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教育要有个全球视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历史教育要有个全球视野

赵亚夫

传统的学校历史教育研究,把本国历史的重心放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把世界历史的重心放在国际主义方面。这种作法,在教学中的偏误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在教学结构上,中外历史学习的比率由人刻意安排,人类历史的“主”“从”关系非常明确,从历史中学到偏见在所难免。尤其是在本国史和外国史内部,皆以意识形态的特别眼光区分出哪些内容重要哪些内容不重要,以致所谓的“常识”都少了最基本的骨肉。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内容虽多,但并没有达到“整体认识”的程度。反倒是过于沉重的选材和刻板“精道”的书写方式,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脸谱化了。

其二,尽管在主观上我们一再主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客观性,但事实上,人们很难给予历史教育理应培养的“人类胸怀”应有的思考空间。所以,不仅本土史教学不易超越传统的视野,而且世界史教学也难存有现代的意识。这种现象在此次课程改革中虽试图有所突破,可是国家没有给研究者们明确的指示和足够的时间。

如今的历史课程改革依然是在解决琐碎的教学问题。所以,大家似乎都看到了这样那样进步,但就是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了怎样的进步。[1]因为从“宏观”而言,课程结构或课程体系虽有不小的变化,可是其中的问题之多且伤及要害,非“进步”二字可以概括;从“中观”而言,课程内容亦非用于“转变教学观念”那么简单,它的杂乱掩盖不住“结构”的无心和“体系”的无序。最后,课程改革只能在比较“微观”的教学法上做文章。自然而然,课程改革也演变成了秀场。

[2]

我们说,中学历史教学缺乏具体性,只是造成其无趣的一个次因,主因还是无教育。解决教学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学法。比如,让教师们学会讲故事。然而,中学历史教学缺乏有效性,恰恰是它少了专业性和现代性,以致教师们没有了视野,没有了见识,没有了自己的史观。即便课堂活跃了,授课生动了,故事有趣了,历史课又有什么意义呢?中学历史教育的意义化,在于其理论的现代化。而

全球视野教育课题无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究其原因:它有助于我们超越本土历史和文化的狭隘性,为历史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和现代意识;它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教育的精髓,确实做到课程结构或内容精选方面的“革命”。

一、全球视野教育与历史教育的改造

(1)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在客观上使“共生”“共存”的概念,前所未有的成为地球人必须面对的实实在在的发展课题。[3]一方面,全球性的大灾难不是没有可能发生,而且可能是以人类从未经历的方式出现。所以,它对学校课程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提供了潜在课题,并由此展示了现代世界的真实现状。另一方面,民主观念、环境观念、安全观念、人权观念、科学观念、发展观念等,已非某些发达国家的专属意识和观念,如果我们不能将其主导自己的课程观,抑或说不能依此着眼于帮助学生们——公民——深思熟虑地、明智地处理国际上出现的各种难题的话,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价值就理应受到质疑。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忽视现存的真实危险或小视它,都有可能对整个人类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诚然,这并非只是政治家思考的问题。越是成熟的公民社会,其社会成员越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学校教育,再没有多余的仅供增累书本知识的时间。据此,历史教学无论多么激情、多么有趣或多么教条、多么枯燥,只要抽去了民主的、法的精神,就都是无用的教学。

[4]所以,现代学校历史教育不可能不着眼于整体的人类文明史而加以改造。起码应该在国际化(着眼某种联合的方式)方面迈上一大步。

(2)冷战时期,人们最大的顾及是核战争——用最传统的方式和最现代的手段——解决政治争端的办法。核威胁让那个时代变得十分脆弱。也正是在那个时代,人们认识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多么需要形成新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是人类所要面对的问题依然严峻。围绕人权和安全、科学技术与和平发展的主题,我们几乎可以触及到现实生活中所有的重要方面。无论是从社会的教育成本和效率方面看,还是从公民的需求和发展愿望方面看,学校都不可能只“修”学问或仅“养”道德。对历史这类传统的“教养”学科来说,必须大量地剔除无用的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让历史教育背负太重的政治包袱。比如,把“德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或是把“情感”作为这类课程的主要表征,都是十分危险和不正确的。我们可以特别看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的特殊地位,但是也必须思量到它由传统所形成的反作用力。全球视野所要求的情感基于公民的良好愿望、相互信任和理解,行动的重点是支配这类情感运用中的态度(互动的、交流的),以及左右这类情感的价值观念(自觉的、理性的)。社会科课程有一条原则: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就用什么方式来处理它,而不是我们希望它是什么样子。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让小公民们了解到世界现实。要知道,他们在未来的世界里代表中国,也是未来时代的决策者。为此,历史课程必须有个比较完整的文化学习系统,并在其中学习有用的东西。[5] 而“德育核心论”极易窄化课程的教育功能,也由此让学习者失去了全球视野。

(3)当然,我们有必要把全球视野教育看成是个宽泛的教育目标,它可以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学科,并适宜各种学习活动。为此,教师需要探究和发现通向全球视野的富有创意的新途径。比如,讲马戛尔尼在大清盛世就预言“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作为理性反省的素材),比不惜笔墨的堆积“落后就要挨打”的素材(作为民族情绪的铺垫),更具有教育的价值。

从全球视野教育的目标看,人类社会的文明系统就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我们强调: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相互依赖;国家之间需要和平共处;世界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如地理、文化和历史诸因素,是理解现代世界人们生存方式的基础,为此我们理应尊重个体的尊严,无论他是哪个种族或其他什么不可控的因素;我们理应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具有敏感性和尊重态度等。亦即学校的历史教育需要为广泛的国际理解尽职尽责。

(4)有关进行全球视野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利用方便快捷的国际互联网,以及其他有助于构建全球视野体验的活动方式。比如,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设计课程(此类通常都是以班级讨论的形式出现,但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确保所获信息是准确、可信的(通过材料分析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辨别其中的错误或偏激观念、墨守成规式的发展、对其他文化的曲解等,避免误导性教学现象的发生);确保以学生为中心(避免涉及到过多的高难度概念);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