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2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2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2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2、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想还比较幼稚,缺少较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可根据班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在设计问题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如有关文学常识的问题是针对阅读面大的学生设计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部分可交给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辩论部分可交给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等。力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在合作探究中将问题解决,在解决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并结合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③、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导学案为依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

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5 、课前准备

①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熟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习题

②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6、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我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感知文本,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济南冬天温情这一特点,抓住济南冬天主要景物(山和水)进行细致描绘,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接着,我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文本。通过走近“温情”的画面,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从这三个角度体会作者抓住景物主要特征写作。

总之,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感,感中悟,悟中品,品中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7、教学方法

美文诵读法、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个性化自主阅读,做到授之以渔。

8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济南的冬天》

9、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我们这儿的冬天是什么样的?请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然而同在北国,济南的冬天又别有一番风情。让我们走进《济南的冬天》。

(此环节的设置,用一种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方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对比中感知不同地域不一样的冬天,激发学生迫切想要走进文本,去一睹济南的冬天的风采)

2 、出示导学案的主要问题

(1).你对济南这个城市的了解,你对作者老舍的了解。

(2).检查生字词

(3).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朗读给大家听,学生自主点评。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并学会筛选资料,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扫清字词障碍。俗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多读文章。)

(4).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是怎样引出这个总特点的?

(5).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6).文章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7).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

3 、整体感知

师:你对作者老舍有哪些了解?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作者及作品,老师做补充

师:谁能读准以下字词?(多媒体出示课文重点字词,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生:朗读

师: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朗读给大家听,学生自主点评。

生:朗读

师: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

生:从课本第一段的结尾可以看出是——温晴。

师:是怎样引出这个总特点的?

生:通过对比引出。

师:能否具体谈谈。

生: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大风、无重雾、无烈日,引出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

师: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生:山和水。2、3、4、5自然段着笔于山,第六段写水。

师:那大家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生:总分

师: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4 、合作探究

师:济南冬天的山、水各有怎样的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培养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性字词、语句分析总结的能力)

生1:第三自然段写了阳光下的小山,突出可爱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了小雪后的小山,突出秀气的特点。第五自然段写了城外远山,突出淡雅的特点。

生2:第六自然段表现了水温、绿、清的特点。

师:从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呢?选几句说一说,并带上感情朗读给大家。

生1:直接抒情的句子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等生2: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融入于字里行间,可以说是融情于景。

师:下面,我们从三个角度赏析文章,进一步体会作者处处抓住特点写作。角度一:走近“温情”的画面。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你能给每幅画面命名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语勾勒一下这幅图画吗?

生1:我想给这幅图命名为摇篮安睡图。“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生2:我想给这幅图命名为雪后小山图。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生3:我想给这幅图命名为山村卧雪图。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生4:我想给这幅图命名为玲珑水晶图。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师:大家说的真好。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

师:角度二: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从文章中找出有哪些人物形象?

生1:我看到了一个守护摇篮的母亲形象。

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生2:我看到了一个细致周到的护士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生3:我看到了一个健美优雅的女郎形象。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生4:我看到了一个娇美害羞的少女形象。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生5:我看到了一个俏美柔情的女子形象。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献给谁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济南。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生: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师:角度三: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你能学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吗?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给大家。

生: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作者有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师: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5.总结:

师: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6.拓展延伸:

师: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描写以下任一重景物。(春风、夏雨、冬雪、秋霜)

生1:比起东风的暴躁,春风总是绵绵的、柔柔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天是充满希望的,春风也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吹开了花儿,吹绿了青草,吹醒了沉睡的冬天。

生2:评价:他运用了对比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的特点表现出来。

生3:啪啦啦,啪啦啦……听!是谁在唱歌?哦,原来是夏雨在弹奏夏之曲。看!晶莹的水珠在绿叶上跳动又滑落,激起朵朵水花,继而又奔向大地母亲的怀抱。

生4:评价:他将夏雨拟人化,抓住夏雨“晶莹”的特点,从形和声两个角度描绘。

7、结语: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遭遇人生的寒冬。但如果我们能换个视角去看待它,怀揣一颗乐观进取之心,人生的寒冬也会别有一番味道的。祝福大家!

三、课堂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而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在课堂讨论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

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

附:《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发现质疑】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伦.()敦.()暖和.()发ji()看.()护妇镶.()嵌露.()出狭窄.()水藻.()zhu ()蓄cheng()清着.()落.()

2、解释下列词语

空灵:__________ 响晴:___________ 秀气:__________ 贮蓄: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老舍及济南这个城市。

4、整体把握

(1)、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2)、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3)、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温馨提示:抓住重点句子品味)

2、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济南冬天的山、水各有怎样的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温馨提示:抓住文章的关键性字词、语句分析概括)

3、从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选几句说一说,并带上感情朗读给大家。(温馨提示:抓住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

4、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文章描绘了那几幅图画,用小标题来概括。跳读课文,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温馨提示:注意抓住语段中关键词概括,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

5、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想想作者用哪些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为什么?(温馨提示: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

6、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品析。(温馨提示:抓住动词、口语化情感化的词句品味)

【达标检测·巩固拓展】

1、课堂检测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 ),集中突出了冬天里( )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晴的意象。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2、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用一段话描写下面一种景物。

春风夏雨冬雪秋霜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布置预习: (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

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山水喜爱和赞美) 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引导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在朗读中完成目标 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 (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 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课堂教学中,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等。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课件,熟读课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

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北方冬天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浓厚兴趣。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 -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7 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 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 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 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的影响。抗战爆发后,他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 年赴美讲学。1949 年应邀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2.生字生词 济.(jǐ)南伦敦.(dūn)水藻.(zǎo)贮.(zhù)蓄响.晴(xiǎng)镶.(xiāng)边澄.(chéng)清暖和.(huo)髻.(jì)儿晒.太阳(shài) 3.听朗诵,注意字词读音与朗读的节奏。 4.学生诵读,老师从语调、情绪、重音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同时感知文本,体会作者饱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 明确:温情 2.文中通过描绘哪些景色表现“温晴”? 明确: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济南的冬天 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济南的冬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4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5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响晴、温晴。对济南的留恋、喜爱。 2、用横线划出第1段的中心句。结合第1段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个中心句的。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3、阅读第3段,回答: A、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描写济南小雪后的美丽山色。 B、从语段中找出表明作者描写顺序的词语,并判断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空间顺序。 C、划分本段的层次,并归纳各层的主要内容。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优质公开课教案

2 济南的冬天 第1课时 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重点) 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阳光、山、雪、水。 3.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 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4.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5.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明确:(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目标导学二:体会写景技巧 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 3.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济南的 冬天济南的冬天——温晴(对比) 阳光下的老城——暖和安适 冬天的美景雪后的小山——秀美 冬天的水——暖、绿、亮冬天的 济南 第2课时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重点) 2.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难点)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修辞之美 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济南的冬天》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

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完美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设计者:湖北宜昌夷陵区:黄丽萍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设景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好可爱、好可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利用多媒体投示出课题及学习目标,背景选择白雪覆盖的小山,白雪映着红日,营造一个温暖响晴的冬天之景。)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①放师读录音(播放朗读录音,多媒体投示背景,动感播放课文字幕) ②生分成两组比赛朗读

③师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在旁边批注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生小声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 生:讨论交流③④。师归纳文章脉络: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济南的山(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澈、透明) 2、师生同赏 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子填在下表中,并说说用上它们的好处。(开放性题,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处: 拟人句:好处: 3、师生同议 ①分小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 ③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三、写作尝试 ⑴分小组讲述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 ⑵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将家乡最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出来 ⑶评价提高 分组评价,选择最优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四、友情链接 课后在网上查阅老舍的生平及他的重点作品,把它摘下来。查阅描写冬景的文章,每人选择一篇下节课全班交流。 附: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

《济南的冬天》优秀公开课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优秀公开课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呢?生:立冬。 师:对,从今天开始就逐渐进入到冬天。恰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冬天的。是哪一篇课文? 生:《济南的冬天》。(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响亮。不是北京的冬天,也不是祁门的冬天,而是—— 生:济南的冬天。 (师在课题的“济南”下加着重号。) 师:对济南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 (屏显济南简介,要求学生快速默读。) 师:介绍当中有一句诗大家齐读一遍。开始。 生(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师:这句诗要记住了。以后提起这句诗就知道写的是济南。济南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生:被一圈小山围着。 师:课文当中是什么说的? 生:“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师继续检查作者等预习情况。) 师:课上到现在,老师已看出同学们预习做得非常好。下面,老师

就考考你们。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 呢?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生:温晴。 生:慈善。 生:蓝汪汪的。 生:响晴的。 生:没有风声的。 生:下点小雪。 生:水是不结冰的。 (师板书以上词语。)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找的这些词语。“温晴”是什么意思? 生:温暖晴朗。 师:“慈善”是什么意思? 生:慈祥。 师:哦。慈祥,有同情心。那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生:因为济南的冬天不冷,对人很有同情心。 师:“蓝汪汪的”是形容什么的? 生:水蓝汪汪的。 师:水为什么是蓝汪汪的? 生:因为天是蓝的。 师:天是蓝的又说明什么?

生:晴朗,万里无云。 师:“响晴”是什么意思? 生:天空晴朗无云。 师:课文注释中有。同学们预习得很好。这个“响”在这里是表示声音很大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响”的意思呢? 生:这个“响”是用来修饰“晴”的。 师:说得很好。这里的“响”起着加重程度的作用。“响晴”也可以理解为十分晴朗。在文中还有一个含有“响”的词语。 生:响亮。 师:把文中的原句读出来。 生:“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师:这里的“响亮”是什么意思? 生:十分明亮。 师:对。这里是形容热带的阳光光线十分耀眼,不舒服。“没有风声”是在文中哪里? 生:第1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把“声”字圈一下。想一想,“没有风声”和“没有风”一样吗? 生:没有风声是说风很小;而没有风就是没有风。

济南的冬天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_0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十二、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2.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能力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3.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前一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打印好的《清泉赞》及习题设计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2济南的冬天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准确把握济南冬天特征的艺术功力,并感受作者乐观进取和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 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班内展示的学习过程,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朗读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比较阅读法。 1.老舍的画像。 2.济南的冬景照片。 2课时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刚刚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从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新、美、力。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济南的冬天”,欣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笔下淡雅的水墨画——济南冬景图,看一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国冬天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春天在描写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3.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1.分析第1自然段。 (1)探究质疑:第1自然段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①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②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新)济南的冬天优质课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1)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理清脉络。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了解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2、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内容是以大自然为主题的,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和体验欣赏、揣摩课文优美的语言。 3、(1)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优美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教学重点: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握文章中济南的冬天的主要特点。 4、本文的教学主要是面向普通的七年级学生,对于写景抒情的文章已经初步具有鉴赏能力。并且,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喻、排比等写法,为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奠定了一定基础,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闻,体味文章的优美语言,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方法】画面再现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音乐伴奏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了解老舍的平生。 2、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朔风怒号,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在我们的印象里就是既有美丽的雪景,又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不仅没有呼啸的寒风,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

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三、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济南的冬天》是作者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四、检查预习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五、走进文本 (一)通读文本: 1、听音感知,巩固生词,掌握文章大意。 2、再次阅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第一部分(1段):写济南冬天的温晴。 第二部分(2~4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三部分(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二)深入探究 1、思考: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济南冬天的“温晴”。 2、思考: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与北平冬天的多风、伦敦的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出济南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脑海中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景。由此,老舍也是一位丹青高手。而浸透在这般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更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设计思想:阅读如此的美文,对语言的细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体入细微,由语感入体验。可分三步:1、悟到全文塑造的整体景象。2、悟到构筑这种景象的基础――优美的语言。3、悟到作者在这种景象中所浸透的一往深情。 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 2、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冬日济南的一往情深。 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各类资料了解老舍、了解冬天的济南、了解老舍与冬天的济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冷!寒冷!会想到凛冽的刺骨寒风,茫茫的白雪,手脚的僵冷…… 师:是呀,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虽然身处江南水乡,但冬天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师:优美的文章是一杯清雅淡香的茶,是一壶醇浓的酒,越品会越发清香,越饮会越有滋味。今天,就让老师带给头,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端起这杯清雅淡香的茶,掀开这瓶醇浓的酒,细细品味……. (教师带着自己的感悟范读课文,学生分别思考2、3、4、5段,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__”,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冬天的济南像春天,摇篮,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母亲,秀美的图画,优美的山水画,美丽的少女,透明的蓝水晶。 (合并归纳一些类似的看法,集中为“摇篮,画,蓝水晶) 三、研读赏析(1)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针对感受最深的一、二种印象,自由组合,找出课文中描绘这种印象的语句,深入理解,细心品味。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 品味“摇篮” 生:“摇篮”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暖、温馨、舒适的,正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温暖。”济南的人们生活在济南城里,正如婴儿在摇篮里舒适的睡着。 生:这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更能表现冬天济南的暖和和安适。 生:“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从人们的表情也能看出摇篮的感觉。 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既然明天也许就是春天,可见今天的气温也是挺温暖的,或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 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 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 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 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 阅有关的资料,深入了解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的冬天》去领略“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容加以印证。)(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 题: ——课文写了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 述的冬天的主要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下面是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 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

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 澄清(chéng )发髻(jì) 贮蓄(zhù)镶(xiāng ) 着落(zhuó ) 着急(zháo) 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

苏版《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苏版《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文本解读】 〖课文解读〗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龙须沟》。 1924年老舍受聘去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侨居六年后经巴黎、新加坡回国,其间逗留新加坡执教。1931年起,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达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称山东为“Secord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济南的冬天》就是在这段时期诞生的。 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作者匠心有三: 1、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欣赏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2、《济南的冬天》以“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睛代替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尾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 3、《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太秀气的山,小水墨似的山;水是冒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文章的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小】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小】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2. 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3.教学目标: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 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澄清(chéng )发髻(jì)贮蓄(zhù)镶(xiāng )着落(zhuó ) 着急(zháo)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如下: 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 特点,接着把济南与 _____ 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2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2篇Teaching case of winter in Jinan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2、篇章2:《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篇章1:《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湖北省xxx中学陈沛国 教学目标: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切入角度:观察、理解并表现景物之美。 教学程序: 一、导入:老待在磨坪,让人总有几分厌倦。今天,雪

霁天晴,我想跟同学们一道,“走出岩口河,走出南津关”,到山东省省会济南去作一趟免费旅游,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大家可有兴趣? (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品读。 1.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刹那间,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让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捞个大致印象。(范读首段,提醒同学们抓主要语言信息。板书:宝地) 2.我们大老员地跑到山东济南,仅仅这么惊鸿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吗?既然是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就不妨先不紧不慢地来看看济南的山。(板书:山) 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写的山的特点。 ⑴一圈小山——温暖、慈善(比喻、拟人) ⑵ 雪后小山——害羞、秀气(比喻、拟人) 3.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遗憾终生了。走,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看水去! (板书:水) 不知这儿的水,有哪些特色? 冒热气、绿、澄清、空灵(比喻、拟人) 请注意,这水边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有一首诗呢!嘿,这两句好妙!大家愿记下来吗?这两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