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对外宣传中的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来讲,虽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外宣翻译 材料在定稿之前几经修改和斟酌,但译文的水准差 异仍然比较大,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有些高校的 英文网站在翻译时只求表面文字对应,文章的可读 性较差; 有些在译文的加工方面取舍不当,译文过于 冗长或存在漏译现象; 在涉及到学科专业,尤其是处 理中国特色表达时缺乏统一规范,导致各种译法琳 琅满目。应该说,高校的外宣材料中很多术语有共 同性,很多信息只有一致的汉语说法,却没有较为一 致的英语说法。比如“国家级重点大学”一词,有些 学校的翻译是 national key university,有些学校的英 文主页上显示的是 leading university,还有些学校译 成 core university 等; 而“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英译 也有很多,如 first - class national key discipline,primary discipline,key / main national discipline 等 等; “博士后流动站”一词,译成 center for post - doctoral
三、外宣英译的策略 外宣翻译的受众群体十分广泛,以懂英语的读 者为主。外宣翻译要求行文正式准确,简明流畅,贴 近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这就要求译者在选词、 组句和段落重塑几个环节都给予高度的重视,灵活 掌握和综合应用各种翻译策略。 ( 一) 恰当选词,准确达意 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曾说,在翻译实践中,篇章是 最终的考核质量的单位,句子是基本的操作单位,而 大部分的难题都集中在词汇单位。[4]恰当的选词是 译文准确与否的基础。英文中存在众多的同义词, 虽然丰富了其表达,却也使外宣翻译的工作更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杂化。如果选词易引起歧义或在英语语境中无法完 全表达汉 语 意 义,反 而 会 使 翻 译 的 效 果 大 打 折 扣。 因此,译者在翻译外宣材料时应注意积累和总结词 汇的准确用法,判断其是否在英文表达中符合汉语 原文的实际意义,也要熟悉一些常识,比如国外高校 没有“博士后流动站”的说法,美国高校网站 上 以 research program 的用法居多。其实,中外培养博士 后的方式和性质是基本一致的,因此,笔者认为“流 动”一词不适宜在翻译中体现,而且 station 出现在 翻译中也显得较为生硬; 再如“合作办学”,国外很 多高校的网站上都将其描述为 joint program,这也已 经基本成为国内部分高校的译法。 在翻译校名和学科专业名称时,选词的准确性 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近来中央民族大学改英文校 名一事,该校将前英文校名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改为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在各类媒体 上引起了很大关注。Nationality 一词虽有“民族”的 意思,但也包括“国 籍”、“国 家”、“部 落 ”等 几 个 意 思,而且该校并不仅仅面向少数民族招生,若用原来 的翻译确实容易引起多处误解。而采取保留中文拼
摘要: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对外宣传翻译是高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我国高校外 宣翻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出发,分析了影响汉英翻译的文化、语言因素,对如何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给出一些建议, 使高校外宣工作起到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高校; 对外宣传; 翻译;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3) 03—0060—03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推进和 高校间国际科研合作力度的加强,高校对外宣传的 翻译在对外交流和合作办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外宣是高校向世界宣传和介绍自己的主要窗 口,外宣材料的翻译水准既体现着高校的国际化建 设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高校的形象和合作 实力。它与外事工作紧密相连,涉及范围广,包括英 文网站、宣传彩页、校史、宣传片、画册等多种传播媒 体。做好外宣翻译工作,对确保高校合作办学工作 的顺利开展、实现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外宣翻译的特点和现状 外宣翻译主要涉及汉语材料的英译,这些材料 大多具有明显的汉语逻辑特征,是提纲挈领式的描 述。翻译过程中常会遇到中国特色和惯用表达,应 采取何种翻译策略一直众说纷纭。然而,对于追求 理想的翻译效果,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他们大都认为译文应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表达 习惯。如黄友义提出,除去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 循的“信、达、雅”标准之外,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 作者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 贴近中国发展的实 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
收稿日期: 2012—12—20 作者简介: 许 欣( 1986— )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 外语教学。
60
studies,post - doctoral research center,post - 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等等,对于校党政职务也存在不统一 的译法,如“校党委书记”一词,有些学校译为 Chair of the University Council,也有 Secretary of Party Committee,或者直接按照对外身份将翻译处理成 President 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当针对外 宣材料的翻译更多地进行思考,选择最恰当的翻译 进行总结并鼓励统一译法,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各种 翻译策略,在确保译文流畅可读、简洁清晰的前提下 考虑为译文增添一点神韵。
的思维习惯) 的原则,[1]而“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 惯”这一原则是外宣翻译具体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 问题。[2]姜秋 霞 认 为,外 事 翻 译 是 将 一 种 语 言 在 某 一外事话语中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中符合外事 话语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能够在听者或读 者中产生与源语外事话语在源语听者或读者中所产 生的相同效果。[3]
2013 年第 03 期
第 29 卷 ( 总 339 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中国高校对外宣传中的翻译策略
No. 03,2013 Vol. 29
Total No. 339
许欣
( 河南农业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三、外宣英译的策略 外宣翻译的受众群体十分广泛,以懂英语的读 者为主。外宣翻译要求行文正式准确,简明流畅,贴 近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这就要求译者在选词、 组句和段落重塑几个环节都给予高度的重视,灵活 掌握和综合应用各种翻译策略。 ( 一) 恰当选词,准确达意 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曾说,在翻译实践中,篇章是 最终的考核质量的单位,句子是基本的操作单位,而 大部分的难题都集中在词汇单位。[4]恰当的选词是 译文准确与否的基础。英文中存在众多的同义词, 虽然丰富了其表达,却也使外宣翻译的工作更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杂化。如果选词易引起歧义或在英语语境中无法完 全表达汉 语 意 义,反 而 会 使 翻 译 的 效 果 大 打 折 扣。 因此,译者在翻译外宣材料时应注意积累和总结词 汇的准确用法,判断其是否在英文表达中符合汉语 原文的实际意义,也要熟悉一些常识,比如国外高校 没有“博士后流动站”的说法,美国高校网站 上 以 research program 的用法居多。其实,中外培养博士 后的方式和性质是基本一致的,因此,笔者认为“流 动”一词不适宜在翻译中体现,而且 station 出现在 翻译中也显得较为生硬; 再如“合作办学”,国外很 多高校的网站上都将其描述为 joint program,这也已 经基本成为国内部分高校的译法。 在翻译校名和学科专业名称时,选词的准确性 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近来中央民族大学改英文校 名一事,该校将前英文校名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改为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在各类媒体 上引起了很大关注。Nationality 一词虽有“民族”的 意思,但也包括“国 籍”、“国 家”、“部 落 ”等 几 个 意 思,而且该校并不仅仅面向少数民族招生,若用原来 的翻译确实容易引起多处误解。而采取保留中文拼
摘要: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对外宣传翻译是高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我国高校外 宣翻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出发,分析了影响汉英翻译的文化、语言因素,对如何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给出一些建议, 使高校外宣工作起到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高校; 对外宣传; 翻译;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3) 03—0060—03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推进和 高校间国际科研合作力度的加强,高校对外宣传的 翻译在对外交流和合作办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外宣是高校向世界宣传和介绍自己的主要窗 口,外宣材料的翻译水准既体现着高校的国际化建 设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高校的形象和合作 实力。它与外事工作紧密相连,涉及范围广,包括英 文网站、宣传彩页、校史、宣传片、画册等多种传播媒 体。做好外宣翻译工作,对确保高校合作办学工作 的顺利开展、实现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外宣翻译的特点和现状 外宣翻译主要涉及汉语材料的英译,这些材料 大多具有明显的汉语逻辑特征,是提纲挈领式的描 述。翻译过程中常会遇到中国特色和惯用表达,应 采取何种翻译策略一直众说纷纭。然而,对于追求 理想的翻译效果,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他们大都认为译文应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表达 习惯。如黄友义提出,除去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 循的“信、达、雅”标准之外,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 作者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 贴近中国发展的实 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
收稿日期: 2012—12—20 作者简介: 许 欣( 1986— )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 外语教学。
60
studies,post - doctoral research center,post - 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等等,对于校党政职务也存在不统一 的译法,如“校党委书记”一词,有些学校译为 Chair of the University Council,也有 Secretary of Party Committee,或者直接按照对外身份将翻译处理成 President 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当针对外 宣材料的翻译更多地进行思考,选择最恰当的翻译 进行总结并鼓励统一译法,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各种 翻译策略,在确保译文流畅可读、简洁清晰的前提下 考虑为译文增添一点神韵。
的思维习惯) 的原则,[1]而“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 惯”这一原则是外宣翻译具体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 问题。[2]姜秋 霞 认 为,外 事 翻 译 是 将 一 种 语 言 在 某 一外事话语中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中符合外事 话语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能够在听者或读 者中产生与源语外事话语在源语听者或读者中所产 生的相同效果。[3]
2013 年第 03 期
第 29 卷 ( 总 339 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中国高校对外宣传中的翻译策略
No. 03,2013 Vol. 29
Total No. 339
许欣
( 河南农业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