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联俄”政策

3.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B.进行社会主义运动

C.联合地方实力派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4.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六月十六日,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孙中山当时主张( )

A.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B.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5.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

A.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

B.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

C.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

6.《新全球史》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他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点是( )

A.推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政治B.振兴民族经济,改善国民生计

C.明确提出反帝,谋求民族平等D.反对满洲贵族,实现五族共和

7.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 )

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8.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 )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统治

C.反对清朝贵族D.反对民族压迫

9.“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份孙中山临终遗言( )

A.反映了新三民主义的内涵

B.反映了孙中山革命的终极目标

C.说明孙中山坚持“三大政策”

D.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

10.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对于上述材料的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

B.三民主义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C.三民主义在当时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D.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已经实现

11.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12.某会议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指导下(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统治

C.新民主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材料二: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材料三:它(辛亥革命)对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远远超过1840年鸦片战争的影响和作用力。从社会转型的角度上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因为随着辛亥革命,中国社会才发生真正的结构上的变化。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贡献?

(2)材料二可用于研究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请说明理由。(答出三条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你对辛亥革命具有“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的理解。

1.答案:C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选C项。

2.答案:B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孙中山也从十月革命中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因此他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故选B项。

3.答案:D 武装夺取政权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就有的主张,A项错误;进行社会主义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而不是国民党的主张,B项错误;在1924年之前已经证明联合地方实力派的做法是走不通的,C项错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项正确。

4.答案:C 根据材料中的“中华民国十三年”可知,当时是1924年,所以材料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应为新三民主义思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C项正确。

5.答案:C 从材料“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为主要内容”“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随着革命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故C项正确。

6.答案:C 由材料中“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得出此时民族主义的特点是明确提出反帝,谋求民族平等,在民族团结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这已是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涵,故C项正确,D项错误。题目要求回答民族主义的特点,A项属于民权主义,B项属于民生主义,排除A、B两项。

7.答案:B 两者都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但后者较前者更加彻底,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故选B项。

8.答案:A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