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细菌耐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影响获得耐药性发生率的因素:
药物使用剂量 细菌耐药的自发突变率 耐药基因的转移状况
获得耐药基因作用方式:接合、转导、转化
发生于染色体、质粒、转座子等结构基因或调节 基因
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传播方式
细菌种属 转移片段
转化 G+菌 较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转导 葡萄球菌
较小
接合 G-菌 较大
细胞膜渗透性
多粘菌素类 两性霉素B 制霉菌素 酮康唑
细胞蛋白合成
氯霉素 四环素类 红霉素 林可霉素类 氨基糖苷类
核酸合成
磺胺药 甲氧苄胺嘧啶 利福平 喹诺酮类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β-内酰胺类抑制肽聚糖合成的转肽酶反应, 主要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PBPs:催化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最后过程,与 肽聚糖末端的D-Ala-D-Ala 结合进行转肽酶 反应
Fleming and Penicillin
September, 1928,1945年诺贝尔奖
抗生素的发现
1944年Selman Waksman发现链霉素,获得 1952年诺贝尔奖
1950∼1960年代,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 素
抗菌药物的种类
按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螺旋霉素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 四环素类:四环素、强力霉素 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 化学合成抗菌药:磺胺药、诺氟沙星 其他:抗结核药、多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等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作用于30s亚单位: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 作用于50s亚单位:氯霉素、红霉素
影响核酸合成
喹诺酮类:作用DNA旋转酶抑制双螺旋形成 利福平:抑制RNA多聚酶 磺胺类:与PABA相似,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TMP竞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
细菌的耐药
细菌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抗药性,指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相对抵抗性
转移条件 临床重要性
受体菌呈 感受态

噬菌体宿主特 性菌毛 异性


获得耐药性基因突变类型
染色体突变:自发,频率低,可回复突变, 相对稳定
可传递的耐药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子
R质粒的转移:接合、转化 转座子(Tn)介导的耐药性: 整合子与多重耐药:捕获外源基因
抗汞
抗磺胺药物 抗链霉素 抗氯霉素
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
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细菌 对某抗菌药天然不敏感,耐药基因在染色 体上,具种属特异性。
G-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头孢菌素等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细菌 DNA改变获得耐药表型,耐药基因来源于 突变或获得新基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s结合,阻止细菌肽 聚糖的合成
万古霉素与D-Ala-Ala结合,阻止酶的结合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主要抗生素的作用位点
损伤细胞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类:两极性,亲水端结合胞膜蛋白, 亲脂端结合膜内磷脂,细胞膜裂开
损伤细胞膜的功能
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与真菌膜上固醇类结合, 酮康唑抑制固醇合成→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细菌的耐药性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概述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对病原菌 有抑制/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抗 生素、化学合成药
抗生素(antibiotics):对特异微生物有杀灭 和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生。
分子量小,低浓度就能发挥活性 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获得耐药
转导、接合、转化
质粒、转座子、整合子
耐药基因的产生:突变等
基因表达
生化机制
钝化酶、靶位改变、渗透障碍、外排、代谢改变等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内因:遗传因素 外因:
滥用抗生素 饲料中滥加抗生素 消毒剂的不合理应用
耐药性分类
根据临床意义:
多重耐药 交叉耐药
根据遗传学:
天然(固有)耐药 获得性耐药
耐药性的程度用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 敏感:指有效药物治疗剂量在血清中浓度大于
MIC。反之称耐药
易耐药的部分细菌
M.tuberculolsis
E.coli
P.aeruginosa S.dysenteriae S.pneumoniae
H.influenzae N.gonorrhoeae E.faecalis Acinetobacter S.aureaus
抗菌药物的种类
β-内酰胺类(β-lactams):含β-内酰胺环
青霉素类:青霉素G、甲氧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等 头霉素:头孢西丁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棒酸(克拉维酸)
抗菌药物的种类
按生物来源分类:
1987.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1997. 依赖万古霉素肠球菌(VDE) 2002. 出现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
危害性
住院时间延长,费用上升 医院感染增加:严重感染失控 传染病加剧:重大疾病的防控问题(TB)
人 细菌
抗菌药
选择压力
耐药
滥用 外因
内因 固有耐药
染色体
遗传机制
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多粘菌素、杆菌肽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 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
素、两性霉素B等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损伤细胞膜的功能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核酸合成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
细胞壁
β-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杆菌肽 环丝氨酸
抗四环素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钝化酶的产生 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主动外排机制 改变自身代谢状态等
钝化酶的产生
钝化酶(modified enzyme):破坏或灭活抗菌 药物活性。水解或修饰,质粒或染色体
1928. 1941. 1944. 1946. 1947. 1966. 1959. 1961.
Flemming发现青霉素 青霉素应用于临床 出现分解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金葡菌14%
38% 90% 人工半合成的甲氧西林问世 出现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开发更新的药,相应的抗药菌株又随之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