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美,课堂,语文]让语文课堂溢满成长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溢满成长之美

“绿色”是大自然生命力的象征。让语文课堂充满着焕发生命活力的“绿色”,溢满成长之美,意在跳出传统教学片面强调工具性的窠臼,鼓励教师关注蕴含在语文教材之中的人文性,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的成长蜕变。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构建绿色课堂,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成长的种种滋味?

一、构建绿色课堂,传递人文之美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如果简单地将语文定义为听说读写,就会将语文符号化,割裂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它同深厚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载体。绿色课堂倡导让学生正视生命的价值、正视成长困惑,在学习语言中感受丰富的人文精神,体会成长中的快乐与痛苦,从而沐浴人性的光辉,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讲述了老人与海鸥动人的故事。文章用独特的视角将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在朴实的语言中包含着深情,令读者为之动容。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有一定的理解,教师如何以课文为载体,将文本所蕴含的人文因素传递给学生,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性?本文的语言描写朴实,但如果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其中的精妙之处。如“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仿佛再次看到了老人对海鸥亲昵的镜头。老人好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而是海鸥的“妈妈”在关照着每一只海鸥,多么令人倍感温馨的画面。又如:“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文中的海鸥却像人一样,急速翻飞后“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的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这令人无比动容的场景发生在海鸥的身上,动物的灵性就得到了完满的诠释。抓住这些细节,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易于唤起学生内心对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那份向往。

二、构建绿色课堂,传递情感之美

王崧舟老师说过:“谁都知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绿色课堂需要教师抓住文本特色,引导学生潜入文本,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感受文本里所跳动着的作者的脉搏,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获得情感的熏陶。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描写少年时期所见到的母亲的一些生活片段,用平凡和朴实的语言再现了母亲感人至深的形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是母爱,课文的语言就是最好的诠释。基于这样的文本,教师如何摆脱传统教学的繁琐分析,构建绿色课堂,让学生在细细的品味中,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揣摩作者的内心情感,受到震撼?在课堂教学时,我先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进而与文本人物对话。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感受人物形象、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只在关键处相机引导。在讨论交流时,有的学生抓住母亲的形态进行感悟:“一个极

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这是母亲挣钱的样子,“极其瘦弱”“脊背弯曲着”“挨得很近”这些关键字词将母亲工作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汇报时眼眶红了,读书的声音沙哑了。“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眼神疲惫”折射出母亲工作了很长时间,十分劳累。有的学生抓住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来体会,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龟裂”,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交流、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可以说,文本用平凡的故事再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所以,“我”在要钱买书的过程经历了多么复杂的内心斗争,“我”于心不忍啊。“我”看到母亲的工作环境之后,“我”似乎长大了。这个“长大”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就是成长所缺少的东西,而这个感受只能通过自己品悟,学生才能真正成长。

三、构建绿色课堂,传递心灵之美

赞可夫认为:“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向往着美好的东西,绿色课堂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教师不仅是文本的传授者,还是思想的引导者。教师要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文本,读出人间大爱,才能与学生真诚交流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去撼动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成长。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以水罐的变化串联起故事的始终,水罐的每一次变化都凝聚着爱心的力量。教材选编本文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学会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爱”的理解可能停留在比较感性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就要跳出文字表面的理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理解文字的内涵。教师可以结合文本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想象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怎样才能找到水?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在干涸的大地找水的艰辛,内心就会油然生出对小姑娘找到一罐水的珍惜和激动,对后来小姑娘送水给他人的大度和爱心也就会更钦佩了。又如:想象小姑娘渴到了什么程度,在如此干渴之下,课文中体现出她内心想到的却都是他人。这样想象的过程也就是给学生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想象,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悟,在情感上得到进一步的熏陶,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要构建绿色的语文课堂,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的成长蜕变,在课堂中融入情感,寓人文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着焕发生命活力的“绿色”,溢满成长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