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汲取、推敲、根深蒂固、孜孜不倦”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
3.了解看问题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认识本文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富于思辨色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同样一个问题,只要充分发挥创造力,答案就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探究创新奥秘。
二、自主预习
1. 作者资料
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代表作有《当头棒喝》。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汲(jí) 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ī)孜不倦
(2)词语释义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几个问题,找出相关语句。
四、合作交流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呢?
明确:因为事物是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2)人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寻求第二种答案依靠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创造性的思维。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它的观
点的?
明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举例论证)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明确: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明确:关键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他的价值,并锲而不舍的把它发展下去。
五、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的道理,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活用知识的观念等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是社会前进不竭的动力。
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
六、拓展延伸(展示图片,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