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六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 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 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 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 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 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 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 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点评: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
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 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 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 点。

[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 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 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 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 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 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 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 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 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 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 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 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就是把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
过程。 因为新的课程计划都是对旧课程的变革, 这就要求课程实施者必须做出一系列的调 整,包括对个人习惯、行为方式、课程重 点、学习空间、课程安排等进行创新。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课程计划最终要通过教师的教案得到实施。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新课程的意图。
隐性课程包括:
观念性隐性课程(学校的校风、学风、教
师的价值观、教学风格等) 物质性隐性课程(学校建筑、教室布置、 校园环境等) 制度性隐性课程(学校管理体制、组织机 构、班级管理方式等) 心理性隐性课程(学校人际关系、师生心 态、行为方式等)
相比较而言,隐性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
其次,新课程倡导全人教育,倡导建构性
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强调主动 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死记 硬背的机械训练模式。 再次,新课程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三 维目标),强调学习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 性,体现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意义更为重要。它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 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使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 不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是不全面的教育。
(四)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游中央政府编制、
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 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 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列入学校 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 活动。又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 方课程”。 隐性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 的教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 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促进和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又称“非正式课 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 课程相对。
核心课程: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
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 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美国的科学、数学、外语 英国的科学、数学、英语 中国的语文、数学、外语
优点: 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 的适用性 课程内容来自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 学生积极参与,内在学习动机强烈。 缺点: 课程的范围和顺序不确定,学习内容凌乱、琐碎、 肤浅 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统一性受影响 不能充分体现文化遗产,背离家长的期望和高校 的要求
点评: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 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 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 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 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 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 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 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点评: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
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 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 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 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 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 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行为的转变。
[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 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 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 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 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 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 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 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第六章
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它集中 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是 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学校 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将直接影 响乃至决定将要教什么、怎么教。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和工具; 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 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 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 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 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 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 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 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 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课程 目标 的特征
整体性 阶段性 持续性 层次性 递进性 时间性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
教材
教师用书
练习册
说明部分 本文部分
三、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 几何、音乐、天文学) “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 打猎、下棋、吟诗)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过去强调“精
英教育”,现在强调大众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过去过分强调课程的工具 性,强调课程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 社会服务,而现在则更强调人的发展。 在课程目标上,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 能力,现在则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节 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类型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和意图。 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 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等方面期望实 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 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 键的准则。
点评: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 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 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 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 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 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的动态评价。
学科课程 优点: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 缺点: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活动课程 优点: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
的动手操作机会 缺点: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偶然性和随机性较大。
(二)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
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 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 优点: 可以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 克服分科过细的缺点 容易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 实施中的困难: 教材的编写 师资问题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
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 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 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 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 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 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 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活动课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
动” 以活动为中心 以经验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学科课程
目的
活动课程
传递人类种族经验 让学生获得直接经 的精华 验
编排方式 重视学科知识逻辑 强调有教育意义的 的系统性 活动的系统性 教学方式 以教师为主导认识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 人类经验 主导获取直接经验 评价 强调终结性评价, 重视过程性评价, 侧重考察学习结果 侧重考察学习过程
五、课程评价
定义: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
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 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 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 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课程评价的基本类型: 1、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将广义的课程评价分 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狭义的课程 评价等。 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自我 评价和外来评价。 3、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诊断 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或评价反馈策略的不同。 可把课程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 差异评价。 5、根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把评价分为量性评价 和质性评价。
在课程编制上,过去以学科系统为依
据,现在以社会实际为依据。 在知识内容上,过去强调学习各学科 知识的系统知识,现在更强调知识的 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过去强调以教师为中 心,现在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 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 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 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 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 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 了。” 经过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 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 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 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 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 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 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过去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弊端: 教育观念滞后 课程内容偏难
课程结构单一
课程评价一元化
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特
点: 首先,新课改的宗旨在于改变教育教学理 念,重点是转变课程功能,具体目标和任 务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 乏整合的现状,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 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和选择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