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论文 邹韬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史期末作业
民主先锋一代新闻人的萍踪忆语
副题:邹韬奋——肩着秃笔用全部人格和真诚来写言论的新闻人
(我眼中的邹韬奋)
姓名:王雅琪
学号:1022040 年级班2010级 1 班
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新闻传播学
2011年12月20日
在众多新闻界人物的书籍刊物里,总结韬奋先生的内容大多包括这些:邹韬奋是我国现代一位杰出的报刊主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全民抗战》等周刊以及《生活日报》等曾经风行海内外,开创了中国“杂志界新纪元”,对中华民族的解放、对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这样的带有丰富标签的评价自然是让人望文生敬,但我觉得总归是不能真正解读韬奋先生的一生。

在花了近一个半月搜索韬奋先生的资料,细读他的文章以及别人为他立的传记以后,我更愿意借七堇年的一句话来解读我眼中的邹韬奋:一个拥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也始终乐此不疲在新闻生涯和爱国道路中驰骋的人。

青少年时代新闻职业的准备
韬奋先生,原名邹恩润,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后曹一个盐务局官员家里。

他的父亲名叫邹国珍,虽然是个官员,但一生清贫。

母亲是一个“大家闺秀”,在他十二岁时即因病去世,给韬奋先生留下了悲伤的记忆。

韬奋先生五岁起开始读书,由于他的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做一个以实业救国的工程师,所以从小便把他送进南洋公学——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工程学校,它有自己的小学、中学、大学。

然而韬奋先生的天性在于文史,对理科却极不感兴趣,{每遇着上算学课,简直好像上断头台!}1在父亲的期望下,他一路坚持到大学
二年级,学了一年半电机工程,终于不能坚持下去了,决定放弃这个不属于他的工程师的前程。

由于当时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因此,具有较厚文史底子的他直接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两年后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

可见,韬奋先生是一个受了充分的现代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他的特点是知识面宽,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常识,他都具有较好的功底。

这些为他成为一个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韬奋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时常读报,在《新民丛报》读梁启超与资产阶级革命派酣畅淋漓、激昂慷慨的辩论,在《时报》读黄远生真切详尽、生动幽默报道首都云谲波诡的时局动态。

梁启超和黄远生使他对新闻记者产生了极大的好感,自那时起,他就有了当新闻记者的愿望。

在韬奋先生选定新闻记者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就更用心地阅读和研究
1三联书店编:《韬奋》中《二十年来的经历》里第二篇《工程师的幻想》,第110页,三联书店,2004年
报刊,与此同时也更努力地学习写作,学习做新闻记者需要的知识。

当时他家里的经济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因此在学生时代的投稿活动与其说是为从事新闻职业做准备,不如说是为了救穷。

但不得不承认,这些经历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对新闻出版工作的兴趣,锻炼了新闻写作能力。

他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我们要写自己所知道的最清楚的事情,尤其是实践或经验中感到最深刻印象的事情。

”}2
走向新闻界的起点与基地主编大众的《生活》周刊
韬奋先生于一九二六年邂逅了他新闻生涯中十分重要的《生活》周刊。

那时的《生活》还只是专门宣传职业教育,进行职业指导的刊物。

由于它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发行面较窄,消息评论都不太讲究实效,因此严格地说它还不是一个新闻周刊。

但是,韬奋先生始终以满腔的热情,一心一意地对待《生活》。

以后,《生活》周刊随着他的兴趣逐渐变成完全的新闻周刊,他也就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新闻工作者。

韬奋先生是主编,同时也一直是主笔。

他也做具体的编辑工作,当记者,兼管封面设计、广告、发行、校样,还要拆阅、回复读者来信。

最初在《生活》周刊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在唱“独角戏”!但即使如此,他依然乐此不疲。

随着《生活》影响的逐步扩大,来稿逐渐增多。

然而不管多少,韬奋先生选稿都很严,只看文章不看人,即使是老前辈的来稿也不能例外,正如他自己所说:{“只须是好的我都要竭诚欢迎,不好的我也不顾一切地不用。

在这方面我只知道周刊的内容应该怎样精彩,不知道什么叫做情面,不知道什么叫做恩怨,不知道其他的一切!”}3接办《生活》不久,他就对刊物的文风提出{力避“佶屈聱牙”的贵族式文字,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的文字。

}4《生活》周刊和以后韬奋先生主编的周刊都坚持了这一条,他也成了一个在实践上做到了“大众化”的文化工作者。

除此之外,《生活》是我国比较重视读者来信的早期报刊之一,它与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扬。

韬奋先生拆阅、回复读者来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真正做到了认真、负责。

也正是这些读者在来信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告诉他许多东西,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他进一步了解到劳动人民
2三联书店编:《韬奋》中《二十年来的经历》里第五篇《写作的尝试》,第121页,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原文作者邹韬奋。

3《新闻界人物》编辑委员会:《新闻界人物》(二),第107页,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

4
的悲惨处境和当时社会更深层次的黑暗腐朽,由于他的正直、诚恳、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所以应读者的要求逐步把《生活》变成了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生活》和韬奋先生本人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它抨击国民党当局“攘外必先安内”等卖国谬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法西斯暴行,报道爱国军民反抗侵略的英雄伟绩,起了震撼人心的巨大作用。

从那时起,韬奋先生主编的《生活》周刊越来越不合统治者的心意,遭到统治政府的各种手段的迫害,最终被查封。

韬奋先生生前未加入任何党派,他一生贯穿的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使他一路坚持自己的办报理念,不屈服于政府干涉言论的任何附带条件,即使他预料到坚持的后果是《生活》被封闭,他也义无反顾,不欲苟全。

封了《生活》,再出《新生》;封了《新生》,再出《大众生活》;封了《大众生活》,再出《永生》。

{记者所始终认为绝对不容侵犯的本刊在言论上的独立精神,也就是所谓报格。

}5正是这样一个将独立人格视为生命的报人,为了能始终站在大众的立场,先后六次遭遇流亡。

追求正确而坚定地立场独立与真诚贯穿一生
韬奋先生在自己的新闻生涯中很注重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在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中也提出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

这里,我摘要地介绍几点:坚决主张人民应有的言论自由、办报刊要有正确而坚定的立场、报刊要有自己的个性、要重视读者需要、报刊上的新闻和言论应该注意均匀和广泛性。

其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是韬奋先生关于新闻报刊应该要有正确而坚定的立场的观点。

{新闻纸上的议论,不过是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它的力量就在乎能代表当前大众的意志和要求。

}6所以,作为一个新闻人,一份新闻刊物,如若不能站在大众的立场上,为大众说话,如何能实现新闻行业的价值?如何能让舆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报刊不应该为部分人所控制,说部分人的话,追求部分人的利益,成为部分人的工具。

{……报纸的权威并非出于主笔自身的魔术,乃全在能代表大众的意志和要求,脱离大众而图私利的报纸,即等于自杀报纸所以能得到权威的唯一生命,那便不打自倒了。

}7当政府要封闭韬奋先生所办的刊物时,
5邹韬奋:《生活》合订本第八卷,第1008页。

(当时发表于《生活》被查封之前的最后一期。


6《韬奋文集》第一卷,第75页。

7
他确实绝不因阻挠压迫而改变立场。

他认为立场问题是一个报格问题。

人必须有人格,报刊必须有报格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他在为《生活》被封闭提前准备的告别文章中说:“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决不为不义屈。

”这种坚定的不被操纵的立场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是相当重要而现今很多报刊又恰恰缺乏的。

这就是韬奋先生一生追求的独立精神所带给我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启发及思考。

另一个贯穿韬奋先生一生的便是他的真诚。

这份真诚体融于他的文字,他的性格,他的思想,是我所非常喜爱的。

茅盾称这种真诚为“始终保持着的天真”,按照世俗的观点,成年人的“天真”距离“傻子”就不太远了。

韬奋先生却直言不讳,坦诚自己最敬佩的观点就是疲而不倦劳而不厌的“傻子式的勇敢”。

这正如高尔基的《鹰之歌》里唱到:“我们唱着歌,赞美傻子的勇敢”!
一个拥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也始终乐此不疲在新闻生涯和爱国道路中驰骋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韬奋先生。

参考文献
1、三联书店编:《韬奋》,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

2、《新闻界人物》编辑委员会:《新闻界人物》(二),新华出版社,1983年。

3、邹韬奋:《韬奋文集》,三联书店出版社,1978年。

4、邹韬奋:《生活》合订本第八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