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典型案例
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数控加工专业运行实践
围绕我市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对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我院在市政府支持下,结合哈尔滨市地区产业实际和职业院校专业统筹规划,有针对性的打造可供培养现代制造业的哈尔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基地教学和管理运行全真企业化模式,使基地与企业达到零距离,实现了“校中厂”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开辟我市“教学工厂”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走产学研道路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运行情况介绍如下:一、实施背景
(一)国家政策总体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确定的十大重点建设任务之一的《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中指出:继续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哈尔滨第十四届三次会议提出:2014年把现代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千亿元项目工程。
(二)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问题
我市“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急需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评价手段单一“瓶颈”问题。
目前市属职业院校近一半没有校内实训条件. 政府虽有投入,但由于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
要求整合社会资源,实训资源共享,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公共实训基地成为必然。
(三)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途径是校企深度合作。
现代化装备制造业需要高技能人才,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工厂是重要途径。
二、主要目标
通过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平台,建设教学工厂,实现“校中厂”,即在校内实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产学研生产性实训基地,解决我院提出的“五级实训”体系中生产型实训环节问题。
将真实的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合,师生按照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方式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按照企业服务流程开展实训和教学工作,培养师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育人质量。
(一)开创" 校企合一" 教学工厂之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在" 校企合一" 的教学工厂情况下,校企双方是共生共存的一家人。
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次的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校企合作跨越式发展。
(二)共同设定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
依据生产性实训课程特点,根据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专业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过程评价等,凸显任务引领性教材和工作页的编写。
(三)实现教学课堂与生产岗位的有效对接
将企业的ISO9000和7S 管理有效的引入课堂,营造由" 生产实践环境" 、" 教学实习环境" 、" 职业训导环境" 三个要素组成的" 企业化育人环境" ,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四)促进合作与交流
包括师生交流、技术交流和对外交流。
学生的教学、生产性实训、技能大赛集训,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双方共同完成专业建设、课改和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公共实训基地技术攻关、生产服务和员工培训的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工作;依托实训基地建立技能大赛工作室,开展各个职业院校间横向学习与交流,为龙江参加全国大赛献力献策。
三、建设过程
3 (一)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建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经市政府批准,依托我院实训资源,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方投入形式,建立隶属于我院的二级单位——哈尔滨公
共实训基地。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根据五级实训体系的原则,将生产性实训基地设置在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的数控、机加实训基地,与基地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形成双方资源共享的产学研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建立保障机制
1.建立运行管理机构
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隶属我院下属的二级单位,具有独立法人和编制。
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权、生产经营权以及产品研发自主权。
我院成立专门的实训管理部门进驻实训基地,负责我院专业教学“教学工厂”的运行和管理。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为保证“产学研”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营,制订系列的保障制度。
在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总体框架下,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环境,分别制订了《数控、机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实训管理办法》、《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办法》、《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办法》、《ISO9000》、《教学实施方案》、《实训成本预算》等管理制度。
(三)促进产学研专业教学改革
走“教学工厂”之路:即“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六合一”专业教学改革。
通过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实现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高度融合,即车间、教室合一;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使实习者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学徒合一;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使专业教师既是理论的传授者,又是操作实习的师傅,即教师、师傅合一;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等教学模式,在实训中学理论,在学理论的同时去操作,即理论、实践合一;学生实训时的作品就是为企业加工的产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即作品、产品合一;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也是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过程,即育人、创收合一。
(四)校企一体共同开展专业建设
共同开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共同开发以实训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技能方向课,制定课程标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过程评价等科研活动,凸显任务引领性教材、校本教材、视频教材和工作页的编写工作。
(五)校企一体共同组织教学过程
根据共同确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有效的组织教学,调动教师和师傅的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有效进行。
(六)企业文化熏陶,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公共实训基地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工作岗位引入7S 管理。
基地师傅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讲解职业化内容,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履行企业岗位职责,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七)教师提供实践技能培训基地
利用教学工厂的实训环境,骨干教师的专项实训、专业教师一年两个月企业生产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八)技能大赛集训、交流平台
依托实训基地建立技能大赛工作室,开展技能大赛培训活动,开展各个职业院校间横向学习与交流,为龙江参加全国大赛献力献策。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统一统筹管理。
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系市政府批准组建的我校二级单位,具有独立法人和编制机构。
专业教学实训管理部门进驻实训基地,负责专业教学“教学工厂”的运行和管理。
(二)场地、设备条件保障
学校提供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生产性实训场地、政府和学校投入近千万专业生产性设备,作为建立教学工厂的物质保障。
(三)合作机制保障
教学工厂按照学校“以产养训、产训结合”要求,规范双方合作行为,保障合作双方的权力和义务。
(四)合作双赢机制保障
公共实训基地依托教学工厂资源,依法从事生产经营,并择优选择优秀毕业生从事生产活动;基地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接纳教师实践、学生教学、生产实习并承担费用。
在专业技能提升、设备升级方面,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和更新设备,增强企业竞争力。
五、主要成绩
经过几年的建设,依托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教学工厂,共建“产学研”生产性实训基地成果显著。
引进公共实训基地的ISO9000和7S 管理模式,创建真实的生产环境,实现了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创收合一的“六合一”专业教学改革,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素质与文化、技能大赛与校级交流的对接,完善了1355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基础,五级实训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中数控加工专业被评为全省技工院校十大名牌专业和全国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
(一)合作双方共建实训基地
合作双方共同规划实训基地建设、共同争取各种渠道资金,近几年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共同培养师资数控专业38名,实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管。
(二)合作双方实现利益共赢
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通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设立,扩大生产规模和服务质量,提升基地影响力。
学校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双师型教师达86%,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双证书率达99%,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三)合作双方实现人才互培
企业开展企业文化专题讲座。
朱主任为我系学生做“合作、共赢”专题讲座,近千人次师生受益。
根据企业需求,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培训20次,为企业员工需求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2011年以来,与基地公同解决设备维护问题32项。
参与技术改造4项。
(四)合作开发教材
合作开发出版教材《轴类切削加工》、《二维轮廓铣削加工》、《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和《小型数控铣削加工》等四部,视频教材《数控车床实训教学培训手册》。
编写校本教材10部。
共同制定20门课程标准。
开发基于工作岗位任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项目40个,辐射本专业10课程。
编写工作页40个。
(五)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根据工学交替教学安排,利用教学工厂的优势,以导师制方式,从事生产实训,强化学生认知能力、专项技能的培养。
(六)企业文化滋润职业素养
借鉴企业ISO9000和7S 生产服务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企业文化进课堂,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七)竞技工作室提升大赛成绩,促进校级交流
合作双方依托专业实训基地作为数控大赛集训基地,建立省内技能大赛工作室,开展技能大赛培训活动,在第四、五届全省数控大赛中、数车、数铣和数维等工种取得8金4银4铜的成绩。
开展职业院校间横向学习与交流,共同提高,我院数控车、铣2个工种,代表我省参加世界第43届技能大赛预选赛,为龙江参加全国数控大赛做出重要贡献。
六、思考与体会
依托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共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产学研生产型实训基地是典型成果案例,达到预期目标。
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是超前谋划是前提,政府主导是保障;
二是前瞻性规划,形成规模效应;
三是组织机构是基础,运行机制是保障;
四是互相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五是尊重对方利益,实现共建、共享、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