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黑星病和细菌性穿孔病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树黑星病和细菌性穿孔病区别
桃黑星病(桃疮痂病)和桃细菌性穿孔病(桃黑斑病)在我国各桃产区如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均有发生,这2种病害均主要为害桃果实,常使果实外观变劣,品质降低,给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为害叶片和枝梢,是桃的主要病害。此类病害不但为害桃,还能为害梅、李、杏、扁桃、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生产上果农有时分不清这2种病害,往往不能对症用药,从而造成损失。
一、发病症状
桃黑星病发病症状
1、果实被害状。果实发病多在果实肩部,先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以后扩大为2~3mm的圆形病斑,病斑表面长有黑色霉状物,病斑一般不凹陷,多时聚合成片。病菌为害果皮停止生长发育,但果肉仍然生长膨大,因此后期可出现裂口,此种裂果较桃细菌性穿孔病造成的裂果浅,一般不引起烂果。
2、枝梢被害状。枝梢受害,最初表面发生紫褐色长圆形斑点,后期变为黑褐色稍隆起,并常发生流胶,最后在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
3、叶片。叶片受害较轻。叶片被害后,在叶背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最后病斑干枯脱落而形成穿孔。
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病症状
1、果实。以皮孔为中心发病,初期表现为浓绿色小点,稍凹陷,颜色变深,呈暗紫色,边缘水渍状,这是由于细菌毒素破坏了植物细胞膜的半透性,使细胞中的水分向细胞间隙外渗的结果。随着危害加重,坏死组织变成黑色,斑点扩大、加深,后期开裂,幼小病果常有流胶。被害桃果没有商品价值。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常出现黄色黏质分泌物,干枯时往往发生裂纹,造成烂果。
2、枝梢被害状。枝梢受害后,有2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为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二者的大小和形状有相当差异。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发出的枝梢上(病菌于上年已侵入)。春季溃疡是细菌在上年秋季侵染枝条,在叶痕四周形成暗色病斑,细菌在内越冬。次年春天桃树新叶长出时,春季溃疡
发生部位隆起,中部渐凹陷,边缘有紫色,直径约2mm,很快扩大到1~10cm,宽度很少超过枝条粗度的一半。溃疡斑表皮开裂后,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细菌浓滴。有时造成枯梢。春末,病斑的表皮破裂,病菌溢出并开始传播。夏季溃疡多在夏末发生在当年生的嫩枝上,最初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斑,以后病斑变褐色至紫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在枝条上的表现:在枝条上形成溃疡斑。7—8月嫩梢节间形成椭圆形、水浸状、暗紫色斑。
3、叶片被害状。发病初期叶片成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直径为2mm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后期病斑干枯,脱落穿孔,严重时引起落叶。
二、病害侵染循环桃黑星病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次年4—5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陆续侵染,病菌在枝梢病斑上生长发育,病斑上产生黑色粒点状的分生孢子丛,分生孢子丛内的分生孢子通过降雨传播至幼果果面。病菌孢子萌发后侵入果实表皮。侵入后的病菌经过30~70d的发育才表现出明显症状。潜育期长是桃黑星病的特点。果实发病后产生的病菌又可以侵染无病的果实,晚熟桃有再侵染发生。5—6月多雨潮湿时发病严重,果园低湿或通风不良时容易加重该病发生。病菌侵入寄主后,潜伏期较长,因此,田间表现为早熟品种发病轻,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较重。
桃细菌性穿孔病侵染循环
病原细菌主要在枝条上越冬,在溃疡斑内可存活1年以上。翌春随气温回升,桃树组织内糖分增加,越冬潜伏的细菌开始活动,形成春季溃疡病斑,成为主要的新侵染源。溃疡斑表皮开裂,溢出细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侵染。病菌通过果实、枝条上的皮孔和叶片上的气孔和伤口侵染,潜育期一般是7~14d,最短为3d。4月底至5月是细菌主要侵染时期,此时多雨促进病害发生。总体是幼嫩组织易受害,组织老熟后受害减轻,硬核后,桃果感病性降低。在北京地区夏季溃疡斑内的病菌不能越冬,也不能成为次年的侵染来源,如6月高温干旱则病害少,7月进入雨季后,可继续侵染发生,发病达高峰。
三、防治方法
桃黑星病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防止果园通风透光不良,科学施肥浇水,提高树势,增强树体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条件。清理修剪下来的枝条,连同落果、落叶一起处理。果实套袋可有效地避免病菌随降雨传至果实表面,避免侵染发生。
2、铲除越冬菌源。春季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菌。
3、生长期药剂防治。从幼果脱裤后首次喷药,以后每隔10~15d喷1次药,交替选用10%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80%(硫磺)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70%(超细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套袋园喷到套袋前,每次喷药使果实表面均匀着药。
桃细菌性穿孔病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整枝修剪,创造通风透光良好的环境。结合病虫防治,可以进行0.3%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及时补充营养。及时剪除病枝、病叶、病果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果实套袋,阻隔病菌侵染。
2、铲除越冬菌源。春季萌芽前喷1次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药时务必使全树枝条表面都要喷到。注意喷氢氧化铜后不能再喷石硫合剂。
3、生长期药剂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从桃幼果脱裤后就可以发生侵染,4—5月是该病的重点侵染时期。首次喷药在落花后立即进行,以后每隔10~15d喷1次,直至6月下旬。晚熟桃喷药到7月下旬,中晚熟品种套袋后继续喷药保叶,来压低菌源数量。可选药剂有33.5%喹啉铜悬浮剂20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等。
注意:本平台内容仅供果农参考,如有侵权情况请联系小编删除。如需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否则按侵权处理。摘编自《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年第1期“如何区分桃黑星病和桃细菌性穿孔病”(杨海清,李福芝,许跃东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和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中国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