必须 考虑桥梁结构的实wenku.baidu.com施工过程。 考虑桥梁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
4
节段施工的连续梁
设计中必须考虑: 设计中必须考虑: 悬臂施工过程 合龙及体系转换 挂篮及施工荷载 由于结构形成过程相对单一, 由于结构形成过程相对单一,可变 因素少, 因素少,设计时就严格规定了施工方法 和施工过程。 和施工过程。
结构卸载曲率—构件单元无应力曲率 —
顶推梁?
(在台座上形成结构,这时的无应力曲率和最终状态无应力曲率相等,所以 最终成桥结构的内力和位移与一次落架相同)
32
研究连续梁的施工过程可以得出相 同的结论!
q A 0 .7 l B l C D E I 0 .7 l E
M=0.0763ql
B
2
M=0.0763ql
y1 = qx ( x 3 − 4 lx 24EI
2
+ 4l2 x)
结构形成后, 假设” “ 挠度曲线变化: 结构形成后, 假设”卸除荷载 q ,挠度曲线变化:
y2 = − qx ( x 3 − 4 lx 2 + 4 l 2 x ) 24 EI
卸除荷载后梁体的残余挠度变形: 卸除荷载后梁体的残余挠度变形:
10
倒拆闭合的条件: 倒拆闭合的条件: 1)拆除单元无外荷载 ) 2)支承边界条件正确 ) 3)收缩徐变处理 ) 考虑结构形成过程的收缩和徐变的影 倒拆正装无法完全闭合! 响,倒拆正装无法完全闭合!
11
倒拆法的缺点: 1)计算复杂; 2)数值的累加,概念不明确; 3)当某一步骤调整时,必须进行全 过程的倒拆正装计算。
M
C
1 = ql2 6
16
1 2 2ql
1 2 2ql
A l
C C' l
B
两个悬臂梁, 之间合龙( 若结构先形成 AC , BC ′ 两个悬臂梁,然后在 C 和 C ′ 之间合龙(假定 C , 结构先形成 两点之间的长度为零) C ′ 两点之间的长度为零)
1 2 MA = MB =− ql 2
MC = MC′ = 0
29
1 M = 6ql
A
2
C A M = 112 q l
C 2
B
1 M = 3q l
B 2
EI EI ql 3 1 2 M B = 4 ⋅ ⋅θ B = 4 ⋅ ⋅ = ql 2l 2l 6 EI 3
B点转动弯矩 B
1 M = 3q l
A 2
M = 1q l 3
B
2
C A
1 M = 6ql
C 2
B
22
悬臂施工结构, 悬臂施工结构, C 、 C ′ 点合龙前的转角差是造成最终结构 “卸载曲率”差异的根本原因。 卸载曲率”差异的根本原因。 曲率
ql3 θC == 6EI ,
ql3 θC′ = − 6EI
假设”有办法在合龙前消除这种转角差值 消除这种转角差值: “假设”有办法在合龙前消除这种转角差值: 合龙前施加力矩 施加力矩, 1. C 、 C ′ 合龙前施加力矩,合龙后卸除; 2. C 、 C ′ 合龙前施加向上的集中力,合龙后卸除; 合龙前施加向上的集中力, 施加向上的集中力 点刚性转动, 3. A 、 B 点刚性转动,合龙后恢复。
5
如果施工方法和过程变更,最终状态 如果施工方法和过程变更, 的成桥内力和线形也会发生变化。 的成桥内力和线形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 所以:“桥梁的施工形成过程与最终 成桥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状态紧密相关” 成桥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状态紧密相关”? 顶推施工的连续梁( 顶推施工的连续梁(如果是混凝土结 暂不考虑收缩徐变) 构,暂不考虑收缩徐变)成桥内力与一次 落架施工连续梁的成桥内力是一致的! 落架施工连续梁的成桥内力是一致的! 与顶推施工过程是无关的! 与顶推施工过程是无关的!
D
2
A
B
C M=0.0487ql
C
2
D
2
E
1 M= 8ql
B
1 M= 8ql
D
2
A 0.7l
B 0.5l
C
C 'EI 0.5l
D 0.7l
E
0.0357 3 θC ′ = − ql EI
δD = δB =
0.025 4 ql EI
33
x = 0.188
q
C q A 0 .7 l B xl P
D P E q F 0 .7 l
17
两种施工方法形成的最终结构 计算图式相同 外荷载也相同
q
A
C 2l
EI
B
18
内力完全不同! 内力完全不同!
1 3q
l
2
1 3q
l
2
A
C
1 6q
B l
2
1 2q l
2
1 2q l
2
A l
C
C' l
B
为什么?
19
支架上一次形成结构在恒 作用下的挠度曲线: 支架上一次形成结构在恒载 q 作用下的挠度曲线:
无应力状态控制法
理论与实践
秦顺全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1
一、概述
二、结构形成过程与最终状态的关系
三、斜拉桥无应力状态法
四、无应力状态法的应用
2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桥梁建设最大的技术进 步是:分阶段形成桥梁结构技术的提出 和发展。
(桥梁结构从开始施工到成桥必须经历一个复杂的多阶段构件施工安 装和体系转换过程 )
14
二、结构形成过程与 最终状态的关系
15
考察一等截面的两端固端梁, 考察一等截面的两端固端梁,跨度为 2l ,主梁刚度为 EI ,结构 恒载的荷载集度为 恒载的荷载集度为 q 。
q
1 2 3ql
1 2 3ql
A
C 2l
2l EI
B
A
C
1 2 6ql
B
按一次落架施工: 按一次落架施工:
1 2 M A = M B = − ql 3
23
1.施加力矩
1 2
q l
2
1 2
q l
2
A l
C
C ' l
B
悬臂梁弯矩
M A
1 M = 6ql
2
M ' C'
1 M = 6ql
2
C
B
施加反向力弯矩
M A=
1 3
q l
2
M B= C C '
1 6
1 3
q l
2
A
B
M C= M C='
q l
2
弯矩图
ql Ml − =0 6EI EI
′ ql3 Ml − + =0 6EI EI
2
Pl
35
考虑安装过程:
A l/2 B
D
AB梁段
l
B A l/2
A l/2 B P
45°
C P l/2 P
施加集中荷载P
A l/2
B P l/2
C
安装BC梁段
A B l/2 P l/2 C P
C点施加荷载P
36
D
l A
B P l/2
45°
C P
l/2
安装CD杆件
37
1、形成 AB 梁段
A l/2
8
常规方法: 常规方法:
倒拆法,正装试算法等 倒拆法,
9
倒拆法: 倒拆法:
以成桥的目标状态为计算的起始点,按正装 顺序的逆序进行倒拆计算,通过内力和位移数值 的累加确定斜拉桥施工各中间阶段的内力和结构 线形。
由于倒拆是一个虚拟的过程,倒拆计算完成 后,需按倒拆计算确定的施工各阶段的斜拉索张 力值进行正装计算,只有正装、倒拆闭合时,倒 拆计算的结果才是可信的。
最终弯矩图
30
M
A
1 1 1 1 2 2 2 2 = ql − ql + ql = ql 2 3 6 3
(一次落架:
卸载后的残余曲率?
1 2 ql 3
)
很容易核算,采取三种措施后,形成的最终 结构的卸载曲率与一次形成结构是一致的!
31
从对固端梁的讨论,可以看出: 从对固端梁的讨论,可以看出:
不论结构形成过程如何。只要支承边界条件正确, 最终荷载相同,结构的弹性曲线连续(卸载曲率相等), 则结构最终的内力状态和变形状态与结构的形成过程无 关。
卸除荷载后梁体的残余挠度: 卸除荷载后梁体的残余挠度:
y = y + y = q x 2l 2 1 2 E I
1
2
21
梁体曲率: 梁体曲率:
一次形成结构 悬臂施工结构
y = 0 ,
y′′ = 0
qx2l 2 ql2 y= , y ′′ = 12EI 6EI
由此可以看出: 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形成的最终结 内力状态的差异是由于最终结构的 是由于最终结构的“ 构内力状态的差异是由于最终结构的“卸载 曲率”差异造成的 造成的。 曲率”差异造成的。
6
对于斜拉桥 斜拉桥
设计时无法仔细考虑每一个施 工过程: 工过程:
1)施工阶段多,体系转换过程复杂 )施工阶段多, 2)施工阶段的张拉调索 ) 3)理想成桥状态的要求 )
7
所以
斜拉桥设计时仅以理想的恒载成桥状态 为基础,进行结构设计和运营阶段的各种验算。
设计阶段的后期进行安装计算。
1)施工过程结构安全性检算; 施工过程结构安全性检算; 确定满足成桥目标状态要求的中间 满足成桥目标状态要求的 2)确定满足成桥目标状态要求的中间 施工过程的内力和线形 的内力和线形( 施工过程的内力和线形(中间过程 理想状态) 理想状态)
ABC 为抗弯刚度为 EI 的主梁, CD 为拉压刚度为 EA 的拉压杆。
结构一次形成,在 B 点和 C 点分别施加外荷载 P 。 ( 荷载未加时, CD 杆长 2 l) 结构内力:
N CD = 21 2 Al 2 16( Al + 6 2 I )
2
P
MA = −
3 Al 2 + 144 2 I 16( Al + 6 2 I )
y = y1 + y
2
= 0
20
悬臂施工结构, 作用下的挠度曲线: 悬臂施工结构,恒载 q 作用下的挠度曲线:
y1 qx2 = (6l 24EI
2
− 4 lx + x 2 )
结构形成后(合龙) 假设” 挠度曲线变化为: 结构形成后(合龙)“假设”卸除荷载 q ,挠度曲线变化为: ,
y2 = − qx ( x 3 − 4 lx 2 + 4 l 2 x ) 24EI
B
AB 梁段
2、 B 点施加荷载 P ,
M
A 2
= -
1 Pl 2
δ
B 2
=
P l3 24 E I
A l/2
B P
施加集中荷载 P
38
3、安装 BC 梁段
M
A3
= -
1 Pl 2
δ δ
B 3
P l3 = 24 EI = 5 P l3 4 8 E I
C 3
A l/2
B P l/2
C
安装 BC 梁段
39
3
1 2 M = ql 6 1 2 M ′ = ql 6
24
M
A
1 = ql 2
2
1 − ql 6
2
1 = ql 3
2
(一次落架:
1 2 ql 3
)
25
2.施加集中力
1 2q
l
2
1 2q
l
2
A l
C
C ' l
B
悬臂梁弯矩
A P M= 1ql 3
A 2
B P' M= 1ql 3
B 2
施加集中荷载弯矩图
(1 -2 x )l
xl
X=0.188
q
x = 0.188
q B C xl (1 -2 x )l D xl E 0 .7 l F
A 0 .7 l
q A 0 .7 l B xl C (1 -2 x )l D xl E 0 .7 l F
X=0.2938
34
D
考察一斜拉结构
B A l/2 P
45°
l
C l/2 P
12
正装试算法计算工作量大,对复杂的大跨 度斜拉桥应用难度大,所以发展了一些改进的 算法。 。
有无既简单,适应性又强的方法?
13
无应力状态法: 无应力状态法:
无应力状态法是确定分阶段形成桥 梁结构过程状态与最终状态关系的方法
无应力状态法在实桥上的应用开始于 武汉长江二桥(1992年),到目前为止,已在 包括混凝土斜拉桥、钢箱梁斜拉桥、结合梁斜 拉桥、混合型斜拉桥和钢桁梁斜拉桥在内的二 十多座大跨度斜拉桥中应用,均取得了非常好 的效果。
3
B P l/2
45°
C P
l/2
41
CD 杆件的无应力长度为 2l 。在前述的第
5 步中 C 点实际已
下挠 δ C 5
7 Pl3 = 16 EI
,
2l 长的 CD 杆件实际上已无法安装在结构上,
4、 C 点施加外荷载 P ,
M A4 = 3 Pl 2
δC 4
7Pl 3 = 16EI
A
B l/2 P l/2
C P
C 点施加荷载 P
40
5、安装 CD杆件,形成 ABCD斜拉结构,
NCD5 = 0
( NCD =
21 2Al2 16(Al +6 2I)
2
D
P
)
l A
3 MA5 = - Pl 2
ql Pl − =0 6 EI 2 EI
3
2
1 P = ql 3
26
2P
1 M A= 6 q l
2
1 M B= 6 q l
2
A
1 M C= 6 q l
2
B
拆除集中荷载弯矩图
2 M=1ql A 3
1 M=3ql
B
2
C A
1 M=6ql
C 2
B
最终结构弯矩图
27
M
A
1 1 1 1 2 2 2 = ql − ql + ql = ql2 2 3 6 3
1 2 一次落架: (一次落架: ql 3
)
28
3. A、B支点转动
1 2q l
2
1 2q l
2
A l
C
C' l
B
悬臂梁弯矩
1 M = 6 ql
B 2
A
C B
1 M = 12 ql
C 2 2
M = 1 ql 3
A
A点转动弯矩图
EI EI ql 3 1 2 M A = 4 ⋅ ⋅θ A = 4 ⋅ ⋅ = ql 2l 2l 6EI 3
拱桥 :无拱架施工 连续梁(刚构):悬臂施工技术 斜拉桥 :施工过程多次体系转换 … …
3
最终状态: 最终状态:
全部恒载完成后的内力和线形必须 考虑桥梁结构的实wenku.baidu.com施工过程。 考虑桥梁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
4
节段施工的连续梁
设计中必须考虑: 设计中必须考虑: 悬臂施工过程 合龙及体系转换 挂篮及施工荷载 由于结构形成过程相对单一, 由于结构形成过程相对单一,可变 因素少, 因素少,设计时就严格规定了施工方法 和施工过程。 和施工过程。
结构卸载曲率—构件单元无应力曲率 —
顶推梁?
(在台座上形成结构,这时的无应力曲率和最终状态无应力曲率相等,所以 最终成桥结构的内力和位移与一次落架相同)
32
研究连续梁的施工过程可以得出相 同的结论!
q A 0 .7 l B l C D E I 0 .7 l E
M=0.0763ql
B
2
M=0.0763ql
y1 = qx ( x 3 − 4 lx 24EI
2
+ 4l2 x)
结构形成后, 假设” “ 挠度曲线变化: 结构形成后, 假设”卸除荷载 q ,挠度曲线变化:
y2 = − qx ( x 3 − 4 lx 2 + 4 l 2 x ) 24 EI
卸除荷载后梁体的残余挠度变形: 卸除荷载后梁体的残余挠度变形:
10
倒拆闭合的条件: 倒拆闭合的条件: 1)拆除单元无外荷载 ) 2)支承边界条件正确 ) 3)收缩徐变处理 ) 考虑结构形成过程的收缩和徐变的影 倒拆正装无法完全闭合! 响,倒拆正装无法完全闭合!
11
倒拆法的缺点: 1)计算复杂; 2)数值的累加,概念不明确; 3)当某一步骤调整时,必须进行全 过程的倒拆正装计算。
M
C
1 = ql2 6
16
1 2 2ql
1 2 2ql
A l
C C' l
B
两个悬臂梁, 之间合龙( 若结构先形成 AC , BC ′ 两个悬臂梁,然后在 C 和 C ′ 之间合龙(假定 C , 结构先形成 两点之间的长度为零) C ′ 两点之间的长度为零)
1 2 MA = MB =− ql 2
MC = MC′ = 0
29
1 M = 6ql
A
2
C A M = 112 q l
C 2
B
1 M = 3q l
B 2
EI EI ql 3 1 2 M B = 4 ⋅ ⋅θ B = 4 ⋅ ⋅ = ql 2l 2l 6 EI 3
B点转动弯矩 B
1 M = 3q l
A 2
M = 1q l 3
B
2
C A
1 M = 6ql
C 2
B
22
悬臂施工结构, 悬臂施工结构, C 、 C ′ 点合龙前的转角差是造成最终结构 “卸载曲率”差异的根本原因。 卸载曲率”差异的根本原因。 曲率
ql3 θC == 6EI ,
ql3 θC′ = − 6EI
假设”有办法在合龙前消除这种转角差值 消除这种转角差值: “假设”有办法在合龙前消除这种转角差值: 合龙前施加力矩 施加力矩, 1. C 、 C ′ 合龙前施加力矩,合龙后卸除; 2. C 、 C ′ 合龙前施加向上的集中力,合龙后卸除; 合龙前施加向上的集中力, 施加向上的集中力 点刚性转动, 3. A 、 B 点刚性转动,合龙后恢复。
5
如果施工方法和过程变更,最终状态 如果施工方法和过程变更, 的成桥内力和线形也会发生变化。 的成桥内力和线形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 所以:“桥梁的施工形成过程与最终 成桥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状态紧密相关” 成桥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状态紧密相关”? 顶推施工的连续梁( 顶推施工的连续梁(如果是混凝土结 暂不考虑收缩徐变) 构,暂不考虑收缩徐变)成桥内力与一次 落架施工连续梁的成桥内力是一致的! 落架施工连续梁的成桥内力是一致的! 与顶推施工过程是无关的! 与顶推施工过程是无关的!
D
2
A
B
C M=0.0487ql
C
2
D
2
E
1 M= 8ql
B
1 M= 8ql
D
2
A 0.7l
B 0.5l
C
C 'EI 0.5l
D 0.7l
E
0.0357 3 θC ′ = − ql EI
δD = δB =
0.025 4 ql EI
33
x = 0.188
q
C q A 0 .7 l B xl P
D P E q F 0 .7 l
17
两种施工方法形成的最终结构 计算图式相同 外荷载也相同
q
A
C 2l
EI
B
18
内力完全不同! 内力完全不同!
1 3q
l
2
1 3q
l
2
A
C
1 6q
B l
2
1 2q l
2
1 2q l
2
A l
C
C' l
B
为什么?
19
支架上一次形成结构在恒 作用下的挠度曲线: 支架上一次形成结构在恒载 q 作用下的挠度曲线:
无应力状态控制法
理论与实践
秦顺全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1
一、概述
二、结构形成过程与最终状态的关系
三、斜拉桥无应力状态法
四、无应力状态法的应用
2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桥梁建设最大的技术进 步是:分阶段形成桥梁结构技术的提出 和发展。
(桥梁结构从开始施工到成桥必须经历一个复杂的多阶段构件施工安 装和体系转换过程 )
14
二、结构形成过程与 最终状态的关系
15
考察一等截面的两端固端梁, 考察一等截面的两端固端梁,跨度为 2l ,主梁刚度为 EI ,结构 恒载的荷载集度为 恒载的荷载集度为 q 。
q
1 2 3ql
1 2 3ql
A
C 2l
2l EI
B
A
C
1 2 6ql
B
按一次落架施工: 按一次落架施工:
1 2 M A = M B = − ql 3
23
1.施加力矩
1 2
q l
2
1 2
q l
2
A l
C
C ' l
B
悬臂梁弯矩
M A
1 M = 6ql
2
M ' C'
1 M = 6ql
2
C
B
施加反向力弯矩
M A=
1 3
q l
2
M B= C C '
1 6
1 3
q l
2
A
B
M C= M C='
q l
2
弯矩图
ql Ml − =0 6EI EI
′ ql3 Ml − + =0 6EI EI
2
Pl
35
考虑安装过程:
A l/2 B
D
AB梁段
l
B A l/2
A l/2 B P
45°
C P l/2 P
施加集中荷载P
A l/2
B P l/2
C
安装BC梁段
A B l/2 P l/2 C P
C点施加荷载P
36
D
l A
B P l/2
45°
C P
l/2
安装CD杆件
37
1、形成 AB 梁段
A l/2
8
常规方法: 常规方法:
倒拆法,正装试算法等 倒拆法,
9
倒拆法: 倒拆法:
以成桥的目标状态为计算的起始点,按正装 顺序的逆序进行倒拆计算,通过内力和位移数值 的累加确定斜拉桥施工各中间阶段的内力和结构 线形。
由于倒拆是一个虚拟的过程,倒拆计算完成 后,需按倒拆计算确定的施工各阶段的斜拉索张 力值进行正装计算,只有正装、倒拆闭合时,倒 拆计算的结果才是可信的。
最终弯矩图
30
M
A
1 1 1 1 2 2 2 2 = ql − ql + ql = ql 2 3 6 3
(一次落架:
卸载后的残余曲率?
1 2 ql 3
)
很容易核算,采取三种措施后,形成的最终 结构的卸载曲率与一次形成结构是一致的!
31
从对固端梁的讨论,可以看出: 从对固端梁的讨论,可以看出:
不论结构形成过程如何。只要支承边界条件正确, 最终荷载相同,结构的弹性曲线连续(卸载曲率相等), 则结构最终的内力状态和变形状态与结构的形成过程无 关。
卸除荷载后梁体的残余挠度: 卸除荷载后梁体的残余挠度:
y = y + y = q x 2l 2 1 2 E I
1
2
21
梁体曲率: 梁体曲率:
一次形成结构 悬臂施工结构
y = 0 ,
y′′ = 0
qx2l 2 ql2 y= , y ′′ = 12EI 6EI
由此可以看出: 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形成的最终结 内力状态的差异是由于最终结构的 是由于最终结构的“ 构内力状态的差异是由于最终结构的“卸载 曲率”差异造成的 造成的。 曲率”差异造成的。
6
对于斜拉桥 斜拉桥
设计时无法仔细考虑每一个施 工过程: 工过程:
1)施工阶段多,体系转换过程复杂 )施工阶段多, 2)施工阶段的张拉调索 ) 3)理想成桥状态的要求 )
7
所以
斜拉桥设计时仅以理想的恒载成桥状态 为基础,进行结构设计和运营阶段的各种验算。
设计阶段的后期进行安装计算。
1)施工过程结构安全性检算; 施工过程结构安全性检算; 确定满足成桥目标状态要求的中间 满足成桥目标状态要求的 2)确定满足成桥目标状态要求的中间 施工过程的内力和线形 的内力和线形( 施工过程的内力和线形(中间过程 理想状态) 理想状态)
ABC 为抗弯刚度为 EI 的主梁, CD 为拉压刚度为 EA 的拉压杆。
结构一次形成,在 B 点和 C 点分别施加外荷载 P 。 ( 荷载未加时, CD 杆长 2 l) 结构内力:
N CD = 21 2 Al 2 16( Al + 6 2 I )
2
P
MA = −
3 Al 2 + 144 2 I 16( Al + 6 2 I )
y = y1 + y
2
= 0
20
悬臂施工结构, 作用下的挠度曲线: 悬臂施工结构,恒载 q 作用下的挠度曲线:
y1 qx2 = (6l 24EI
2
− 4 lx + x 2 )
结构形成后(合龙) 假设” 挠度曲线变化为: 结构形成后(合龙)“假设”卸除荷载 q ,挠度曲线变化为: ,
y2 = − qx ( x 3 − 4 lx 2 + 4 l 2 x ) 24EI
B
AB 梁段
2、 B 点施加荷载 P ,
M
A 2
= -
1 Pl 2
δ
B 2
=
P l3 24 E I
A l/2
B P
施加集中荷载 P
38
3、安装 BC 梁段
M
A3
= -
1 Pl 2
δ δ
B 3
P l3 = 24 EI = 5 P l3 4 8 E I
C 3
A l/2
B P l/2
C
安装 BC 梁段
39
3
1 2 M = ql 6 1 2 M ′ = ql 6
24
M
A
1 = ql 2
2
1 − ql 6
2
1 = ql 3
2
(一次落架:
1 2 ql 3
)
25
2.施加集中力
1 2q
l
2
1 2q
l
2
A l
C
C ' l
B
悬臂梁弯矩
A P M= 1ql 3
A 2
B P' M= 1ql 3
B 2
施加集中荷载弯矩图
(1 -2 x )l
xl
X=0.188
q
x = 0.188
q B C xl (1 -2 x )l D xl E 0 .7 l F
A 0 .7 l
q A 0 .7 l B xl C (1 -2 x )l D xl E 0 .7 l F
X=0.2938
34
D
考察一斜拉结构
B A l/2 P
45°
l
C l/2 P
12
正装试算法计算工作量大,对复杂的大跨 度斜拉桥应用难度大,所以发展了一些改进的 算法。 。
有无既简单,适应性又强的方法?
13
无应力状态法: 无应力状态法:
无应力状态法是确定分阶段形成桥 梁结构过程状态与最终状态关系的方法
无应力状态法在实桥上的应用开始于 武汉长江二桥(1992年),到目前为止,已在 包括混凝土斜拉桥、钢箱梁斜拉桥、结合梁斜 拉桥、混合型斜拉桥和钢桁梁斜拉桥在内的二 十多座大跨度斜拉桥中应用,均取得了非常好 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