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国外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国外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国外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兼评我国的“14”岁是否偏高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犯罪,均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因不时曝光的低龄少年恶性犯罪事件而饱受争议,是否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问题也是争论不休。

德国法学家茨威格说,“如果不借助比较法,就不可能指定妥善的法律”。让我们先看看国外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7-10周岁

美国:在美国,每个州都有立法权,其中三十多个州没有规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另外十几个州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在7周岁至10周岁之间。

英国:英国刑法规定:10岁以下儿童不负刑事责任。

印度:印度刑法规定:7岁以上满12岁的儿童,在不具有判断所实施的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能力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11-13周岁

加拿大:加拿大刑法规定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2周岁。

土耳其、荷兰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也是12周岁。

法国:法国刑法典则规定13 周岁以下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

以色列、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也是13周岁。

14周岁

德国:德国刑法规定:行为人行为时未满14周岁者无责任能力。

意大利:意大利刑法规定:行为时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无责任能力。

日本:日本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的行为,不处罚。

韩国:韩国刑法规定:未满14岁人之行为,不罚。

俄罗斯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也是14周岁。

大于14周岁

丹麦、芬兰、挪威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15周岁。

西班牙、葡萄牙的起刑点为16周岁。

巴西:巴西刑法规定:凡是不满18岁的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可按特别法规定处理。

比利时、卢森堡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也是18周岁。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建议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不能低于12岁,但这一建议显然并没有得到足够尊重。在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个问题上,国际社会并没有达成共识。

对我国是否应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评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拟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议案,建议以修正案的形式对《刑法》作出修正,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进行调整,从原来的十四周岁下调为十三周岁。原因主要有三个:这个年龄节点(13岁)在国际上也不算最低;因教育水平提高,大众传播媒介发展,未成年人心理早熟;犯罪低龄化凸显。

多多洛小律师认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合理应结合各国的国情以及配套法律规定来评价。印度的低龄犯罪相对比较普遍,其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7岁具有合理性。就我国而言,要弄清楚犯罪低龄化(这里是指14岁以下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强奸、抢劫、贩毒等恶性犯罪,以下同)现在是怎样一个状况,这需要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去查明。未成年人社会化尚未完成,三观仍在塑造之中,其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不稳定的。对未成年人应以教育预防为主,如我国犯罪低龄化并没有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只是“罕见”事实,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能并不合适。

但多多洛小律师并不是主张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罕见”恶性犯罪绝对不予追究,更不是主张对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犯罪放任自流。小律师认为,国外的“刑事责任年龄推定制度”值得借鉴,依据这一制度,如果控方能举证证明未成年人在实施严重不法行为时具备“恶意”,即意识到行为的错误性且故意而为之,则视其已达刑事责任年龄。小律师认为,结合我国国情,对刑事责任年龄推定制度限缩范围,并严格推定程序和标准,由专业的少年法庭及法官认定,可以避免这一制度的“任意性”弊端,实现个案公平正义。对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罪犯”,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教育培养,以一种不同于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完成其“再社会化”,形成新的符合社会规定与要求的三观,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合同订立原则 平等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思表示的前提下订立合同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②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③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 自愿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的规定,民事活动除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愿约定。包括:第一,订不订立合同自愿;第二,与谁订合同自愿,;第三,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第四,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变更有关内容;第五,双方也可以协议解除合同;第六,可以自由约定违约责任,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 公平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具体包括:第一,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第三,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 善良风俗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指的就是善良风俗原则。包括以下内涵:第一,合同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精神和原则。第二,合同的内容要符合社会上被普遍认可的道德行为准则。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我国《刑法》在追究不同年龄阶段的犯人时,其力度是不一样的,年龄越小的犯人所受惩罚相应会小一些,目的是为了其能在

不满多少岁不承担刑事责任

不满多少岁不承担刑事责任 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法》将“已满14周岁”作为追究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的起始点,即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不管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情节恶劣程度,都不认为是犯罪。这句话对吗?那么假设一个未满14周岁的孩子杀了很多人,那也不算犯罪吗?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不管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情节恶劣程度,都不认为是犯罪,这句话对。但可能收容教育。 不负刑事责任的,不是说不是犯罪的,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的,可以被劳动教养的。会进少年管教所的。基本跟监狱差不多。 具体规定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3、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6、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7、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对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 8、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及死缓。 9、已满75岁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也就是说不满十四周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但是如果超过十四周岁,那么是需要承担一部分法律责任,可以减刑处理,如果超过十八周岁,那么就需要付全部的法律责任,未成年犯法,监护人也会承担一定的责任。

我国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资料

1.相关法律法规 ●刑事责任年龄:(古典)不决定行为人是否成为犯罪主体、是否构成犯罪,而仅仅影响 行为人的刑罚轻重大小;(近代)也反映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 ●1979年第一部《刑法》中规定,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以下。 ●四个阶段: ? 1 无刑事责任能力,14周岁以下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不 管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情节恶劣程度,都不认为是犯罪,排除了不满14周 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构成犯罪从而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 2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14~16周岁 ◆只对八种行为负刑事责任 ?3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满16周岁 ? 4 限制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年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 ●原因:从我国的情况出发, 不满14 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 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 熟, 因而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不将其实施的危害行为作为犯罪处罚。 ●刑罚的目的??? 刑罚是预防未然的犯罪。刑罚的一般预防首要对象是潜在犯罪人 ●理论依据:1985 年, 在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上通过的《联合国少年 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指出:“各国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负刑事责任的最小年龄差别很大。现代的做法是考虑一个儿童是否达到负刑事责任的精神和心理要求, 即根据孩子本人的辨别和理解力来决定其是否能对本质上反社会的行为负责。在承认少年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这一概念的法律制度中, 该年龄的起点不应该规定得太低, 应考虑到情绪和心智成熟的实际情况。” 2.各国法律比较 ●起刑年龄 ?加拿大刑法规定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2周岁。也就是12周岁的小孩子就需要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德国刑法典第19条规定:“行为人行为时未满14周岁者无责任能力。” ?日本刑法第41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的行为,不处罚。”日本原来的少年法对 未成年人处死刑规定了例外,但是现行的少年法第51条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少 年不能判处死刑,相当于死刑的,判处无期徒刑。而日本改正刑法草案第50条更 将此规定为,当死刑减轻时,减为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惩役或者禁 锢。 ?韩国刑法第9条规定:“未满14岁人之行为,不罚。” ?意大利刑法第97条规定:“行为时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无责任能力。”第98条 规定:“行为时已满14岁,尚未满18岁而有辨别意思之能力者,为有责任能力人, 但应减轻其刑。” ?巴西刑法典在总则第3编第23条刑事责任中规定:“凡是不满18岁的行为人不负 刑事责任,可按特别法规定处理。” ?印度刑法典在第四章一般例外第83条规定:“7岁以上满12岁的儿童,在不具有 判断所实施的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能力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西班牙的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6岁。 ?葡萄牙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6岁,而刑事成年的年龄定为21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法规标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文字号】法释〔2001〕9号 ?【颁布时间】2001-4-4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 ?【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已于2000年11月1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4月12日起施行。 二00一年四月四日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1]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惩罚和教育未成年罪犯,保障无罪的未成年人不受刑事追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本规定有特别规定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执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四条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联系,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以保证公正、及时地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要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人民团体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有关社会团体的联系,共同做好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挽救工作。 第六条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可以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应当在刑事审判庭内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或者由专人负责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在刑事审判庭内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统称少年法庭。 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指导小组,指导少年法庭的工作,总结和推广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应当有专人或者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指导工作。 第七条审判第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依照法律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除外。

怎么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怎么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一是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二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刑法规定的八类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三是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因为刑事犯罪责任年龄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要件之一,所以确定什么年龄开始负刑事责任,是刑事立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从中国的刑法规定来看,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那么具体来说怎么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另一方面,划分刑事责任年龄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追责界限,那么如何适用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本文就上述问题介绍如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一、怎么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第17条作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划分: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这是负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要负某些犯罪的刑事责任。这是负相对的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3、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二、如何适用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达到16周岁年龄的人犯罪,将负担的是一种完全的刑事责任。这是我国法律基于已满16周岁的人一般心智和体力皆已成熟的考虑而作出的推定规定。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与上面所提不同的是,这里所应负的刑事责任年龄,是相对的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也就是说,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仅仅是犯上述犯罪行为时才负刑事责任。 3、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这里也应注意,这个年龄阶段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在未成年人犯罪趋势低龄化和手段残忍化的国情下,当今中国是否应该降低刑责年龄成为我们讨论的话题。开宗明义,定义先行:当今是指一个时间跨度,应该代表了一个价值倡导,而不是立即达到效果。刑责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而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降低刑责年龄是指从目前的14周岁降低到12周岁。我方今天讨论的标准是:在低龄未成年人的行为已经产生较大社会危害性的国情下,降低刑责年龄是否符合法律的公正性和更好的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我方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得到提升,降低刑责年龄能更好的体现法律规定的公正性。人在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影响和决定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受到两方面影响,其一是人的智力成熟程度,其二是社会知识发展制约。根据1979年刑法制定时的国情,当时的人认为14岁以下的人处于心理和生理不成熟的阶段,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法律给予他们一定的宽容,不追究其犯罪责任,这是体现了法律规定的公正性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未成年人心理生理成熟速度加快。专家表示现今国人的心理生理成熟年龄从14周岁降低到了12周岁左右。而且据十二届全国人大民法总则审议草案中,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龄降低。草案降低年龄下限标准主要就是根据现今未成年人的成熟程度和认知能力均有所提高来决定的。再者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较过去也得到提高,并且网络的发展极大的扩大了知识的来源,普法率较过去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据中国普法网显示全国大部分城市普法率已超过80%。这些都使社会知识发展的制约减少。所以就目前国情来看,未成年人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已然提高,那随之刑责年龄也应下降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性。 第二,降低刑事责任可以更好的保护受害人权益。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逐渐增多且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特点。例如著名的西渡杀人案件,黑龙江赵力宝案,杭州少女被杀碎尸案,这些犯罪行为达到了刑法的标准,但这些事件的最终结果都是由于年龄未到,法院也只能判定不予追责或者只是给予简单赔偿,据调查50%的受害人在判决后仍继续上访,但最终结果也只能是不了了之,受害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受害人作为中国的公民,法律应保护其权益。法律是宽容而不是纵容,只有给予施暴者惩罚,才能更好的保护受害人权益。再者,刑法作为法律的底线,严厉程度和处罚力度是最强的,因而具有强大的威慑性,降低刑事责任对未成年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未成年人有犯罪意识时可以给予警示,尽可能打消犯罪念头,这也可以更好的保护潜在受害人的权益。 最后,我方所说的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并不是意味着简单的扩大打击面,孤立的进行调整。比如在判刑时,可以借鉴英美的:“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根据犯罪性质进行惩罚。惩罚之后也可以通过完善的前科消灭制度和档案封存制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给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创造条件,从而达到“惩戒,教育,挽救,改造”的目的。 法律不能包治百病,但适时调整未成年人刑责年龄,更显因时制宜,因此,我方坚定的认为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违反犯罪典型案例

未成年人违反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极其沉重的。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自己付出的代价是最为沉重的。很多时候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作为未成年人,要牢记一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案例】关于网络及游戏 第一个小案例:一个15岁山西少年在网上下过这样的帖子:“她让我没有一点上网自由,我恨她,请帮我除掉她,愿意者请与我联系,重金酬谢。”这是一则雇凶杀母的帖子,仅仅是因为每次上网都受到母亲的阻止。可悲的是,几天后山西省一名同样沉迷网游的初中生,竟然真的为了这200元“酬金”成为凶手,他们竟联手将这位母亲砍死。 第二则小案例:远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的胡某,年仅16岁,在网吧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的玩家“捅”倒。而坐在一旁的同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了几句。在网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同龄少年的胸口,导致他当场死亡,而胡某则又坐回电脑前,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人了?会不会坐牢?” 还有一则案例,郑州少年15岁的小威,父母离异,父母双方都不要孩子,爷爷奶奶又管不了,小威辍学在家无聊迷上了到电子游厅玩电子游戏,几乎疯狂。2006年10月3日,在“作战”过程中,游戏对家将小威在游戏中“杀死”。一怒之下,小威在游戏厅内将其游戏对家活活打死。 据检察院调查,大部分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作案的诱因、作案的勇气甚至作案方式都来源于游戏。一些网络暴力游戏从2D升级为3D,动画效果极其逼真,游戏人物杀人或被杀时,血光四溅。这样长期的、无数次的“杀人”训练使玩家变得情感丧失,对生命麻木,血腥而直观的画面加上充满挑逗性的文字,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模仿欲,使他们由“网上搏杀”到“仿效杀人”,由网络游戏高手演变成为现实中的凶犯。 某检察院检察长说:“我以前就想不明白,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怎么能对同龄人下那么狠的毒手!了解了网络游戏,我才明白,他以为人被杀死之后,可以像游戏里的人物一样,在下一局中死而复生,继续厮杀!可生命哪里有下一局啊!” 【案例】相关法律 我们来看看相关法律对类似案件做了哪些规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上面说的三个案例,三个少年都不满18周岁,所以,法庭也没有公开审理这些案件。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刑事责任年龄和民事行为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和民事行为能力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采用了四分法。 1、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14周岁的,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除上述罪名外,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要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6周岁的,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但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原则与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同。赔偿责任一般应当由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承担。未成年被告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规定 民事行为能力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与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刑事方面法律有关以年龄分阶段承担责任的规定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这说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是根据公民政治生活行为的年龄标准来确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来说十六周岁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了,参加生产劳动或其他工作了,但这种劳动或工作,其劳动收入必须成为本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否则,不能视其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第二种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也称为可以独立进行部分民事活动能力的人。《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民法通则》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这是考虑到一些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认定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在不发病期间进行的民事活动是有效的。 第三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称完全没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能力人,这种人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还包括因事故造成的脑功能受损,神志不清,或老年性痴呆神志不清的人。 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初一十七班学生向天然家长商薇

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教学文案

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 刑责年龄

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谢谢主席: 大家好! 今天我方观点为,当今中国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刑事责任能力是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刑责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必须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中国普遍认为16岁以上即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应该为自己所有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而降低,则是必须列入刑法规定全国统一实施。今天我方讨论是否应该降低刑责年龄的标准是:降低刑责年龄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且有利于解决青少年的犯罪问题。我方将从以下观点进行论述 首先,我国现状良好,并不亟待降低刑责年龄。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全国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779641件,共处理犯罪人数1006420,其中18岁以下有犯罪行为的人数为68193,占犯罪总人数的6.77%:2011年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占全国犯罪人数的6.40%:而到2015年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占全国犯罪人数的 5.9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降低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得到了有效控制,整体往好的趋势发展。再看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主要集中在谋财这一方面。侵犯财 产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60%以上。在罪名统计中,“抢劫”近60%,“盗窃”近20%。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大多也是激情之下产生的,可以通过民事赔偿对被害人进行补偿。所以我国现状并不急需降低刑责年龄。 其次,当今中国缺乏降低刑责年龄的法律基础,降低刑责年龄法律上阻力大。 从立法方面来说,我国现今16岁的刑责年龄的订立是考虑到了我国的《劳动法》和《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中提及儿童应该6岁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结案报告

XXX妨害公务案结案报告 案件性质:XXXXX罪 代理介入阶段:审查起诉 受援助人:XXX,男,汉族,XXXX年X月X日出生,现居住在XX市XX区XXX,身份证号:XXXXXX。 接受指派时间:2015年5月28日 援助律师:XXXX律师事务所 XX律师 结案时间:2015年6月15日 案情摘要: 工作记录: 律师接受指派后,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1、详细了解受援人的基本情况,给其亲属提供法律咨询。 2、到XX区人民检察院查阅、复制相关卷宗。 3、对受援人进行2次会见,详细了解案情。 4、出席法庭审理,为其辩护,最终其仅获得罚金刑。 律师评价: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与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经济发展、家庭环境及法制道德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经综合分析,XXX犯罪的主要原因以下四点: 1、家庭环境的影响。XXX父母对其过分溺爱,娇惯放纵和简单的粗暴型教育,以打骂为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父母对自身素质要求不高,经常酗酒、赌博,表率作用不好等情况,使其思想出现偏差,

不计后果,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育的误区。XXX初二就辍学打工,在校期间其学校和教师片面降调升学率,只教书不育人,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漠视缺位,导致XXX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想、习惯侵蚀的抵御能力十分脆弱,在外界诱因的作用下,极易产生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社会风气的影响。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所处的环境较为简单,幼稚单纯,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充斥着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和网络游戏对其产生了极大的腐蚀作用。 律师建议: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为办理未成年刑事犯罪案件的重点,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宽中有严、严中有宽、严惩有据、宽处有理、宽严有度、不枉不纵,努力实现办案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是积极推进捕、诉一体化工作模式,保障对未成年人犯罪轻缓刑事政策落到实处。检察院应积极探索适合未成年人的人性化办案方式,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无逮捕必要”的审查与评估,慎用逮捕强制措施。针对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经验少的特点,细心把握案件审查与调查环节,耐心讯问、区别对待,深挖犯罪根源,对症下药,做好转化工作,可成立由女检察官组成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小组,采取庭前认真审查,庭上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消除未成年犯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促使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二是建立未成年人案件优质从速办理机制。公诉部门在对移送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案件进行受理后,实行全面审查、全面告知、优先阅卷、优先讨论,尽可能地缩短办案期限,简化办案手续,尽早地对案件的定性、处理提出意见。对危害不大的初犯、偶犯等可挽救的,依法不诉;对犯罪较轻的,建议法院适用简易程序或者“简化审”。

刑事责任年龄案例

刑事责任年龄案例 案例1:魏春峰,男,15岁。魏春峰因伙同他人抢劫于某年3月被公安局收容审查。同年4月,魏从看守所挖洞逃跑,同年11月被抓获并被逮捕。 [问题]对魏春峰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 分析:对魏春峰的行为应以抢劫罪一罪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得适用死刑。理由是: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本案中,魏春峰实施了抢劫和脱逃两个行为,根据法律规定,他对脱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法院应以抢劫罪一罪定罪。在量刑时,不能对其适用死刑,并应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案例2:杜长江,1983年生。韩仲学,1983年生。杜发家,1983年生。1998年4月8日深夜11点半,杜长江、韩仲学、杜发家三人趁着酒劲儿翻墙进入某市职业中学校内,持刀闯入女生宿舍304室,先对陈某等5名高一女生进行亵渎,后又轮奸了女生蒲某。女生张某在反抗时被杜发家用缝衣针猛刺75针。此后,三名罪犯又闯入301室,对其中的4名女生施以暴行。此外,三人在实施上述犯罪行为的同时,还从被害女生处抢劫90余元钱。直到次日凌晨3点多钟,因为学校教职工被女生宿舍传出的叫声惊醒,闻声赶来查看,三人才翻墙而去。 [问题]对本案三名行为人能否适用死刑?为什么? 分析:对本案三名行为人不能适用死刑。理由是:三名行为人所犯的是强奸罪,且属于罪行极其严重。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此情节的强奸犯罪,可以适用死刑。但是,三名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都不满18周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死刑,因此,三人的年龄都符合我国刑法禁止适用死刑的条件,依法不得对其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2年执行。 案例3:贾某,男,生于1985年1月13日,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1998年1月20日,正值学校放寒假,见本班女同学某甲独身一人在教室,遂起歹念,将其骗至防空洞进行猴亵,某甲进行反坑,并说要告诉老师。贾某害怕事情被老师知道,遂用砖头猛击某甲的头部,致某甲颅内出血,当场死亡。 [问题]贾某故意杀人行为是否应当负刑事责任? 分析:本案中,行为人贾某生于1985年1月13日,其行为时为1998年1

应该降低刑责年龄一辩稿

当今中国应当降低刑责年龄 谢谢主席,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对方辩友进行讨论。我方认为,当今中国应当降低刑责年龄。 今天我们之所以把年龄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是因为年龄是人的自然属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心理逐渐成熟,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呈递进式增强,年龄因素和人的责任能力形成了天然不可分离的关系。犯罪是具备辨认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者在其意志和意识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而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取决于行为人的智力和社会知识的发展程度,而这些因素与人的年龄是紧密联系和一致的。我方提倡的降低刑责年龄并不是说提出一条更低的年龄线来取代现在的14周岁,而是面对一个低于十四周岁的实施犯罪的孩子,如果他犯下罪行是明确出于恶意,有目的的进行犯罪,那么我们就应该用刑罚让他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首先,降低刑责年龄有利于遏制犯罪年龄低龄化趋势。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犯罪甚至犯下杀人强奸等恶性案件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一份来自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发生犯罪行为的人中,低于14岁的人所占比重逐年提升,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在我国1979年颁布的首部刑法中规定14周岁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迄今该规定已经沿用了37年,其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根据法律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犯罪行为人,都不负刑事责任。法律之所以做出如此规定,或许出于未成年人特殊的心理、生理状况,以及其主观认知不成熟,以此来保护未成年人。法律规定虽具有良好的初衷和目的,却在现实操作中遭受了质疑和诟病。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态势,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现行刑事制度对少年犯罪强调了保护,但如何不骄纵未成年人之恶,显然缺乏有效的兜底手段。近年来低龄犯罪案例增加,一些低龄化犯罪手段恶劣、社会危害性大,如无法受到法律惩罚,不仅有违保护未成年人的初衷,反而可能产生反作用。 再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下限有利于教育、改造和挽救有罪未成年人。对于低龄少年犯罪予以一定限度的严厉惩罚,从某种程度上胜过和颜悦色的说服教育。未成年人从小就应知晓,人人都应为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从而迫使其学会有效约束自我。同时也可避免涉案未成年人家长从法律宽容中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在很多暴力性案件中,我们常常看到行为人都未满14周岁,如果总是因为年龄小而不追究刑责,无疑就是对这些未成年人的放纵。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中国应当降低刑责年龄。

我国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资料

1. 相关法律法规 刑事责任年龄:(古典)不决定行为人是否成为犯罪主体、是否构成犯罪,而仅仅影响 行为人的刑罚轻重大小;(近代)也反映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 1979年第一部《刑法》中规定,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以下。 四个阶段: 1无刑事责任能力,14周岁以下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不 管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情节恶劣程度,都不认为是犯罪,排除了不满14周 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构成犯罪从而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14~16周岁 只对八种行为负刑事责任 3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满16周岁 4限制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年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 原因:从我国的情况出发,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 熟,因而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刑法不将其实施的危害行为作为犯罪处罚。 刑罚的目的??? 刑罚是预防未然的犯罪。刑罚的一般预防首要对象是潜在犯罪人 理论依据:1985年,在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上通过的《联合国少年 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指出:“各国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负刑事责任的最小年龄差别很大。现代的做法是考虑一个儿童是否达到负刑事责任的精神和心理要 求,即根据孩子本人的辨别和理解力来决定其是否能对本质上反社会的行为负责。在承认少年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这一概念的法律制度中,该年龄的起点不应该规定得太低,应考虑到情绪和心智成熟的实际情况。” 2. 各国法律比较 起刑年龄 加拿大刑法规定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2周岁。也就是12周岁的小孩子就需要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德国刑法典第19条规定:“行为人行为时未满14周岁者无责任能力。” 日本刑法第41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的行为,不处罚。”日本原来的少年法对未成 年人处死刑规定了例外,但是现行的少年法第51条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少 年不能判处死刑,相当于死刑的,判处无期徒刑。而日本改正刑法草案第50条更 将此规定为,当死刑减轻时,减为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惩役或者禁锢。 韩国刑法第9条规定:“未满14岁人之行为,不罚。” 意大利刑法第97条规定:“行为时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无责任能力。”第98 条规定: “行为时已满14岁,尚未满18岁而有辨别意思之能力者,为有责任能力人,但应减轻其 刑。” 巴西刑法典在总则第3编第23条刑事责任中规定:“凡是不满18岁的行为人不负刑事责 任,可按特别法规定处理。” 印度刑法典在第四章一般例外第83条规定:“7岁以上满12岁的儿童,在不具有 判断所实施的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能力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西班牙的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6岁。 葡萄牙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6岁,而刑事成年的年龄定为21岁。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如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如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摘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符合我国司法制度现状的现实选择,但与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其关注的不仅是公正与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司法保护和帮教未成年人。在制度适用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教育保护未成年人的实际需要,注重对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细微关怀,进而帮助未成年人提高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并尊重和保障被害人,尤其是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明确了刑事案件认罪认罚可以依法从宽处理的原则和相关程序。但是,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没有作出专门具体的规定,仅在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百二十三条中分别规定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和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不适用速裁程序。笔者认为,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以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确定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及时探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当注意的问题非常必要。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特殊性 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缺乏完全的辨识与选择能力,其犯罪行为往往并非一种理性选择,而是本能冲动与社会负面因素影响下的结果。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致罪因素中,一部分属于自控能力不足造成的,另一部分则归因于家庭、社会与国家的教育、监管不到位。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不足形成的致罪缺陷会得到自愈,而国家、社会与家庭可以通过增强预防与控制犯罪的手段方式减少未成年人致罪的因素。①因此,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采取不同的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主要不是强调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是强调司法保护,这决定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与办理成年人犯罪案件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上存在本质差异。 (一)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需求 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强调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和帮助他们重新做人的需要,这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我国原来是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整体纳入刑事司法系统,忽略了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乃至执行的自身规律。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设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以下简称特别程序),确认了其相对独立的地位,强调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诉讼程序的区别,体现了由一元化普通程序(成人程序)向二元化诉讼程序的转变。②无论从特别程序的基本原则,还是从规定的具体制度、程序和要求来看,其立法意图均是为了保护、教育未成年人,即强调对于进入刑事司法系统的未成年人应予以保护和帮教,对接的正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司法保护。 (二)特别程序理论根基与普通程序的区别 根据特别程序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以预防再犯、帮助未成年人摆脱致罪因素为己任,将重心放在教育、感化、挽救上,使其顺利健康地回归社会。③普通程序是基于程序正义而设,目的是通过严格的中立步骤实

不应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据<<法制日报>>报道:“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未成年人初始犯罪年龄越来越低。以江苏为例,10至13岁年龄段的低龄犯罪占到70%。”由于他们都不到刑事责任年龄,往往对法律肆无忌惮。近日,《扬子晚报》一则消息说,一少年惯偷受审语时出惊人:“到16岁就不再作案了”。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有人建议采取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做法。……严格地说,10至13岁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违反刑法的行为不能称为犯罪,但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本文关心的是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对所有的犯罪都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古今中外,不尽相同。在古代中国,秦朝法律以身高作为成年标志,大约低于六尺五寸为未成年人,不负或减轻刑事责任。唐律规定以7岁、10岁、15岁为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不同年龄,分别给予不同的减免。在当代西方各国,英国将未成年人划分为不满10周岁、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和已满14周岁以上三个阶段分别给予不同的减免处罚,美国一些州也可以在成人法庭审判10岁的少年犯,而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也是14周岁。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确定,各国要考虑的包括儿童发育状况、本国的地理气候条件、教育发展水平及刑事政策等等。从刑法意义上讲,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确定最主要是考虑儿童的主观意识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意识和意志因素,而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生理和心理状况的成熟。14周岁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确定,对于70年代未的中国儿童发育状况也许是适合的,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儿童营养结构的改善,儿童生理和心理状况的成熟也加快,其主观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也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如能进行实证研究加以证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在刑法理论上是能讲通的。然而,笔者认为,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采取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做法却是迷信刑罚万能的陈旧观念。首先,这种观念与当今世界刑罚轻缓化、非刑罚化国际潮流格格不入,与人道主义精神不符。刑罚是最严厉的处罚,刑法是社会防卫的最后手段,而预防和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其实也是国家、社会和家庭在推卸责任。其次,采取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做法并不能起到很好成效。刑罚预防犯罪功能有两种,一是特殊预防,防止其本人再危害社会,二是一般预防,警告社会上不稳定分子。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送未成年人进监狱,易产生交叉感染,并不利于其改造,特殊预防成效并不大。而对于其他未成年人而言,其犯罪成因复杂,社会阅历肤浅,刑罚对其有多大震慑效果,一般预防能产生多大奏效,也是值得怀疑。再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能造成地域上的处罚上实质不平衡。事实上,正如上面所讲,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并非仅从刑法意义上考虑,教育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及刑事政策等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在考虑经济比以前更发达的情形下,我们也要考虑东西部的经济、教育各方面差异的因素造成儿童生理和心理状况的成熟的不同,西部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与东部成熟的未成年人一样要承担刑事责任,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处罚上实质的不平等。因此,我们是否能考虑采取其他措施,以达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预防犯罪能产生的利,而避免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过度刑罚化不人道等弊端呢?要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来自政府、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努力,需要从道德、法律多角度的教育,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笔者认为,现在关键要做的是有效预防那些经常违反刑法、有严重违反刑法的行为和未违反刑法但轻徽违法不断有违反刑法的行为倾向而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少年”犯罪问题,在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的不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而迫切需要的是完善我们的保安处分体系。所谓保安处分是指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对可能进一步危害社会的无责任能力人、限制责任能力人以及特定具有危险性格的行为人进行娇治、医疗、感化教育等处置的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2017年最新版)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fc872127.html,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2017年最新版)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高检发(200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已于2002年3月25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05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OO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未成年犯的合法权益,正确履行检察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以及区别对待的原则,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加强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联系,及时总结、交流经验。 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保证执法公正。 第四条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人民团体以及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联系,共同做好教育、挽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第五条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注意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名誉。不得公开或者传播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应当注意保护未成年被害人、证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