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论文范文
摘要:《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是一门涉及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广阔领
域的综合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从课程教学概况、课程教
学目标等角度来探讨改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课程设计
一.课程概况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民俗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导游证
考试中作为导游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现象,也是
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是一门涉及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广阔
领域的综合学科,它兼具历史性、民族性、社会性。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极强的、边
缘交叉的人文学科。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朴淳厚、瑰丽多彩的中国民俗风情,进一
步认识到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力。对学生而言,掌握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旅游的内容和特点,能
够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家,开阔知识面,更好地为游客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民族、民俗的概念、民族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中国
民族概况,掌握中国部分民族的民俗风情。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的民俗文化知识接待各民族的游客,做到尊
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向其提供个性化的导游服务;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设计出民俗旅
游产品。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具备以下素质:热爱祖国,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其
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
二.课程改革情况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一是通过到旅游企业调研,征求听取行业一线管理人员
对教学内容的意见,结合专业实际,在教学上体现出来;二是以及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
到旅行社学习,跟踪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并在教学中加以指导,使学生能掌握最新最实用
的技能,实现和工作岗位的对接。三是通过对毕业实习生座谈会调查得知,了解学生实际
工作状况。
通过以上的方式,在在教学内容上更多考虑到职业岗位方面的需求,包括学生在考取
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重新选取符合旅游专业实际新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思路上基于基层
管理人员的需求,采用将该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对内容重新整合。
二课程设计思路的调整
高职高专课程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
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在授课时将注重“理论+实践”的教学改革过程。在总结积累之前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从内容设计到组织形式,努力探索,按照本课
程教学目标,积极调整课程设计思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采用了“四环节”模式
1.课堂讲授:校内教室中以讲座的形式讲授课程内容,穿插组织提问、答疑、讨论、
辩论、学生讲解和演示等互动式教学活动。
2.现场操作:就某个民俗现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准备工作进行现场操作。
3.分组调查:布置课题,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找出相关资料并做成课件,并将课外
调查的内容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相结合。
4.民俗景区模拟导游
实地考察一个旅游民俗文化景区,对整个旅游民俗文化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以带团导游为案例组织教学,课程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的特点,以导游模拟实训室和当地的旅游景区为
教学现场,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法。课堂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
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巩固学习效果。
1.现场教学法
导游模拟实训室是主要教学现场。现场教学法是知识的再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知识。分两个步骤:一是教师的演示,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明白民俗事象;二是学生
的实际操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做的目的是加深巩固学过的知识。实际操作
分单个操作和分小组操作。操作之后小组展开互查互评,写出操作报告或体会。
跟团实习是的第二个教学现场。争取与当地的一些旅行社签订协议,选择汽车为交通
工具旅游团,让学生跟团实习导游,进行真枪实弹的实习演练。进入角色前,老师布置作业;实习结束后,旅行社和老师共同对他们进行评价。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分为案例导入法和案例分析法。案例导入法就是以案例导入新课,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切入新的知识。案例分析法是针对知识点列举案例,由学生讨论、评议,教
师归纳。可以先由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故事”然后由每位学生认真地研读相关
的材料,再与自己所在的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由各组提交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
就某一个民族的案例,规定学生在课后查找、收集相关资料、文献信息等,指导学生在实
验课上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小讲座、演讲等形式进行旅游文化知识的实践运用,分析解决
有关问题。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举一反三,让学生能触类旁通。
3.项目教学法
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知识要素来设计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力求切实可行,具备可操
作性、科学合理性、有代表性。项目设计选取当地特色及地方文化作为载体,结合地方文
化特色和本课程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安排和设计;并采用分总式的教学方式,由点及面,从
小到大,由小项目来带动整个章节的学习,最后通过一个综合项目对全部的文化知识强化。通过项目安排让学生参与,从感到知识不足,渴望了解,至找资料,再至认证,最后掌握
知识,最终通过项目训练提高能力。
4.讨论式教学法
在讲解各类民俗事象的性质、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这类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我们主要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基本程序是:学生看书,老师给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
阐述观点――学生辩论持不同观点――教师归纳总结。讨论式教学避免了老师一个人灌知
识的枯燥乏味,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导游创
作讲解某一民族导游词进行讨论在讨论式教学中,对于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
不同方面的意见。
5.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探究式
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选择民俗事象――找出疑点――查找资料――分析讨论――释疑。在
民俗文化中,有许多迷信的东西,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明确了什么
是该继承和发扬的,什么是要抛弃的,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