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摘要】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深入课堂,但具体运用中还有较多问题。文章针对现状,从“一味强调趣味性”“忽视了教师的讲解”“淡化了教材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误区
一、一味强调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恰好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单调呆板这一缺陷,能较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过分强调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就可能冲击语文教学的本质,失去语文教学的个性,“忽视语文课自身特点,混淆学科界限,偏离教学主要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整堂就是音、形、色的大杂烩,是各种有形、有色、有声的信息大爆炸,乐则乐矣,但在轰炸完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有一次听朱自清的《春》,执教者首先放了一段音乐《春天的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穿插歌曲的演唱,确实趣味无穷,但这原本风牛马不相及的内容,为什么要硬绑在一起呢?音乐《春天的故事》在本堂课中有什么作用呢?纯属为趣味而趣味。
所以,多媒体的使用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等相一致。如果过分追求趣味性,滥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特征,而多媒体的使用也就成了点缀。
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人总以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进,制作完课件后,教师就可以“照
本宣科”地上课,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老师不是电脑操作员,他不只是要关注屏幕、鼠标、键盘,他的对象是人,如果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也就无从谈起了。
再说,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但不等于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如果教师不在关键时候加以指导、讲解,那么再多的信息也都是过眼云烟。遗憾的是有的语文教师并没意识到这一点,总是隐身“幕”后,总想让多媒体成为自己的“代言人”,从而失去自身的个性、风格,耗费时间、人力,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引入,确实使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不仅是课件的设计者、开发者、展示者,更是“导师”、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不能改变。正如著名教育技术专家霍克思奇所说:“任何先进的多功能的机器,在不会学习的人的面前,充其量是一台玩具而已。”如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加强而不是削弱。
三、淡化了教材的作用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之依据,它为我们提供了听、说、读、写的
材料,具有较高的示范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挖掘教材的内容,更好地理会文章的妙处。
遗憾的是,在很多多媒体课中,教材一旦被制成课件后,往往就“束之高阁”,很少有学生静下来阅读教材的时间,学生只需关注媒体给我们带来的音、像、画等信息,教材成了“摆设”。其实,语文教学有一个最大的任务就是对原文的阅读和体味,如果脱离了原文,一味补充课外知识,实则是舍本逐末。在笔者所听的多堂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中,学生对教材阅渎的时问大多不足整堂课的五分之一,学生对一系列音、像、色等信息应接不暇,试想,如此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情感如何得到共鸣?能力如何得到提高?
教材始终是“教”与“学”之“本”,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教材本身的理解上。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图解课文描述的人和实物,而是借助图形、图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图景,并加以感受或表达,其终极目标是用图形图像唤醒语言文字的感受,进而创造新的生活图景,丰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