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式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

许多教育教学专家、教师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的教学模式。问题式阅读教学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问题式阅读,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许多教师竞相仿效,但往往难以到位,问题何在?概括起来为:

一、纯粹的阅读形式

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一个个模式,有人批评是“教学生说套话”,即语文教学模式化了。分析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所谓“五元五环”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枯燥乏味。课堂问话也围绕这个模式设定,必然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戕害。

二、“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注入式”教学的重要标志就是“满堂灌”,“满堂问”的重要标志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连续不断,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看起来红火热闹,其实该问的没问,不该问的乱问,很多问题十分浅显,有的问题近乎浅薄,问题设计缺少层次和深度,根本谈不上什么价值。

三、步入“伪阅读”误区

让我们先明确阅读的实质吧,真实意义阅读活动是一个由读者、作者、作品构成的三边活动整体,三边中,作者潜在文章之中,读者与作者以文章为媒介发生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回答,读者一方面是被动的,因为文章起于阅读而存在,读者与作者对话只能迁就读者;另一方面又是主动的,必须向作品敞开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章表达中,进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主动参与阅读中,学会主动与作者对话、发问,学会主动激活处理死寂状态下的文章的话语因子。通过这些因子,发现作者提出的问题,并就这些因子提出问题,寻求作者的解答。

从这我们就明白了,模式化的“提问教学”,把谁读,读谁,谁问,问谁,这几个问题弄颠倒了,这种教学问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作品,而读呢?是老师在读,而问题之后的阅读是被动的读,是非真正意义的读,这是在思考教师的问题,猜测教师的心中所想,因此,读的对象成了老师,而不是作品和作者,老师成了横插在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一个不光彩的“第三者”。这样的教学很难说得上是真正的探索,阅读如果缺乏主体意识就成了一种“伪阅读”。

如何解决问题式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就采取的一些相应的措施作一阐述。

一、提出适度问题,避免“满堂问”

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节奏,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地适时而提,将问题进行预设,选择时机提出。如果掌握不好,过多过烦,就会成满堂灌,学生最容易懈怠;过少过疏,或不提问,则不启不发,呈死水一潭。所以,阅读中,提问要适度,科学地预设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必须完成的比较繁重的智力操作任务。

二、培养生疑能力,打破套式化

在阅读教学中,由老师提出问题,意味着“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由老师完成的,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老是停留在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水平上,问题式教学的功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问题式阅读只是一个模式。

为了使问题式阅读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笔者以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笔者认为抓住以下几点做法来培养学生“生疑”。

其一是用点拨的方法,促使学生于无疑上生疑。例如鲁迅作品《故乡》这一篇课文,课文中的闰土有这样一句话:“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在这里可这样点拔:闰土最小的孩子几岁了?这么多小的孩子应该是上学读书的时候,但却要来做劳动帮手,这是什么原因?这么小的孩子都做劳动帮手了,可闰土一家为什么还是吃不够?这么一连串的几个问题,拨亮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立即表露出惊奇的眼神,仿佛在说:原来这一句话里还潜伏着这么多的问题。

其二是不断强化学生的提问动机,养成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形成善于提问的能力。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提问,可以用古今中外学者爱好质疑提问的实例启发和开导学生,使他们懂得质疑、提问不但是好学上进的表现,而且是取得学习进步的关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体味“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古训。另外,教师在对待学生提问的处理上应该是多鼓励多引导,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而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三、激活话语因子,回归真实阅读

文本是死的,问话是要活的,学生要学会质疑,就是要指导学生寻找并激活文本死的话语因子,指导学生完成与作品的对话,让学生主动对作者发问,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发问,大胆质疑。笔者抓住以下几点激活话语因子:

1、从矛盾处寻找话语因子,文章出现前后矛盾,要么是作者的疏漏,要么作者别有用心,抓住矛盾处询问作者,然后从文章中找出这种矛盾的解释。

2、抓住反常处寻找话语因子,作者用词、句反常,要么是作者的失误,要

么是给读者留下的一个明显的话语因子,抓住这些话语,能够与作者形成心的交流。

3、从争议中找出话语因子,有争议的话语往往是作者有意,让学生争论,从争论中明确要点,在交流中体会要旨。

4、从强调处寻找出话语因子,强调处当然是作者为读者留的话语因子,常表现为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章的话语因子是多方面的,通过这些话语因子的寻找与激活,帮助学生主动问话,让学生自己主动去问,这才是我们需要精心设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