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的用户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种是介于主动与被动之间的数据。如可穿戴设备形成的用户数据。用户在 使用可穿戴设备方面具有主动性,或者说可选择性,但一旦使用这些设备,设 备产生的数据就是用户难以左右的,因而用户在这方面又有一定的被动性。
2020/3/8
6
一、数据化生存
这三种形式的数据,都是对个体的描述与记录。当然,前者相对稳定,而 后两者不断变化。个体主动生产的内容,更能反映个体数据化生存中的心 理与诉求。 从另一个角度看,个体的数据又有内容型数据与活动型数据之分。内容型 数据对应的情形是,用户行动的目的就是生产出直接在网络中发布的内容
2020/3/8
15
四、并发性生存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网络中的生存还出现了另一个特点,即并发性。 移动终端越来越显得“无所不能”而又随时可得,人们在同一时空里可以 做的事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人的行为的“多道并发性”。移动终端使得 越来越多的人“一心二用”“一心三用”,就像计算机并行处理多道进程 一样。
第五章
网络中的用户
2
1
导言
网络传播融合了多种传播形式,十分复杂。但新闻传播领域最关注的是网络 中的大众传播,特别是新闻传播。本章将着重从新闻传播角度分析网络媒体 的发展,以及网络传播的新现象与新挑战。 在本章中,分析都将在网络媒体这一前提下展开。第一章已指出,媒介一词 在使用时更强调传播介质这一属性,而媒体一词强调的是传播主体(即传播 机构)或者大众传播媒介。因此,在本书中,网络媒体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指利用网络这样一种媒介从事新闻与信息传播的主体(主要指专业机构, 但在一些时候,也会涉及其他传播主体),二是指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网络。
2020/3/8
13
减少由群体引起的失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改变自己的观点,使之与其他人的认知一致。 (2)影响他人的观点,使之与自己的观点一致。 (3)以某种方式使自己与别人不可比。例如贬损别人,认为别人是白痴 等。
2020/3/8
14
三、节点化生存
网络将终端、内容、人、服务等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张巨大的网。而网 络用户在这张网中的角色,是一个个的节点。近十年来的社会化媒体应用, 更使得用户作为节点的存在感变得明晰。 作为社会连接单元的个体节点 作为传播中心的个体节点 作为内容-社交-服务融合单元的个体节点
2020/3/8
11
网络“表演”背后的动因:
一个人会在何时何地扮演何种角色,实际上是他内心的一种直接反应。从 某种意义上看,人们在虚拟世界里的表现,往往与他们在现实世界里的心 理感受相关。因此,借助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用户 在角色设置与表演背后的复杂心理。 心理学的“认知失调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们很多行为背后的 心理因素。
2020/3/8
9
网络用户表演比现实空间更加自由的表现:
其二是角色表演中的自由。 在现实生活中, “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在观众面前表演,我们必须要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这是“我们的人性化的自我与我们的社会化的自我 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但是,在虚拟空间里,这种稳定状态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被打破。这一方面是因为在非实名的状态下,人们可以更多地表现 出“人性化的自我”;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表演空间可以多样化,如果 在一个表演空间里失败,人们可以转移到其他空间,这样,“稳定性”这 样一个维持自我形象的前提,在某些空间里也就不再是必需的。
2020/3/8
10
网络用户表演比现实空间更加自由的表现:
其三是角色转换的自由。 角色获得的轻易性、角色的多重分化可能,都意味着虚拟空间中角色转换 的自由。当然,人们是否会转换自己的角色,核心影响因素是某一角色对 他们的意义。一个角色如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本,就意味着角色转 换的成本高,人们在试图进行角色转换时就会有更多的顾虑。
2020/3/8
7
二、表演化生存
“表演”:社会互动的基本策略 虚拟性:网络空间表演的前提 角色自由:网络空间表演的特点
2020/3/8
8
网络用户表演比现实空间更加自由的表现:
其一是角色获得的自由。 网络赋予人们的是一种“虚拟角色”。与真实的社会角色不同,网络用户 的角色可以不受社会环境的限制。它的获得完全是出于个体的意愿。这种 虚拟角色的功能,应以“自我表达”和“互动”为主,相对来说,“规范” 的成分会少一些。
2020/3/8
5
个体数据的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个体被动产生的数据内容。例如,作为用户,人们进入网络中的各种 社区,都要进行注册并提供相应的个人信息,这些用户信息的形成是由网站发 起的。
第二种是个体主动生产的数据内容。无论是在论坛、即时通信、博客,还是在 SNS、微博、微信中,用户都会自主地制造出大量的内容。这些内容,也是数 据。
2020/3/8
16
2 网络用户的需求
2020/3/8
17
一、关系需求
自我塑造 情绪管理 人际交流 社会互动 社会报偿
20ຫໍສະໝຸດ Baidu0/3/8
18
二、内容需求
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网络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不断更新的信息、知识 以及休闲娱乐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 求: 环境认知、个人发展、休闲娱乐
2020/3/8
2
CONTENTS
1 用户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
2 网络用户的需求 3 作为信息消费者的网络用户 4 作为新闻生产者的网络用户
5 用户的群体互动及其影响
2020/3/8
3
1 用户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
2020/3/8
4
一、数据化生存
网络时代,个体有了另一种生存方式,那就是数据化生存。数据,不仅是 个体思想与见解的记录,也是个体的行为、活动的另一种形态,数据成了 个体的映射与化身。社会化媒体应用、移动终端进一步刺激了个体数据的 生成,未来可穿戴设备将使得更多人体本身的数据得到记录与分享。
2020/3/8
12
认知失调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基本出 发点是,人们在观点、态度、行为等之间具有一种一致或平衡的趋向,即 两个认知元素之间要达到一致的趋向。 所谓认知元素,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对自己的行为及对环境的了解。两个 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无关、失调、协调。失调即不一致、矛盾、不 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