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产业发展现状暨四川产业技术路线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牦牛产业发展现状暨四川产业技术路线图

一、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牦牛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特产的“景观牛种”,是唯一能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牧草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牛种,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牦牛出栏量不到普通肉牛的1/50,全球平均6000人拥有一头牦牛,显得极其稀少、珍贵。全世界现有1900万头牦牛,大都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除中国外,与外国毗邻的蒙古、原苏联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均有少量分布。

我国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现有牦牛1560万头,占全世界牦牛总头数的90%以上,分布于青、藏、川、甘等高原地区,居世界第一位,对牦牛资源拥有绝对的优势和处于全面垄断的地位,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可以与中国展开竞争。牦牛数量占全国牛总数的17.30%左右。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测算,2013年屠宰牦牛约243万头,胴体重平均122.2 kg/头,胴体产量约29.7万吨,净肉产量24.9万吨,牦牛产值约168.5亿元。

我国的牦牛产业虽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但因其至今还保持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产业化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小规模养殖场和牧户自养状态并存,屠宰加工企业多为

作坊式工厂,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还相对薄弱与独立,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优势和产业集群。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分析

1.发展趋势

借鉴较为成熟的畜牧产业发展历程,只有推进产业化,才能搞好资源深度开发和产品的加工增值,实现规模经营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推进我国牦牛产业化,需要:

(1)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牦牛品质。

(2)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以生态畜牧业建设提升畜牧业经济和实现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3)推广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实行健康养殖、规范用药、净化及禁药管理及药物残留监控检测

(4)牦牛产业将走向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

(5)牦牛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将完善构建,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增加其附加值。

(6)总结传统知识,同时集成组装创新现代技术,促进牦牛产业发展。

(7)牦牛产品的高端市场定位。

(8)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体系将有利于推动牦牛产业发展。

2.市场前景

牦牛业一直是我国藏区重要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产业,发展牦牛业对提高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繁荣藏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促进西部大开发,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牦牛肉具有高蛋白(比黄牛高58.70%)、低脂肪(比黄牛低69.80%)、低热量(比黄牛低19.70%)、多氨基酸(比黄牛多2种)的特点;牦牛奶浓稠,干物质(18%)、脂肪(7%)及蛋白质(5%)含量高;毛皮有特色,开发价值大。据估算,对牦牛肉、乳、毛、皮、骨、血等进行综合开发,可获得高出原料5倍的经济增加值,仅牦牛业可实现几百亿的产值。且牦牛所生长的未受污染的高原牧区和饲食的天然牧草决定了牦牛肉的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特性,符合现代消费者对高品质肉类食品的质量要求,市场前景广阔。

二、四川发展基础

(一)产业基础分析(主要包括规模和产值、代表性产品、产业链上主要企业和主要区域,以及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四川现有牦牛450万头,约占全国牦牛总数的27%,居全国第三。四川牦牛分布在甘孜、阿坝等川西北区域。2012年,甘孜州约231万头,阿坝州约207万头,凉山州约10万头,红原、若尔盖、阿坝、德格、石渠五县存栏都在30万头以上。全省牦牛肉产量约13万吨,占全国牦牛肉总产

量50%以上。牦牛屠宰加工企业计40余家,其中阿坝州20余家,甘孜州10余家。

四川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和农牧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川藏区牧区是我国六大牧区之一,区内有天然草地2.45亿亩,居住着600余万藏、彝、羌和回等少数民族。是四川草食畜牧业的重要基地。牦牛是牧区的主导畜种,是四川藏区牧区不可替代的宝贵畜种资源,是四川藏区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及生活资料,且与藏、彝、羌、回等少数民族的宗教和文化等密切相关。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响应国家关于支持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号召。于2010年与阿坝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组建了阿坝州新希望牦牛产业有限公司。目前,新希望集团在阿坝藏区已拥有3家企业,具备15万头屠宰加工能力,在养殖标准化示范、“公司+农户”模式推广、养殖技术服务、养殖投入品管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冬季补饲草料产品开发、牦牛肉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未来三年,新希望将通过新建、并购、合作等多种形式,逐步将示范养殖基地、屠宰和肉制品深加工项目覆盖四川甘孜、若尔盖、红原、阿坝、青海久治、甘肃玛曲和西藏部分区域,形成一个横跨4省11个县的牦牛产业基地;拟投资3.5亿元,

建立8个以牦牛屠宰为主的基地型企业,新增屠宰牦牛22万头,产值20.00亿元,形成青藏高原畜牧业产业集群同时,找准国际贸易切入点,适时参加国际合作和竞争。

然而,目前四川牦牛产业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现代草地畜牧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不健全;二是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地生产力下降,特别是长达半年之久的冷季,牲畜严重缺草,草畜矛盾突出,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矛盾十分尖锐;三是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加之终年游牧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仍未得到改变,畜牧业生产长期存在的“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四是牲畜品种原始,个体生产性能低,饲养周期长,畜群周转慢,出栏率、商品率低,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不高;五是牦牛肉精深加工和市场开发亟待提高,未形成有效的地理标志产品或品牌产品,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六是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弱,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推广慢,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七是投入严重不足。因此,急需在饲草料供给、养殖、加工等各环节,进行研究与创新,打破制约牦牛业发展的瓶颈,发展一条可持续的牦牛从养殖到加工再到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道路。

(二)创新基础分析(主要包括重点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和重大成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