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发表时间:2010-07-05T10:42:21.06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作者:张显东李冬梅

[导读]

张显东李冬梅

镇赉县中医院(吉林镇赉137300)

吉林省镇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图分类号]R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4-0027-01

目前对带状疱疹治疗方法很多,但其发生长久性的后遗神经痛的比例较高,我们自2004年1月~2010年1月对96例带状疱疹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通过追踪随访,无并发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治疗组96例,男56例(58.33%),女40例(41.62%)年龄12~62岁,平均年龄43.5岁,病轻2~9天,平均5天,对照组84例,男58例(69.04%),女26例(30.96%)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2岁,其病呈皮损分布情况等与治疗组相近,具有可比性。病例未经过其他药物治疗。

1.2 临床表现:好发年龄中老年居多。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制剂者多见。病程一般为半个月左右,好发部位多在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可支配皮肤的区域。皮疹特点表现为潮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群集的丘疹、水泡,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晶亮,严重时可呈血性,或坏死溃疡。皮疹单侧分布呈带状为该病的特点。自觉症状自觉疼痛,剧烈难忍,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表现为感觉过敏,轻触诱发疼痛。疼痛常持续至皮疹完全消退后,有时可持续数月之久。皮疹初起为皮肤发红,随之出现簇集成群的绿豆大小丘疹,1~2天后迅速演变成水泡,水泡沿神经近端发展排列呈带状,数天后疱壁松弛,疱液混浊,而后逐渐吸收,干痼。愈后遗留暂时性的红斑或色素沉积。

2 治疗方法

2.1 心理治疗:带状疱疹的病症特征之一是让人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这种强烈疼痛的刺激使患者情绪紧张,焦虑,异常人格特征,甚至产生自杀倾向,此时初药物及其他治疗外,心理治疗尤为重要,我们让患者认识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疼痛,有助于建立良好心态—放松肌肉—缓解疼痛—放松肌肉—良好心态的良性循环。

2.2 治疗组口服阿昔洛韦片0.8g5次/d,外用三黄散,其成分为黄连20g、黄柏20g、大黄20g、地榆10g、冰片3g,治疗时将上药检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0.8g5次/d,皮损外涂阿昔洛韦软膏,每日2次,7~10天为一疗程,同时观察止痛,止疱。结痂。脱痂时间以判断疗效。

2.3 针灸疗法

2.3.1 取穴: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要一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2.3.2 治法: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阿是穴针法: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觉即可。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余穴均施插捻转泻法,针留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2次。

2.3.3 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著: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分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

3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急性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VZV)引起的一种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病,VZV是一种具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病毒,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或鼻粘膜侵入人体的神经系统内长期潜伏,呈现休眠状态,平时不发生任何症状,当机体内环境发上变化,特别是

正常免疫防卫机制受损伤或受抑制时,便激活VZV,在受侵害的神经内大量生长繁殖,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而发病,该病症多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疱疹沿感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约半数人发生于胸椎神经,亦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呈一侧带状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的正中线,在其病程中常伴有让人难以忍受的神经痛,如果带状疱疹在急性期治疗不当,部分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可转化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此症可引起持久明显的疼痛和烦恼,有文献报道带状疱疹可长达19年之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在无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数为儿童)初次感染此病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此病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可使之再活动并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病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着周围神经纤维而移动至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所特的节段性水疱疹。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半腰龙”,亦称“蛇丹”,其成簇的水疱沿单侧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患者主要感觉为一侧皮损区域明显的灼热感或神经痛,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病毒,营养神经为原则。中医认为治宜清热解毒,渗湿止痛,三黄散中黄连中有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的作用,黄柏有降炎祛湿热,大黄泻火凉血,冰片清热止痛,地榆有收敛作用,诸药合用有较强的清热解毒降火祛湿作用,同时亦有较好的止痛收敛作用,我们采取中医结合法治疗可缩短病程,减轻疼痛,促使疱疹干涸,收到满意的效果,此文的初衷是拓展对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将其发生率降到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