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视角下的儿童道德教育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科学视角下的儿童道德教育研究

作者:马多秀

来源:《中国德育》2015年第12期

摘要儿童道德发展是儿童与外界建立良好应答关系的过程,脑支配着个体做出认知、情感和动作等反应,脑是儿童道德发展的物质基础。脑科学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道德教育观念和实践的变革,在道德教育中,必须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道德教育要及早实施,以及全面发展儿童的多种智能和抓住儿童脑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词脑科学;道德教育;儿童道德

脑是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器官,被喻为人体的“司令部”。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脑的探索和思考,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脑的研究迈入了全新的阶段。1989年,美国宣布90年代的“脑十年计划”;1991年,欧共体成立了“欧洲脑的十年”委员会;1996年,日本推出“脑科学时代计划”;1999年,中国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等等。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脑科学研究成果逐渐被应用到医疗、教育等领域。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吸收和应用脑科学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儿童道德健康发展和提高道德教育效果。

一、脑是儿童道德发展的物质基础

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脑是一个非常精致的器官,脑的不同部分负责执行特定功能。额叶执行规划和思维功能,颞叶处理信息和语言,枕叶执行视觉加工功能,顶叶负责定位、计算和某些类型的识别等功能。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和他的学生加拉尼加进行了著名的“裂脑实验”,提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工说,认为脑左半球管理右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脑右半球管理左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脑左半球侧重抽象思维,包括语言、逻辑、数学、分析等,脑右半球侧重形象思维,包括空间关系、艺术、情感等。与此同时,英国学者戴维·林伯尔等人提出了脑发育关键期理论,认为脑的不同功能的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某些能力在脑的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如视觉功能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年期,语言学习、音韵学习的关键期在幼年,语法学习的关键期大约在十六岁之前。在关键期内相应的神经系统可塑性较大,错过这个时期,可塑性和发展速度都要大打折扣。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脑至少有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且每种智能在脑中有相应的位置,存在脑功能的不同定位。

2001年,日本文部省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率先推出了“脑科学与教育”专题研究,将脑科学研究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1]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川岛隆太教授提出教育本质是对人的脑的教育,教育的实质是脑培养。这种观点强调脑与教育的关系,教育要建立在儿童脑健康发育的基础之上,教育的本质是对儿童的脑的培育。道德发展是儿童全面成长的组成

部分,道德教育也需要依赖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认真地思考脑与儿童道德发展的关系,道德教育如何充分吸收脑科学研究成果意义重大。从根本上来讲,道德是用来处理关系的,儿童的道德发展就是儿童与外界形成良好关系反应的过程,其结果是品德的生成。事实上,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已经发现,脑支配着个体做出各种反应,包括认知、情感、行动等方面的反应,脑的健康发育是个体生成良好反应连接的物质基础。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锤骨、镫骨发育是最早的,所以胎儿的听觉特别灵敏,能够通过听觉系统输入信息,做出各种反应,在亲子应答过程中获得依赖感、安全感等。婴幼儿在生命最初阶段的安全感、依赖感体验是他们与外界形成良好应答关系和道德发展的基础,而这些首先是建立在婴幼儿脑健康发育的基础之上。

相反,如果脑发育出现缺陷,则会阻碍个体做出适宜反应。大脑额叶的缺陷会影响到对人的认识形式的发展,而且能导致在自我的与人际的知识上,各种不同病理形式的出现。弗朗克本森和迪特里希·布鲁默认为,大脑额叶边较低的区域受了损伤后,容易出现极度活跃、容易发怒的症状,还可能对任何事情都漫不经心,患上欣快症。而额叶突面上端若受了损伤,容易出现冷淡、倦怠、迟缓、漠然的症状,这是一种压抑的性格。[2]304当一个人沉陷于容易发怒、冷淡、漠然等状态中时,他不可能与外界建立良好反应关系,其道德发展和品德生成也会严重受阻。这也就意味着,脑损伤或发育不健全会阻碍儿童道德发展和品德生成。

二、基于脑科学的道德教育变革

随着脑的奥秘不断被发现,人类对脑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刻,脑科学研究成果也直接影响着道德教育观念和实践的变革,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道德教育中要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就是儿童道德学习的过程。儿童从婴幼儿时期就能够通过听觉系统与外界建立良好的反应关系,获得品德生成所需要的安全感和依赖感等基础性的情感体验。这有力地表明,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和发挥儿童自身的主体性,当儿童从内心产生道德学习的需要时,道德教育就会成为一种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传统道德教育的中心是教师,道德教育注重对儿童进行道德灌输,轻视甚至忽视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状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师费劲地对儿童进行说教,但是道德教育效果甚微。因此,道德教育的中心要切实地从教师转向儿童,牢固地确立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意味着在道德教育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儿童个体差异性和他们各自的实际发展情况,要针对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和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每个儿童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和唤醒他们内在的道德学习需要,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

第二,道德教育要及早实施。脑科学研究发现,婴儿在两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辨别他人的面部表情,再大一些时候,能够区别母亲与父亲,区别父母与陌生人,区别快乐表情与悲哀或愤怒表情,十个月的时候,婴儿区别不同表情的能力,已经能够产生不同的脑电波图形。而且,婴儿开始能够将各种情感与特殊的人、经验与环境联系起来,开始出现移情现象,在听到别的

婴儿哭闹或看见某人痛哭时,能表现出同情的反应,这表明婴儿亲近、关爱、利他主义等情感已经形成。[2]287而这些情感恰恰是个体品德生成的基础,也就是说,婴儿已经具备品德的萌芽。及早实施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成人要用心呵护和关爱儿童在生命早期展现出来的道德发展的嫩芽,让这些道德的根基能够健壮地成长和发育,为儿童生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在儿童生命早期道德教育过程中,成人给予儿童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命令,在成人充满呵护和关爱的引导中儿童能够获得积极的成长力量,快乐地成长和发展。相反,如果成人使用命令的方式对待儿童,则会让他们产生胆怯害怕等心理,阻碍他们内在积极力量的发挥和健康成长。

第三,在道德教育中教师要促进儿童多种智能的充分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脑具有多种智能,且每种智能在人脑中都有各自对应的区域。加德纳还认为,道德的基础范畴是尊重和公正,而且认为公正和尊重都有大脑特定的区域活动及机能作为基础,并宣布在未来将公布他的道德智能研究。[3]在他看来,每种智能既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也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例如,人的音乐智能与空间智能、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等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正如加德纳所说的:“如果不能说音乐中存在着…高等数学‟的因素,起码也能说明存在着明显的数学因素,对此绝不应忽视。为了理解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功能,人们必须具备某些基本的数字能力。”[2]155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儿童道德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儿童不同智能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儿童多种智能,通过儿童多种智能的充分发展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

第四,在道德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儿童脑发育的关键期。脑科学揭示的人脑发育的关键期理论既说明人脑的复杂性,也预示着人的某些能力在特定阶段更容易获得,它们被喻为是人脑发育的“机会之窗”,一旦错过关键期,再发展这些能力将会变得非常困难。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八个阶段理论也揭示了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具有不同的关键期。实际上,关键期理论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实施不同主题和内容的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道德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儿童脑发育的关键期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对儿童脑发育关键期理论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清楚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相应的能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脑的相应功能也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够根据儿童脑发育关键期的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促进儿童脑的健康发育和相应能力的获得。

三、促进儿童脑健康发育的策略

脑是儿童道德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一定意义上来讲,道德教育就是儿童脑的培育。那么,怎样有效促进儿童脑的健康发育呢?

首先,保障儿童拥有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儿童脑的健康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否则,脑的发育会由于缺乏营养供给而出现缺陷,而且,还要保证营养的均衡,特别是要供给一些必须的微量元素。一般来讲,儿童应该多吃深海鱼,以及新鲜的蔬菜等,这些对儿童脑的发育非常重要。另外,充足睡眠也是儿童脑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儿童充足的睡眠对神经中枢和整个机体具有巨大的保护作用,可以让脑获得较好的休息和恢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儿童的睡眠,他认为:“睡眠的恢复作用,并非单单取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而要看是在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