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25章 第一节 发酵技术 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25章 第一节 发酵技术 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25章 第一节 发酵技术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25章第一节发酵技术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①酸奶、米酒②食用油、豆腐③酱油、食醋④火腿肠、牛肉干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2.酸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主要是在牛奶中加入了某种菌||,这种菌应是()

A. 醋酸菌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D. 霉菌

3.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下列食品与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细菌或真菌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白酒﹣酵母菌

B. 泡菜﹣乳酸菌

C. 面包﹣曲菌

D. 醋酸﹣醋酸菌

4.烤制面包、蒸馒头和酿制啤酒||,利用的是何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A. 醋酸菌

B. 酵母菌

C. 霉菌

D. 大肠杆菌

5.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要加盖密闭||,其目的是()

A. 防止细菌进入

B. 防止空气进入

C. 防止水分蒸发

D. 没有任何作用

6.2019?滨州)某星期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瓶中.几个小时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 牛奶添加了蔗糖

B. 牛奶经过了煮沸

C. 牛奶进行了冷却

D. 玻璃瓶没有密封

7.酸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酸奶的制作过程中利用了()

A. 乳酸菌

B. 酵母菌

C. 醋酸菌

D. 霉菌

8.李真周末经常帮妈妈做馒头、制酸奶、腌泡菜等家务||,下面是她的几点收获||,你不认同的是()

A. 发面的时候不能用开水融化酵母

B. 做酸奶之前要将器皿加热煮沸

C. 腌制泡菜要将坛子密封

D. 三种食品都是利用了细菌发酵的原理

9.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的发酵作用.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曲霉

D. 乳酸菌

10.家里制作甜酒和做馒头||,一般少不了()

A. 青霉菌

B. 乳酸菌

C. 酵母菌

D. 醋酸菌

二、填空题(共5题;共28分)

11.根据发酵产品与其相关微生物的对应关系填空:

酸奶豆腐乳米醋葡萄酒沼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乳酸杆菌 B.毛霉、米曲霉 C.醋酸杆菌 D.甲烷细菌 E.酵母菌

12.小芳学着妈妈做馒头: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和成面团||,然后将面盆放入温水锅中.为了使面团发得更快||,她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结果||,小芳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得松软多孔.请分析回答:

(1)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 ||,它与细菌的细胞相比||,其结构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 .

(2)分析上面的过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 .

(3)小芳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请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 .(4)小芳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她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瓶内液体冒出的气体是________ .小芳设计的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________ .

13.中国酿酒历史悠久.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我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酒的记载||,从《诗经》到《红楼梦》||,三千余年的文学和历史著作中||,几乎都离不开酒.酿酒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将糖类分解为酒精与水和二氧化碳.一个酵母菌分裂形成二个菌体||,叫做繁殖一代.酵母菌可以在适宜的境中快速繁殖.

(1)啤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进行________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进行

________ 获得啤酒.(以上均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2)若发现酿酒过程中装置内温度有所上升||,这是由于________ 的缘故.

(3)酒的风味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酵母菌株.某酒厂的菌株已使用了30多年||,繁殖了3000余代||,但酒的风味却不减当年||,其主要原因是生物都具有________ 的特性.

(4)当发酵一段时间以后||,发酵罐内的溶液密度逐渐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 .

(5)如果在培养液中放入100个大肠杆菌||,并给以优越的营养条件||,需经________ 代即可繁殖到12800个菌体.

14.小芳学着妈妈做馒头: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盒放入温水锅中.为了使面团发得更快||,她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结果||,小芳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得松软多孔.请分析回答:

(1)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 (填“自养”或“异养”)||,主要的生殖方式是

________ (填“分裂”或“出芽”).

(2)分析上面的过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芳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请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 (4)小芳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她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

||,气球胀大(如图所示).瓶内液体冒出的气体是________ .如果在“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这一实验中添加一个对照实验用来做对比||,则在小芳的对照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对象应该是________ (填“温开水”、“糖”或“酵母”).

15.将下列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①酵母菌________ A制作酸奶

②痢疾杆菌________ B制作馒头、面包

③产甲烷细菌________ C引发菌痢

④放线菌________ D制作沼气

⑤乳酸菌________ E提取抗生素

三、综合题(共3题;共20分)

16.中国的酿酒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请填空

(1)酒曲中的曲霉体内含有大量的霉||,它可以把淀粉分解成________

(2)在酒曲中还含有酵母菌.它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3)制作甜酒时||,要把容器盖好||,并尽量少打开容器||,主要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污染.

17.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婷婷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烧瓶||,分别加入适量的凉开水;

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

③将冷却后的糯米分成等量的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同时丙中加入等量蒸馏水;

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含酵母菌)||,乙中加入等量蒸馏水;

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请分析回答:

(1)婷婷的实验中有________组对照试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________.

(3)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的作用是分解________产生酒精和________.与酵母菌比较||,细菌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________.

(4)婷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请再举一个酵母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例子________.

18.中国自古有酒文化只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家庭制作甜酒时||,常需将煮好的米冷却后||,加入酒曲||,并且需将酿酒的器皿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采取保温措施.据此完成下题.

(1)酒曲中含有________等微生物.

(2)加入酒曲的目的是:首先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________||,然后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将其分解

________和________.

(3)加入酒曲前||,常将煮熟的糯米冷却到适温||,这是为什么?________.

(4)天气寒冷时保温的目的是:________

(5)酿酒过程中||,须将器皿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_.如果密封不严会出现什么问题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①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制米酒要用到酵母菌||,是发酵技术||,①正确;

②食用油和豆腐是加工而成||,不是发酵技术②错误;

③酱油用到霉菌||,食醋用到醋酸菌都运用了发酵技术||,③正确;

④火腿肠、牛肉干一般用真空包装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脱去肉中的水分||,抑制细菌或真菌繁殖||,与发酵无关||,④错误.

故选:C.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发酵技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制酱、制醋、制腐乳、制酒等都是我国传统的发酵产品.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故选: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据此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酿酒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泡菜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使菜具有甜酸风味;制醋要用醋酸菌||,醋酸菌发酵能产生醋酸.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据此作答.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酿制啤酒时也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正确.

故选:B.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制啤酒等要用到酵母菌.5.【答案】B

【解析】【解答】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特殊的风味||,同时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影响泡菜的质量||。可见B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乳酸发酵要在无氧的条件下||,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6.【答案】D

【解析】【解答】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因此制作酸奶时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让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据此可知||,题中制作酸奶失败||,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没有密封||,进入了空气||,影响了乳酸菌的发酵.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酸奶的制作知识||,据此答题.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故答案为:A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据此解答.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发面需要酵母菌发酵||,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发面的时候不能用开水融化酵母||,A正确;

B、做酸奶之前要将器皿加热煮沸||,目的是杀菌||,B正确;

C、腌制泡菜需要乳酸菌发酵||,乳酸菌发酵需要无氧的条件||,所以腌制泡菜要将坛子密封||,C正确;

D、做馒头需要酵母菌发酵||,酵母菌属于真菌;制酸奶、腌泡菜需要乳酸菌发酵||,乳酸菌属于细菌||,D 错误.

故选: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发酵.

9.【答案】D

【解析】【解答】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泡菜也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据此解答.

10.【答案】C

【解析】【解答】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制作甜酒时||,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糯米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只馒头时||,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暄软多孔.

故选: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制酸菜时用乳酸菌等.

二、填空题

11.【答案】A;B;C;E;D

【解析】【解答】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广泛||,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很多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如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制豆腐乳要用毛霉、米曲霉||,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甲烷细菌发酵还能产生沼气等.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思考答题.

12.【答案】异养;有真正的细胞核;换成的热水使面团温度过高||,不利于酵母菌的生活;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缺少对照组

【解析】【解答】(1)酵母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需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异养.它与细菌的细胞相比||,其结构的最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菌无真正的细胞核.

(2)酵母菌等微生物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分析上面的过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是她换成的热水使面团温度过高||,不利于酵母菌的生活||,影响去发酵.

(3)在做出假设时||,我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一般做出正面的假设||,本题可假设: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

(4)她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小包酵母||,进行搅拌||,酵母菌会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以气泡的形式冒出;小芳设计的实验存在明显不科学的地方||,那就是没有对照组.不能通过对比得出科学的结论.

故答案为:(1)异养;有真正的细胞核;

(2)换成的热水使面团温度过高||,不利于酵母菌的生活;

(3)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

(4)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缺少对照组.

【分析】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蒸馒头要用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

13.【答案】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遗传物质稳定;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溶液的密度比糖水低;7

【解析】【解答】(1)啤酒发酵前期要先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保证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进行无氧呼吸使酒精发酵||,获得啤酒.

(2)由于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因此该过程中装置内温度有所上升.

(3)啤酒的风味主要取决于采用过的酵母菌菌株||,某酒厂的菌株使用了30多年||,繁殖了3000余代||,风味不减当年||,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无性繁殖||,其遗传物质能保持稳定.

(4)随着发酵的进行||,葡萄糖逐渐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酵的产物酒精比葡萄糖的分子量小||,所以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

(5)细菌增殖的方式是二分裂||,设细菌繁殖的代数为n||,则100×2n=12800个||,计算可知n=7||,如果在培养液中放入100个大肠杆菌||,并给以优越的营养条件||,需经7代即可繁殖到12800个菌体.

故答案为:(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

(3)遗传物质稳定;

(4)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溶液的密度比糖水低;

(5)7.

【分析】发酵原理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酒精等.利用酵母菌酿酒时||,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然后隔绝空气.

14.【答案】异养;出芽;温度过高||,不利于酵母菌的生活;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二氧化碳;温开水

【解析】【解答】解:(1)、酵母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需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异养.

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生长迅速||,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上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可以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主要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

(2)酵母菌等微生物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分析上面的过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是她换成的热水使面团温度过高||,不利于酵母菌的生活||,影响去发酵.

(3)在做出假设时||,我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一般做出正面的假设||,本题可假设: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

(4)小芳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小包酵母||,进行搅拌||,酵母菌会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以气泡的形式冒出.小芳如果在“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这一实验中添加一个对照实验用来做对比||,则在小芳的对照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对象应该是温开水.

故答案为:(1)异养;出芽;

(2)温度过高||,不利于酵母菌的生活;

(3)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

(4)二氧化碳;温开水.

【分析】蒸馒头、做面包要用到酵母菌.瓶中的酵母菌发酵把葡萄糖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有泡冒出||,气球胀大.

15.【答案】B;C;D;E;A

【解析】【解答】解:①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馒头、面包;

②痢疾杆菌引发痢疾;

③制沼气要用到甲烷杆菌;

④利用放线菌能生产抗生素;

⑤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

故答案为:

【分析】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在食品的制作、医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沼气要用到甲烷杆菌||,利用青霉能生产青霉素等抗生素||,利用苏云金杆菌能杀灭害虫.有的微生物对人类有害||,如肺炎双球菌是致病菌||,能使人得肺炎||,对人类有害||,黄曲霉能引起肝癌.

三、综合题

16.【答案】(1)葡萄糖

(2)发酵

(3)其它杂菌

【解析】【解答】(1)曲霉体内的酶可以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2)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3)在甜酒制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防止空气进入||,也防止其

它杂菌的污染.【分析】制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7.【答案】(1)两;甲;乙

(2)甲

(3)有机物(葡萄糖);二氧化碳;成形的细胞核

(4)有杂菌

(5)制面包

【解析】【解答】(1)甲中有糯米||,有酒曲||,乙中有糯米||,无酒曲||,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变量是酒曲;甲中有糯米||,有酒曲||,丙中有酒曲、无糯米||,也构成一组对照||,变量是糯米.乙与丙有两个变量||,不能构成对照组;所以实验有两组对照试验;(2)甲中既有糯米||,又有酒曲的发酵作用||,同时也密封确保无氧||,使得酒曲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乙中无酒曲||,米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不能被进一步分解产生酒精;丙中无糯米||,酒曲不能对此分解产生酒精||,因此能产生酒的应该是甲.(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细菌细胞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4)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的打开容器||,防止杂菌进入污染培养基||,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有杂菌.(5)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8.【答案】(1)酵母菌

(2)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

(3)温度过高会将酵母菌等微生物烫死

(4)提高温度满足微生物生存所需的条件||,加快酒的生成

(5)形成缺氧条件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没有酒精出现

【解析】【解答】(1)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

碳.(2)加入酒曲的目的是加入酵母菌||,让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当然事先要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3)加入酒曲前||,需将煮熟的糯米冷却到常温||,目的是煮熟杀死其中的杂菌;冷却到常温是防止温度过高||,将酵母菌烫死.因为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需要一定的温度||,温度过低||,就会影响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降低出酒率.所以天气寒冷时||,需要保温的.(4)天气寒冷时保温的目的是提高温度满足微生物生存所需的条件||,加快酒的生成.(5)由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得不到酒精.所以需将器皿密封.【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酒精发酵的知识.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据酒精发酵分析答题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三.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六、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七.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 八.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九.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十、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类人猿与人类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直立人有:元谋人、北京猿人智人有:山顶洞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1\2节生物的分类和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还为水生动物提供氧气,也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③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现象) 二、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特征: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并且植株很矮小。 生活环境:阴湿的地面或背阴的墙壁上。 苔藓植物的应用:①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②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概念图

概念图:“课标”第2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6个重要概念的综合概念图:生物体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构成 分为 生物 个体 包括 通过 细胞 分裂 细胞 分化 完成 完成 生长 发育 生殖细胞核 单细胞 生物体 多细胞 生物体 植物细胞结构 包括 线粒体 细胞质 结构 包括 动物 细胞 结构 层次是 特殊结构 包括细胞膜 细 胞 组 织 器 官 系 统 个 体细胞壁 叶绿体 1“课标”第3主题“生物与环境”中第1、4(部分)、5个概念的综合概念图: 相互依赖 生物环境 相互作用 组成 食物链 生物圈是最 大的生态系统 主要 结构有 组成 主要功能有 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的是 渠道 2“课标”第3主题“生物与环境”中第2、3个概念的综合概念图:

生态系统 的组成 包括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包括 主要包括包括各种包括各种 阳光温 度 水 分 空 气 土 壤 绿色植物动物 腐生微生 物 例如 包括主要有 略 草食杂食肉食腐生的细 动物动物动物菌和真菌 例如例如例如 例如 略略略略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生态系统的 主要功能 有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构成统一整体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于的传递效率是 的部分渠道是 绿色植物的起始于 的 渠 道 是 的特点是 的特点是 10%~20% 逐级递减 物质指的是 的 特 点 是 是物质在 组成生物 体的物质 物质往返 循环运动 太阳能 食物链 光合作用 食物链单向流动 生物与无 机环境之 间循环 4.光合作用

光能叶绿体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的过程 的条件 包括 包括 储存能量二氧化碳 的有机物 的原料包括光合作用 的产物 包括 水氧气 的意义是 为植物自身为动物和人维持大气中 提供营养以及其他氧气和二氧 物质和能量生物提供化碳的含量 食物和能量相对稳定

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标准版)

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标准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 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一】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学校本着一切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继续发扬“团结、创新、协作、奉献”精神,规范机房管理、完善校园网、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校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农村的学生,条件都不太好。但对微机很感兴趣,因而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特点和差距,切合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微机课上掌握一定的理论及技能。根据该年级学生在初一的表现,本学期开学后必须认真整顿,狠抓教学常规,继续运用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 2、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呈板块结构,共四章内容,供全学年学习。第一板块为网站的建立,此板块是在以前学过的word、frontpower等内容基础上的综合利用,通过学习制作网页,第二板块为数据库,此板块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管理,通过格式化、图表、函数的使用,美化图表。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第三板块为动画制作,通过运动和变形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第四板块为信息技术应用,此板块是将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解决具体问题。因为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才能够顺利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今年的测试次数增多,计算机课时会受影响,所进行的教学内容,必须当堂消化、吸收,不济占学生课余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2016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北师大版 2013年生物中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之间主要有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 3.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1.雷迪实验和巴斯德实验; 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 3.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些问题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活动】: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教师设问】: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

【导出】:“自然发生论”。 【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7世纪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雷地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最令人信服却十分简单的“鹅颈瓶实验”。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以无阻挡地进入。巴斯德将瓶中的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没有出现微生物。若打断曲颈管,一段时间后,瓶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巴斯德的实验彻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 【导出】:“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天外来客?经过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现代科学家认为:在今天的地球条件下,生命不可能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形成,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自然条件与现在不同,那时的地球具备形成最简单生命的条件。根据研究认为原始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这时的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 【提问】:在这种环境下,会不会有生命存在? 在这种条件下,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可以直接作用于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经过长期的作用,原始大气中的一些气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以后,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集成雨降落到地面上,汇集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的有机物也随着降雨汇集到原始海洋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海洋状况:含有有机物,营养丰富;有一定温度;没有多少盐分、矿物质(矿物质是长期冲刷岩石由江河带来的),所以有人称原始海洋是一锅营养丰富的热汤。

八年级生物下册《25.1 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节“发酵技术”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 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 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绵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从而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 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看教材114页,并勾画生物技术的概念。 学生积极回答。甜面酱、豆腐乳。。。。。 (一)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 你们还记得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点吗? 你们家中厨房中有哪些发酵产品? 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 (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提问:(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 (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4)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北师大版_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

第1单元认识生命 第1、2章生命的世界?探索生命 备考目标 网络导图 考点扫描 1.生物多样性、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特征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研究生物的一般步骤 4.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 考点梳理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生物可分为细菌、植物、动物、真菌、病毒等几大类。 2.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二、生物的特征 生命现象生物的特征特征解读 朵朵葵花向太阳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幼苗长成大树生长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环境因素类型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生物因素(1)同种生物之间有互助、相互斗争关系等 (2)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互惠互利关系等 事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等【点睛】 (1)适应的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2)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生物若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就会被淘汰。 四、探索生命 1.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林奈与生物分类、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2.实验法研究生物的重要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核心要点 一、图解生物的特征 1.图示 2.解读 (1)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他生命现象都是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 (2)应激性使生物趋利避害,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繁殖是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成为一个成熟个体后具有的能力和行为。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繁衍种族的基 【点睛】 1.应激性≠反射应激性是生物共有的特征,反射只是具备神经系统的生物所具有的特征。 2.不要误认为生物只有四大特征,除上述特征外,还有遗传、变异、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特征。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 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遗传多样性 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Excel电子表格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Excel电子表格教案

信息技术学教案 七八年级信息技术学科2014—2015学年下学期 课题Exce电子表格的启动、编辑、保存工作 簿 课时1课时 主备(集体备课)辅备(个人备课) 教学目标1.掌握Excel的启动、保存方法。 2.让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掌握电子表格中工作表、单元格、工作簿的概念。 4.掌握常用的修改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 教学重点1.工作表、单元格、工作簿的概念。 2.修饰工作表的操作方法。 3.工作表的打开、保存、关闭方法。 教学难点 工作表的建立和修饰。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自学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 动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成绩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 教师小结:如果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计算,应用Word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学习新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二、新课: 1.启动Excel 教师介绍:Excel和Word一样,是MicrosoftOffice 家族的成员,启动方法与Word相同。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启动Excel。 2.认识Excel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观察Excel窗口与Word窗口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结合Excel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 3.几个概念 教师展示含有多张工作表的工作簿。结合此工作簿介绍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重点强调每一个单元格的地址,让学生能说能任何一个单元格的地址。 教师提问: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是什么关系? 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表中共有多少行多少列。 一张工作表最多可有256列,最多可有65536行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全新经典教案

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生物 全册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简要阐述动物的运动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由此导入课,微生物也是可以运动的,故放在同一单元中,这可与植物在固定的生长环境相比较。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教材对此做了说明,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绝对化。 所有动物的运动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动物的行为。这是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同时对来自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它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根据行为的发生和功能可细分,便于更好的理解纷繁多样的世界形成的规律。 动物的运动是动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运动着的动物是在一个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生物圈中活动,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它是个消费者,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并且影响着环境。环境的恶化给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现状及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在本章具体内容的处理上,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1)本单元还重点学习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所以本单元对其他动物的其他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的简化,可通过别的途径加以补充。(2)在“区分先天性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课中以研究蜗牛和行为为实例,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与学习。然后再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基础。(3)本章内容较多,涉及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内容,所以要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因地制宜全选或部分选择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发酵过程的控制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 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 (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 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

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 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 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 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 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 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北师大版全4册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知识总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圈: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是基础,是核心)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3、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2)生物因素: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形成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互助关系、共生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既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如:保护色(如:蜥蜴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拟态(如:竹节虫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第二章、探索生命 1、生物学的发展历程:(1)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如: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2)进化性生物学阶段:如: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3)实验生物学阶段:如: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4)分子生物学阶段:美国的沃森与英国的克里克发现了DNA 双螺旋结构。 2、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法等 3、实验法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第三章、细胞 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结构:注意看书P34 目镜:放大物像;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粗准焦螺旋:调焦距(调节范围大);细准焦螺旋:调焦距(调节范围小);转换器:调换物镜;物镜:放大物像;镜臂:提握镜身;压片夹:固定玻片;载物台:放玻片;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通光孔:光线通过;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调节光线强弱);镜柱:支持镜身;镜座:稳定镜身。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①取镜安放—②对光—③放置玻片标本—④观察—⑤收放[练习使用显微镜注意看书:P34-35]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就越少,细胞个体越大;视野越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就越多,细胞个体越小;视野越亮。 光线强时,用 小光圈或 平面镜(反光镜) 光线弱时,用 大光圈或 凹面镜(反光镜) 5、在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与实际物体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 6.分析视野中的污点: 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 玻片标本 上;若不动, 说明污点在 物镜上, 注意: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7、高倍镜的使用:先在低倍镜下把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再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若视野暗就用较大的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先低倍镜后高倍镜,高倍镜下不准使用粗准焦螺旋) 8、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①擦片→②滴水(动物:生理盐水;植物:清水)→③放标本材料→⑥盖片→⑦染色(一般用碘液)[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注意看书P36—P40。] 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大小不一,细胞中间不透明,形状不规则,大小差不多)。 9、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①将材料展平;②将材料涂抹均匀。 7、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线粒体。(加粗的为植物所特有) 8、细胞结构各自的功能: 细胞膜:①保护,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壁:①保护作用和②支持作用。 细胞需要的物质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它们分别是: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细胞质:内有能量转换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除了线粒体外,还有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核:①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②储存遗传物质。液泡:含有细胞液,含有不同的味道和色素,储存营养。 9、细胞分裂: (1)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小,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更易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分裂规律:一个细胞经过n 次分裂以后,产生的细胞个数为2n 个。 (3)分裂的特点: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动物:核裂→细胞膜凹陷→质裂→两个新细胞 (4)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分裂 植物:核裂→新细胞膜→质裂→新细胞壁→两个新细胞 相同点:都是先核裂,后质裂。不同点:动物细胞形成了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了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5)细胞分裂的意义:繁殖新个体、使个体长大、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化: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2、人体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2)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分布在骨骼、心脏、胃、肠、血管等处;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3)结缔组织:细胞间质发达;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等功能;(分布最广泛的组织)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 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具有分强的分生能力。分布:嫩芽和根尖。 (2)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细胞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如:番茄果肉;叶肉。 (3)保护组织:能减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如:洋葱表皮、叶表皮 (4)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5、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如:心脏、眼、耳、肺、肾、肝、胃等是动物体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种是植物体的器官。 6、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7、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态系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物成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组织 植物体 细胞 器官

最完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汇总(超详细)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第1 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1. 生物家族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 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 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植物光合作用、运动后出汗 第2 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 (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 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 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箭蛙、胡蜂、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 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1 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林奈――“ 分类学之父”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 哈维(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血液循环 沃森和克里克――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 2、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命现象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 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第2 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都有重要意义。 1、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2、动物在水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 水中动物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的摆动) 3、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1)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2)行走:如猫、狗、大象、马。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3)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4、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包括鸟类(翼)、昆虫(翅)、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鸟类在飞行时常常是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交替进行。 5、强调:①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②动物的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如:蛙在水中用蹼游泳,在陆地上用发达的后肢跳跃,蜈蚣靠步足爬行,大象靠四肢行走。 ③同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但以其中一种为主。 ★6、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了骨骼,也可以说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7、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8、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9、骨的结构: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神经起调节作用。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 骨密质:骨干外周的骨组织致密 骨质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 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松质的腔隙内始终保留红骨髓。 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强调:结构认识后,可以理解: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人体有206块骨。 10、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有关 ★11、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长粗: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 12、骨的成分和特性 ①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说明骨中含有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 ----骨煅烧时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灰白色的硬脆易碎的无机物,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 ----骨放在稀盐酸浸泡,溶解掉的是无机物并有气泡产生,剩下的是柔韧可弯曲打结的有机物, 说明骨中含柔韧的有机物,(将脱钙骨煅烧则完全燃烧)。 13、骨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无机盐主要是钙盐,使骨有一定的硬度。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2)有机物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一定的韧性。 因此,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硬度主要由无机物体现,弹性主要由有机物体现。 14、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使骨既坚硬又有弹性。 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15、骨连结:骨与骨之间靠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 ①不活动的骨连结:颅骨的连结等 骨连结的类型②半活动的骨连结:椎骨的连结等(椎间盘有弹性,减缓对脑的震荡) ③可活动的骨连结:也称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 16、关节的结构: (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面关节头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7、关节的特性:: 灵活性: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可减轻震荡和摩擦 B.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牢固性:A.关节头陷入关节窝内 B.关节囊包绕关节 C.关节周围及关节腔内有韧带加固 18、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就是脱臼。 19、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20、全身的骨骼肌有600多块,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1)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2020年整理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最详细版本).pdf

人体知识提纲 专题一:生物圈中的人 1、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人体四种主要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内八大系统是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 2、人的由来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作用是①产生精子、②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作用是①产生卵细胞、②分泌雌性激素。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1)、描述受精过程 ﹡受精卵在输卵管处形成,再形成胚泡,移动到子宫里发育。第二个月末呈现人的形态,称为胎儿。在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养料氧气、排出废物,胚胎期约280天。 (2)、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青春期特点:①身高突增(显著特点);②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③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3、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了解维生素的作用。 ﹡六类营养物质:人类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前三者为有机物)水分、无机盐、维生素(后三者为无机物)。

糖类:①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来源:主要从谷类和薯类食物中获得)蛋白质:①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来源:主要从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获得)脂肪:①作为备用能源贮存、②分解放能。(来源: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等食物中获得)水:细胞主要组成成分。 (2)、消化和吸收(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胃蛋白酶 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口腔开始消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小肠开始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胃开始消化) ﹡吸收过程:口、咽、食道无吸收作用,胃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大部分物质被小肠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其特点:①长:5~6米长、②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增大面积、③绒毛壁、毛细血管壁薄、④有肠腺分泌肠液)。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能把合理营养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说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 60分) 1、 蛇和水母的运动方式分别是( ) A 、行走、漂浮 B 、爬行、漂浮 C 、行走、游泳 D 、爬行、游泳 2、 进食时不小心被鱼骨头卡住咽喉时,喝一点醋能使鱼骨较易咽下,其原因是醋能 A 、刺激咽喉扩张 B 、消化鱼骨 C 、使鱼骨变脆 D 、使鱼骨变软 3、 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下列哪一项 A 、关节头 B 、关节面 C 、关节窩 D 、关节软骨 4、 我们在做引体向上,屈肘运动时,主要收缩的肌肉是 A 、肱二头肌 B 、肱三头肌 C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D 、关节囊 5、 以下是动物的某些行为,其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①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 ②涡虫在强光的刺激下,转移到光线较暗处生活 ③母鸡孵卵 ④老鼠走迷宫而取道食物 ⑤蜘蛛结网 ⑥老马识途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6、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 、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捷 B 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C 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繁殖期的活动 D 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 7、 在北京奥运会上,外国运动员到北京参赛,开始的几天,由于时差的原因,白天没劲,想睡,晚上兴 奋难以入睡,这主要是 A 、舟车劳累 B 、体内的生物钟还未调拨过来 C 饮食不习惯 D 、出国前超负荷训练 8在公共汽车上,年轻人应主动给老年人让座,这是关爱老人的一种美德。这样做可以防止老年人跌倒 骨折,因为老年人骨的成分时 13、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动物的遗体并未堆积如山,这是 A 、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 B C 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 D 9、 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A 、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 、哺育后代 10、 下列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是 A 、绿孔雀 B 、褐马鸡 C 、野鸭 11、 下列关于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野生动物只是专业动物学工作者的事 C 保护多样性就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12、 下列不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的是 A 、保护珍稀动物资源 B C 为了在保护区内创造新物种 D 、无机物占1/3,有机物占2/3 、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 C 、找到配偶 D 、逃避敌害 D 、麻雀 B 、保护动物多样性是全体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D 、保护多样性与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矛盾不可能解决 、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 、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