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影视走进语文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影视走进语文课堂
勉县一中胡永安
当前,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而对电影、电视却情有独钟。因此,如果我们能因势利导,把学生对影视的强烈兴趣巧妙地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那么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语文教材所选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其中许多被改编成了影视片,这就为影视走进语文课堂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影视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开拓语文教学的新视野。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各种感官接受外界信息,再由大脑分析、综合并迁移的过程。其中,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信息量的94%以上。如果说传统文本阅读是一种平面阅读的话,那么,影视阅读就是一种立体阅读。因为它除了文本信息之外,还有图象和声音,是图、文、声、像的完美统一。利用影视资料辅助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正是通过文本、图象和声音传递立体的教学信息,变抽象为具体,向学生的大脑提供多重刺激,进而促成知识迁移的过程。
一、给个疑点,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引起思考。一个有价值的疑点,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能引发学生创造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抓住疑点,解决疑点。影视片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如果将二者进行比较,探讨其中的得失,就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学习《祝福》之后,我让学生联系电影结尾祥林嫂砍门槛的细节,讨论祥林嫂该不该砍门槛来评价电影的创作。再结合被改编的《白毛女》中杨白劳拿扁担打黄世人这一细节,让学生思考:依据杨白劳的性格,会不会拿扁担打黄世人。这样,将小说学习与电影欣赏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引发了思考的兴趣,开阔了思维,又提高了艺术鉴赏的能力。
再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当周朴园给侍萍五千元的支票后,剧本的处理是“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而电影中则是在油灯上点着烧了。教师让学生对比这两个细节的不同效果,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同学们认为,虽然结果都是毁掉支票,但是一个“烧”,一个“撕”,“撕”比“烧”所表达的内涵更丰富,感情更强烈。侍萍本来心存幻想,希望看看自己年轻时的恋人,可是周朴园的翻脸,使她彻
底看清了对方的本性:无情无义、冷酷自私。“撕”支票,实际上是侍萍三十多年悲愤和怨恨的自然表现,她用这个毅然决然的行动捍卫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二、给个境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学习本质上是精神自由空间的开拓,学生必须有自我生命的情感投入。因此,语文教学尤其是诗词、散文教学,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创设教学情境。许多根据诗词、散文拍成的音乐电视、配乐散文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例如:学习杜甫《登高》时,我先放一段配以三峡画面和抒情主人公的音乐电视片来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让音乐电视以它特有的魅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滕王阁序》,我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四大名楼,然后播放孙道临的配乐视屏朗读,让学生感受其情其景。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我先播放李默然的配乐视屏朗读。精彩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深情的朗诵,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求知生动,获知愉快,这正是教学的理想境界。这里,音乐电视把静止、平面、单一的课堂优化为活动、立体、多维的情境,从而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独特的教学磁场,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发无穷的想象。
三、给个支点,让学生撬起名著的大山
影视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将名著的学习与影视结合,能使学生更形象地感受作品、了解作品,并由此引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
经典名著是民族与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与创造的积淀。名著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与大师对话,使他们从人生的开始就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有一个精神的高起点,对其终生学习和精神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但许多名著并不是随便可以读懂的。如:《红楼梦》。我教《林黛玉进贾府》时作过调查,三个班二百五十名同学完整读过原著者不到二十人,许多同学都是因读不懂而放弃。但欣赏电影之后,经过我的讲解再读原著,许多同学反映好懂多了,阅读人数直线上升。再如: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后再看电视片《水浒传》片段,学生目睹了林冲奋起反抗的英雄风采,但觉得还不过瘾,渴望进一步阅读原著,于是图书馆的《水浒传》被争借一空。由此可知,利用影视激发学生读名著,不失为值得一试的好办法。
四、给个落点,让学生挖掘人物的内心
影视艺术声像并行,视听并举,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直接,特别是通过对一些细节的形象体会,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内心的理解。鲁迅的《祝福》中,对于祥林嫂被卖给贺老六拜堂一节,课文中是通过卫老婆子的叙述来表现的:“她一路只是
..嚎,骂,抬到
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读到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的“闹”是不是反抗?这时有一些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可是看完电影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电影导演把这一段强化处理成祥林嫂故意寻死而撞向香案。可见,祥林嫂的“闹.”,不是反抗,而是封建礼教毒害的结果。“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封建夫权要祥林嫂自杀守节,从一而终。
又如:《陈奂生上城》的教学中引进有关电影片段再现当时情景时,我要求学生注意陈奂生赤脚走路、点零钱、故意用力坐沙发等细节,仔细体会他付钱前后的不同心理和行动。后来,当课件出现陈奂生的性格特点“勤俭,患得患失,自私狭隘”时,马上就有同学反对用“自私”来形容陈奂生,学生所谈的理由很充分。他们说,我们的农民还很穷,五块钱实在来之不易。迷迷糊糊一夜就困掉了,能不心疼吗?设身处地想一想,他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痛惜和无奈啊。对陈奂生我们应该同情,而不是指责,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住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电影镜头的插入,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五、给个制高点,让学生领略语文的美感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影视欣赏本是一项重要的审美活动,影视片用来辅助语文教学能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美感、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并由此提高审美水平。
学完《边城》,学生们总对湘西的美感到非常的抽象,山美水美人性美到底是什么样
子的。真想去美丽的湘西小城看看温柔清纯的翠翠。电影《边城》通过艺术家的再创造,能带我们进入湘西,实现心中的梦想。这里,小说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相互补充,让我们感受到湘西秀丽的风景、淳朴的民风和至善的人性,使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
总之,影视资源的引进,如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给语文教学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效果。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脱离教学的盲目滥引与完全排斥影视一样,都是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