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入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带来发展新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入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带来发展新机遇
□乔太平
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湖南、湖北两省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荆州入列规划,将为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壮腰工程”新机遇。2011年11月,省委、省政府在荆州召开现场会,就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作出部署,提出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十年大振兴”的总体要求,努力把荆州打造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为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荆州大地,两年“壮腰”,开局良好。荆州入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意味着荆州“壮腰工程”从省级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继荆州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大国家级战略项目之后,又迎来第五个“国字号”,荆州“壮腰”将从国家层面得到更多政策等方面的倾斜与扶持,“壮腰工程”将加快推进,为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更大贡献。
生态建设新机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主打绿色生态牌,“生态”成为该区域建设的关键词。“98防洪”后,国家实施荆江大堤整治工程,确保了长江安澜和荆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长期困扰江汉平原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仍然比较滞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明确了健全江汉平原防洪减灾体系的要求,东荆河整险加固、荆南四河及荆州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都被列入其中。由于受江湖水系、气候环境、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洞庭湖区湖泊萎缩、生态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荆州境内洪湖等大湖的生态修复、污染治理、防洪保安任务艰巨。该规划立足保障生态安全、水安全、国家粮食安全等,提出建设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体现了大湖流域从被动治理向主动防护理念的重大转变,为建设包括荆州在内的“大湖经济区”带来了历史新机遇。
体制机制创新新机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规划范围涵盖湘、鄂两省共33个县(市、区),规划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将区域发展与流域治理融为一体,是一个重大创新。推进该规划的实施,必须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湘鄂共建,合作共赢,湖南、湖北以及相关地区必须围绕规划目标,尽快出台配套实施方案、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与实施细则,尽快建立省际与湖区四地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事项。推动跨区域、广流域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更大勇气和智慧。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将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促进生态经济区目标的实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区域城市群建设新机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湖南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荆州市,“大湖经济区”将培育岳阳、常德、益阳、荆州、津
澧新城五大中心城市,打造具有洞庭山水特色和湖乡人文特质的城镇风貌。这不仅有利于洞庭湖流域的发展,更是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积极探索;不仅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之间的融合,更是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大胆实践。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建设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快速交通格局的构建、信息网络的融合,区域城市群外向型、网络化、一体化逐步形成,区域城市群竞争力将日益增强,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中部崛起的新引擎。
“三农”发展新机遇。荆州是农业大市,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发挥优质农产品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变商品优势为经济优势。要注重统筹兼顾,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为主题,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探索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途径。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完善和转型升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加强具有荆州特色的现代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扩大生态健康水产品养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产业集群,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强洪湖生态旅游区建设,回归“一湖清水”,建设美丽洪湖,发展旅游经济。
(作者单位:荆州市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