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经济制度改革与经验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斯拉夫经济制度改革与经验启示
摘要:南斯拉夫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历程,一开始就受到了苏联的强烈阻挠、反对和制裁,然而南斯拉夫的领导人抵制住了国际共产主义的压力,坚持走符合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道路,在政治制度和经济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南斯拉夫首先提出党政分离,支出应废除党企合一、党包办一切的政治领导制度,冲击了经典社会主义中“党国”的传统观念。虽然南斯拉夫的改革最终以解体告终,但是南斯拉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创新,为后面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先例,也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就南斯拉夫改革的相关内容做一点简单的分析,并找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经验启示
一、南斯拉夫改革的起因
南斯拉夫的改革源于二战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当时,苏联企图在政治和经济上控制南斯拉夫,让南斯拉夫在政治和外交上都追随苏联,成为它的附庸。苏联的企图遭到了铁托等南斯拉夫领导人的反对。1948年南斯拉夫和苏联两党发生冲突,两党关系破裂。同年6月,苏联等国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状况的决议》,将南斯拉夫开除九国情报局。之后,苏联和东欧国家运用了“除公开军事干涉以外的全部国家强力手段对南斯拉夫进行攻击”,南斯拉夫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恶劣。
此时南斯拉夫实行小经济的国有化,并加快了农村的集体化进程。然而这种措施却使得生产停滞甚至下降,加上自然灾害和预备入侵的过量军事开支,南斯拉夫的社会产品增长率急剧下降,社会危机突显。为了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南斯拉夫开始“不走寻常路”。
另一方面,南斯拉夫这个国家有其独特的地方。南斯拉夫很小,人口只有两千万,但是民族构成什么复杂。它有六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和国,居住着五个主要民族,同时大量的穆斯林。每个民族的人数都相差不大,没有任何有个民族占据主要人口,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又平衡,在这样一个国家,民族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因此,南斯拉夫一直实行社会主义联邦制,独立、自由、平等在这个国家显现出更大的力量。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南斯拉夫对苏联的控制企图如此敏感,而且南斯拉夫为什么选择自治社会主义道路。
二、改革的具体内容
南斯拉夫的改革可以分为工人自治、社会自治和联合劳动三个阶段。
对于经济改革,在工人自治阶段(1950-1963年),改革的重点内容是企业的管理制度。1950年6月26日,南斯拉夫议会通过了《工人自治法令》,标志着工人自制的开始。企业中开始建立工人委员会,刚开始,工人委员会并没有自治权,仅仅作为咨询机构。1951年底,南斯拉夫通过了《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法》,扩大了企业自治的权限,但是工人自治并没有改变中央集权制。1954-1963年,改革的重点是宏观经济管理体制。1954到1961年间相继出台多部法律,企业可以自主经营,但是收入再分配主要还是有国家掌控,2/3以上的收入需要以税收的方式上交国家。1961年,企业获得了收入分配的自由,但是价格政策和价格制度仍然由国家控制,国家制定了70%以上的商品价格,因此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1963-1971年是社会自治阶段,改革的动机是上一阶段中产生的大量问题,如收入赤字、行业发展不均衡、不合理投资等问题。1965年开始进行全面改革,主要内容有:减少税收,实行新的价格政策,放宽进口限制,减少关税保护,发展企业自有竞争,扩大企业的资金支配权等等。1965-1966年,中央取消了年度计划,中长期计划不对企业具有强制约束作用,国家的经济计划实际与企业的生产营销脱离。这一阶段的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减少了工人自治阶段的大量错误投资,稳定了价格。但是,在此期间经济停滞,就业人数下降,失业率提高,平均增长率降低。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必要的投资资金。银行垄断了社会投资资金,国家过早的放弃了经济建设中的必要指导工作,而自治组织还没有建立健全,使得宏观经济失调,出现大量问题。
1971年开始,南斯拉夫进入联合劳动的改革阶段。南斯拉夫领导人认识到,五、六十年代改革出现的问题原因在于改革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劳动者并没有直接支配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权利。为此,南斯拉夫自治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便要求发展联合劳动组织,让劳动者拥有更多的权利,同时加速经济部门的自治联合。1976年南斯拉夫通过了《联合劳动法》,明确了联合劳动的作用、意义、组织形式和工人的权利以及义务。这部法律标志着南斯拉夫社会确立了联合劳动的原则,联合劳动组织成为基本运行单位,各种形式的联合劳动协调着经济生活中的生产、销售、投资、分配等活动。联合劳动将自治原则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1974年,南斯拉夫进一步将社会计划变为社会自治计划,加强了计划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试图避免宏观经济失控,同时也预防变成中央集权下的计划体制。
三、改革的结果与借鉴意义
70—80年代的改革对南斯拉夫社会经济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国家经济发展
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协调,宏观失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80年代以后,这种现象更加严重,经济发展迅速下降,步入低谷。1981年-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只增长0.6%;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居民的实际收入降至1967年的水平,生活降至1974年水平;通货膨胀明显加快,通货膨胀率分别增到39.3%、30%、58.4%、79.5%;失业状况严重,失业率从1965年的6.5%升至1985年的16%;企业只顾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盲目进行投资,造成许多重复建设和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的局面,致使外债负担沉重。所有这些都给南斯拉夫的经济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恶果,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最终导致了社会危机的全面爆发。
南斯拉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具体原因做一点简单分析:第一,南斯拉夫过早的重视“国家消亡”的理论,忽略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南斯拉夫国家改革理论的主要依据是恩格斯的国家消亡理论。然而恩格斯的国家消亡理论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前提之上的,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据生产资料之后,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渐渐消失,国家开始自我消亡。南斯拉夫的经济基础根本没有达到国家消亡的条件,拔苗助长使得国家的宏观调控没有成效,经济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导,最终出现经济发展不协调,经济衰败的结局。
第二,南斯拉夫处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从经济改革到六十年代,南斯拉夫比较注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改革经济管理制度,有一定的收获。但是之后,南斯拉夫领导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自治体制需要从削弱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开始,经济改革去适应政治改革额需要,如南斯拉夫经济学家所说:“从1965年开始,我国经济发生了不幸的变化,在南斯拉夫,政治始终成了压倒经济的东西。”
南斯拉夫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当然也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其一,否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实行企业自治的经营原则。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要让企业拥有自主权,把企业经营好坏同员工的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物质激励,促进企业生产队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力。其二,强调经济立法,经济监督。南斯拉夫有800多种法律和法令,其中有400多种经济立法,而且一般企业都设有专职法律工作人员,经常研究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令和政策。此外,还有经济联合会协调、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其三,实行市场协调和计划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南斯拉夫最早冲出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有着很大的贡献。
而南斯拉夫给我们的教训也很多。其一,国家对于价格管理要做到张弛有度。南斯拉夫改革初期,国家限制了商品价格,市场不能发挥调控作用,而后期南斯拉夫的通货膨胀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