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国辉的人物画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刘国辉的人物画创作
摘要:刘国辉,出生于1940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
究生班,1981年毕业后留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擅长人物画。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国
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法兰西功勋和贡献奖、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金星奖等。出版有《刘国辉画集》、《刘国辉写生作品集》等10余部作品。
关键字:写实水墨画;创新
一、人物画的笔墨韵味
刘国辉的作品在笔、纸、墨三个要素上表达的极其妙,尤其是墨的韵味,这
不仅仅是笔墨的干湿和构造,是他的墨出来的墨韵和墨的味道,那不是简单的追
求东西,确确实实表现出来了在语言上的内涵,而且对人物的表达非常妙。刘国
辉的画对线的表达非常自如、非常随心所欲,虽然是几条线,但对画面的构成却
起到关键的作用,粗细、长短、浓淡、干湿等构成,把中国画本身笔墨的内容加
以吸收,并大胆实践。而且,刘国辉丝毫不忽视中国画笔墨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且有着相当强的笔墨功夫,他出身的新浙派正是在严格的造型与精美的笔墨这
似乎矛盾的两者间取得了平衡。回顾已有的经验,面对日新月异的描绘对象及新
的感悟,刘国辉在笔墨与造型之间努力深化造型意识,力矫新老文人画重笔轻象
重神轻形的弊病,为此而坚持写生,进一步发挥素描中关于结构、体积、透视的
知识技能。同时他明确地看到了在水墨写实人物画中的三个层次。一是笔墨要为
造型服务,而不是以笔墨局限造型,二是中国画的造型要符合笔墨的表现规律,
不符合的西式造型应该舍弃,三是需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和感悟的新颖,相应地
发展前人所悟的笔墨,使“笔墨当随时代”。他是这样认识的,更是这样实践的,
从而把握了结构紧而用笔松的要领,在探索新世界中实现了造型感与书写味的统一,在控制中有潇洒,在飞动中有严谨。纯就笔墨而论他也不仅继承了新浙派取
之于花鸟画的勾勒点染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发展并综合了南线北皴为一的且勾且
皴且擦的拖泥带水法。
刘国辉认为对于人物画的创作必须言之有据,换言之,则是必须以生活为依据。写实人物画在人物画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写实并非专指对
物象物质性的质感给予尽情的描摹,而是对于真实的一种表达。刘国辉出版的画
册的扉页印了下面两句话。“画了几十年的人物画,概而言之,神形两字。”“人物
画如果是一篮水果,我执意的是里面的那一只苹果,那一只香蕉,那一只梨。”刘国辉老师一生的艺术主张都浓缩在这两句话语中。“我认为,这两点是人物画的核心问题,什么主义不要紧,写实还是写意都没关系,就这两条最要紧,要死死抓住。” 第一句话中的“形神兼备”,是中国国画家自古留下的宝贵遗产,尽管它的
具体含义随着历史变迁已经有所发展。第二句话意在,人物画归根到底是个别的,具体的,而不是泛泛的。
顾恺之曾说过“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因此画人物应从眼睛开始抓住霎
那的感觉来描绘、塑造。很多人对刘国辉的作品印象是宏大、深沉。确实,从1981年的研究生毕业创作《岳飞奉诏班师图》开始,他的很多作品都渗透着一种
悲天悯人的情怀。可能和他青年时代的坎坷经历有关系,他以沉重话题为题材的
作品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他画的城市农民工、夜店女郎延续了这种关怀和现实主
义,比如作品《日子》、《本是良家女》,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底层生活及生命的关注。但刘国辉的艺术世界也并不在深沉和悲苦中徘徊,翻看他的画册你也能见到温暖、欢乐、阳光、幽默的一面。刘老师喜欢捕捉身边人物的形象,他对妻子、女儿、朋友、学生和师长的勾画毫不逊色于他对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和马蒂斯的描绘, 笔墨之中饱含了对人物的丰富情感。
二、对当代人物画的推动
可以说刘国辉的人物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推动了人物画的发展。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在人物画本质上的探索和创新,通过大量实践,创作了很多在当今国画界比较有影响的作品。他始终坚持继承传统的用笔、用墨、韵味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刘国辉在传统的人物画基础上富有时代感,表现现代服饰现代年轻人的绘画具有现代的新气象。不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绘画语言上。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把新的传统加以深化,并不仅仅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是在一个写实的状态下又得产生这种笔墨的意趣,那么多可以让观者抽象出来欣赏的笔墨语言,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达到的意境。
作者简介:
女,汉族,1992,汉,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