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

稿

16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

四川省蓬安县城北中学杨曙光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它包含了本单元三节重点内容即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它概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国际上尊重。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获取历史资料的方式单一,加之平日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4.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教学难点:

(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二.教法与学法

1.学法指导:

(1)讲解分析法:对于每个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转变,都需要老师作出清晰的分析,以便突破教学难点;

(2)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3)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3.本课运用的教具、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组织学生讨论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学生列举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成就。既而展示史料让学生将当前中国外交发展状况与建国初相对比,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并自己提出问题“中美关系是如何正常化的?”、“中国是怎样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探讨本课知识。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老师出示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教师总结: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然而到了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2.引导学生讨论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出示课文小字的材料尼克松总统的对外报告和毛泽东主席的反应,分析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3.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出示图片“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引导学生思考“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阻碍是什么?”得出结论,台湾问题。随即可解决课本77页动脑筋的问题。1979年,中美破戒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引导学生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的席位的阻力是什么?中国是如何冲破这种阻力的?意义何在?”请学生阅读课本78页小字,回答以上问题。小结: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中日建交”

联系第一目“中美关系正常化”,讲清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极大地冲击了长期追随美国的日本。田中角荣首相的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5.引导学生归纳2——4节内容,得出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发展的体现。转而进入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请学生阅读教材“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会议”内容。

6.“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利用多媒体放映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亚太经合组织”并追溯其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此次会议的主题和通过的《上海共识》,认识到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上海APEC 会议是中国目前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多边外交活动。同时简要介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7.总结: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外交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并探究原因。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8.作业布置

学生自学课后阅读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讨论其基本职能,与中国的关系及明确入世的重大意义。从“学会”到“会学”。

附 板书设计

四.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将始终关注学生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按所给的条件进行探索,能否在活动中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现结论。既关注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节课我选择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评价贯穿于探索活动的全过程,发挥评价的功能,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时,也有助于老师从中概括出经验教训,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找到努力的方向。

我的说课至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

1.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

开创外交新局面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20世纪70年代 席位(1971年)

3.中日建交(1972年)

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主题: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上海APEC 会议 2.内容:通过《上海共识》

2001年

3.意义: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 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