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传播学研究的两大流派(终稿)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涵透视:传播与意识形态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异化现象以及人性的贬值,归 根到底都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如果人们要想从 社会束缚下解放出来,首先必须砸碎幻想的锁链,必须摆 脱意识形态的操纵。
大众传播与意识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大众媒介日 复一日传播的大量信息中,无不包含着特定的意识形态的 要素,它们在潜移默化中构筑起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天罗 地网,使人迷失其中,丧失主体意识,心甘情愿地成为资 本主义文明机器上运转自如的匹配零件。
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差异
看待
传统学派
批判学派
资 本 主 义 保守主义者,主张保持资本 持批判态度,具进步倾向
制度
主义现有制度;传播研究贯 批判传统学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
理
穿实用主义、功能主义
场
论Leabharlann 传 播 在 人 “传播中心论”,认为传播是 传播是第二性的
类 社 会 发 第一性的
展中的作 用
大 众 传 媒 不公开承认大众传媒具有控 任何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统治
历史:批判学派的孕育
勃兴:60-80年代 欧洲批判学派崛起的原因 这是传播学研究与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深厚的哲学思辨传统和批判现实传统 欧洲批判学派传播研究是由欧洲传播实践决定的: 更强调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符合学术研究的发展规律 60年代英国的两股学术势力 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派” 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社会-文化”学派
分 侧重定量分析,忽视定性分 重视定性分析,不排斥定量分析,
析 析;侧重实证研究,运用行 定性定量结合;扩大运用各种社会
研 方 为科学的方法;侧重心理学 学的成果,将群体的传通活动与社
究 法 的专题实验和探索
会因素联系考察
方 考察 注重微观分析,偏重研究个 将传播各因素置于一定的社会、政 法 范围 别受传者或小群体传播效果 治、经济制度下考察,全面研究
库利、米德、杜威 、帕克
2.3R.E帕克和李普曼
帕克 《侨民报刊及其管理》 1922 传播: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凭借这个过程,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
度上,个人能够假设其他人的态度和观点;凭借这个过程,人们 之间合理的和道德的秩序能够代替单纯心理的和本能的秩序 1、社会作为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是由个体之间的传播构成的; 2、所有的人类传播都代表着某种交流,这种交流对于所涉及的 个体来说具有交互的效果; 3、传播在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不断改变的个体之间发生; 4、人类传播满足某些基本需要; 5、某种种类的传播随着时间的发展成为稳定的或固定的,因此 代表着文化和社会结构。(源自帕克对齐美尔传播观点的总结) 李普曼: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
与 意 识 形 制人们思想的功能,传媒与 阶级的思想,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控
态
受众是“使用与满足”关系 制的有效手段
传 媒 控 制 丑化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为“集 少数垄断财阀、“实力集团”及其政
权
权主义”,美化资本主义传播 权机构控制传播工具。
制度为“自由主义”
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差异
传统学派
批判学派
2.4芝加哥学派的没落
芝加哥学派重视以资料为基础的个案研究,注 重整体统一的认识社会和进行深度思考。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一个基本的人类过程, 但是他们没有指出今后传播研究要选择的特定 方向。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将传播学的侧重点压缩成一 个个人主义的、短期效果的样式。
3、经验学派
特点: 一、重视经验事实 二、使用统计分析方法 三、实证主义:证实或证伪 四、功能主义 五、注重效果研究
告主的意志 结论:从事着文化产品生产的大众传播媒介与从事着
物质产品生产的资本主义企业一样,在维护整个资本 主义制度中起着重要作用。传播并不是一种满足受众 需要的自发行为,而是一种受到操纵、为统治阶级服 务的自觉活动,它归根结底要受制于经济基础。
内涵透视:传播与大众文化
“异化”: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脱 离生产者、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统治 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帝国主义(或曰媒介帝国主义):从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 视野上,探究西方(特别是美国)传媒运作及其产品对世界格局 和人类命运的影响。
4.4 批判学派批判
只破不立,没有建设性意见; 悲观,看似悲天悯人,却将痛苦留给他人。
本章结束,THANKS
第三章 传播学研究的两大流派
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 V.S
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
本章结构
1、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2、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 3、经验学派 4、批判学派
1、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一个直观的比较,1840年:英国和中国
希腊的酒神和日神 科学主义:科学---进步---发展 物欲幸福 人本主义:精神---价值---人性 自由尊严 中国的人本主义传统:儒、道、佛
2.1芝加哥大学的建立
强盗资本家与大学 芝加哥大学:哈珀与洛克菲勒
2.2芝加哥学派(社会学)
斯莫尔与社会学系:齐美尔的观点在美国 齐美尔重视通过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来进行社会 分析,而涂尔干通过经验研究获得统计资料来 进行,马克斯.韦伯则通过特殊概念来进行。 后来的美国社会学抛弃了齐美尔,追随后两者。 这是造成后来经验学派主流地位的源头。
批判多元观和“广泛的社会合意”——大众传媒是“合意” 的制造者
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力通过“设定议 题功能”得以发挥出来。
内涵透视:传播与垄断控制
阿特休尔:任何媒介都受制于某种权势,都是某种权 势的工具。
批判“所有权分散论”和“管理革命论” 批判“消费者主权”:对传播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是广
文化研究:包罗广泛,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卢卡奇的“物 化”思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 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从法国结构主义的传媒符号分析 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传媒文化解剖,从 D·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到詹明信的“资本主义文化 逻辑”,从吉登斯(A. Giddens)的“现代性”分析到耶鲁的 “四人帮” (保罗·德曼、希利斯·米勒、杰弗里·哈特曼和哈罗 德·布罗姆)……这方面的学术资源异常丰富,浩如汪洋。
教材267页
4、批判学派
4.1 历史发展脉络 4.2 研究内涵透视 4.3 对比经验学派 4.4 批判学派批判
历史:批判学派的孕育
孕育:30-60年代
西方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批判思潮
从莎士比亚到巴尔扎克,从浪漫派到现代派,更 有马克思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深刻批判
批判性研究的发轫——法兰克福学派
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差异
差异: 研究的问题不同 研究方法不同 意识形态倾向性不同
两者所有的不同统统导源于立场的不同和主观 态度的不同。
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差异
传统学派的特征
批判学派的特征
经验的 定量的 功能主义 具体实证的 注重效果研究
批判的 思辨的 马克思主义 广泛联系的 注重控制分析
1、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续)
人本主义作为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内驱力;科学 主义是一种手段。
自然的奴仆----神的奴仆---- (存在主义、精 神分析)科学技术的奴仆(马克思主义)
科学主义重视“如何”实现幸福 人本主义关注“为何”如此结果
2、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
2.1 芝加哥大学的建立 2.2 芝加哥学派(社会学) 2.3 R.E帕克和李普曼 2.4 芝加哥学派的没落
自认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继承者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诺、本雅
明 霍克海默《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37
历史:批判学派的孕育
霍克海默《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立的。本质区别:传统 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帮助社会再生 产过程;而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之外, 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传统理论总是从既 定的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 会秩序相调和的顺从化结论;而批判理论首先是要 破坏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是不真 实的,是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批判理论作为一种 否定的理论出现,传统理论则以肯定的面目出现。
大众文化同整个社会的异化统治相一致,构成异化体 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在这里不再标志为一种富有 创造性的人的生命的对象化,而仅仅体现为对个性的 消灭。不管大众文化的形式如何花样翻新,它们都带 有大工业“批量生产”的痕迹,同类产品缺乏明显差 异。
在大众文化的接受过程中,大众必须强迫自己的意识 在一次次雷同的、机械化的程式里活动,使人在完全 被动的接受中痴呆化。
理 “唯科技论”或“工艺决定 各流派不尽相同
论 论”的变种“传播中心论”, *从资产阶级理论出发
依 并渗透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形 *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
据 而上学色彩
*接近马克思主义观点
批判学派的崛起
三种研究取向:
政治经济学: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分析和揭示传媒 的所有制结构及其与权势集团的利益关系,意在拆穿西方传媒 诸多流行的神话,如客观、公正、多元化、新闻自由等等。
内涵透视: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受商品社会操纵的产物,是同生命的本真 愿望相背离的。
由于大众传媒的兴盛,“粗鄙的”大众文化才得以甚 嚣尘上;大众媒介一方面出于商业动机而对大众文化 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 它不仅在政治上成为操纵意识形态的工具,而且在文 化上也担当着异化潮流的吹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