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专业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出版专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
执笔人:周蔡敏
审核人:杨军
编制时间:2016年5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数字出版
专业代码:660107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初中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基本学制:三年
三、就业面向
通过对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深度调研与分析,针对出版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行业转型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定位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

(一)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相关行业中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情况如下:
1.出版集团(出版社)、报业集团、杂志社、发行集团的出版物发行营销、编辑校对、编务、出版数据加工、排版与版式设计等工作岗位;
2.民营图书出版公司、民营书店、民营发行公司、民营文化传播公司的出版物营销、编校、编务、出版数据加工、排版与版式设计、媒介专员出版项目策划等工作岗位;
3.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出版物宣传、编校、出版数据加工、排版与版式设计、文案策划等岗位;
4.数字出版企业的网页设计、网络编辑、出版数据加工、排版与版式设计、网站运营等工作岗位;
5.企事业单位官方网站、信息部门的网络编辑、网站运营等工作岗位。

(二)工作岗位(群)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数字出版专业就业岗位与专业能力要求
四、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总目标
本专业立足传统出版,紧跟数字出版发展,主要面向出版社、报刊社、民营图书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数字出版企业、书店、网站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的编辑校对、出版物营销、排版设计、数据加工、出版项目等职业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等新闻出版职业综合素质,既熟练掌握传统出版规范,又熟悉数字化内容制作工作流程和相关技术,具备一定数字化营销能力的技术技能型出版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能力
具有文字编、审、校能力。

即具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文字校对、稿件审读和编辑加工、应用文写作、新闻采写、项目书撰写能力;
具有出版物市场运作能力。

即具有市场调查、市场观察和市场开拓、出版物营销渠道开辟、出版物销售与管理能力;
具有数字出版技术运用能力。

即具有运用数字出版技术、使用各类出版软件的能力;具有进行网页设计制作、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制作、出版数据加工、数字化营销等能力;具有协调网站运营能力;
具有组织沟通能力。

即具有客户联系、组稿、作者队伍管理、选题实施、营销活动实施等能力;
具有策划创意能力。

即具有选题策划与创意、版面(栏目、板块)策划、出版活动策划、出版项目策划等能力。

2.方法能力
具有资料收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力;
具有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和自我拓展学习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具有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独立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和一定的项目开发能力;
具有自我安全保护和紧急情况处理的应变能力。

3.社会能力
具有良好的新闻出版导向意识、把关意识和法律素养;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意识;
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项目执行能力;
具有从事相近专业工作和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
具备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

五、毕业条件
1.学生思想品德良好;
2.参加规定课程学习成绩全部合格,修满131.5学分。

在学校“课证结合、以证代考”政策指导下,参加英语应用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证书,可以直接取得英语、计算机及普通话课程的学分;
3.学院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取得学校认定的职业资格证或以下3门职业资格证,可替代对应课程的考核,直接取得相应学分。

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数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六、教学进程安排(一)教程安排表(见表3)
(二)学习进程表(见表4)
表4 数字出版专业学程表
七、课程介绍
(一)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本专业核心课程为《校对实务》《图书编辑实务》《网络编辑》《交互式数字出版物的设计与实现》《新媒体营销》。

1.《校对实务》课程介绍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4个模块:1.校对基础知识;2.校对的技术和方法;3.校对基本规范及常见错误辨析4.各类出版物的校对。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校对的程序、要求和方法;掌握校对符号的使用方法;理解和掌握出版物中的文字、词语用法、语法规范、标点符号用法、量和单位的规范用法、数字用法的规定、版面格式规范,以及出版物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方面的规范要求等;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校改出版物中的相关差错。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参与完成真实的或仿真的书报刊以及数字出版物的稿件的校对任务,掌握各种校对规范,掌握处理稿件疑问差错的技巧,体验校对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提升校对职业技能。

2.《图书编辑实务》课程介绍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8个项目:1. 图书的分类和图书编辑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社会功能;2. 图书信息采集的渠道、方法,信息处理的方法;3. 图书选题策划的内容,书名的策划,附加值的策划,选题策划方案的撰写要求;4.作者队伍建设的方法,图书组稿的准备工作,组稿的方式方法及组稿的落实;5.图书审稿的方法,审稿报告的撰写技巧,出版合同的签订要求和注意事项;6.图书编辑加工的内容,书稿形式和技术性加工,辅文和图稿加工;7.图书发稿手续办理,书稿校对;8.图书宣传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图书宣传材料的撰写。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图书的分类、简要发展历程、发稿的程序和选题申报;理解审稿的制度、编辑、作者、读者的关系及处理;掌握选题信息的采集途径、选题策划的方法、组稿的方式和方法、审稿的方法、编辑加工整理的技巧和方法,稿件整理和发稿的方法;能解决编辑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熟悉常用编辑应用文的撰写方法、能够进行图书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会进行选题策划、组稿、审稿、书稿编辑加工、稿件校对、出版合同签订;
本课程通过参与完成真实的图书编辑各项工作任务,体验现代图书编辑人从选题策划到营销图书的全过程,感知现代图书编辑人的工作乐趣和行业、企业对编辑的素质要求;了解编辑过程的各环节及其相互联系,逐步具有获取新知识及信息处理能力、策划创意能力、编校能力、图书编辑应用文撰写能力。

3.《网络编辑》课程介绍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7个教学情境:1.网络编辑概括;2.网站/栏目定位;3.非
原创内容编辑4.原创内容编辑;5.专题策划与制作;6.网络推广;7.网页设计。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网络编辑工作的特点和职能,熟悉网站规范;了解网站/栏目的概念和分类标准;掌握网站/栏目定位的各种元素;能灵活运用网站/栏目定位方法,找准网站/栏目的定位;了解网络信息采集的渠道和原则,掌握信息分类和信息加工的方法;能准确查找网络信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了解网络原创内容的形式和来源,掌握实地采访、网络稿件撰写及专题策划制作的技巧;能撰写原创网络稿件,策划并组织实施网络专题等;了解网络推广的一般形式,掌握网络互动、推广的技巧。

本课程通过角色扮演(分组担任网站栏目编辑)的方式,亲历网站栏目建设工作的全过程,积累网络编辑信息采集、素材处理、稿件优化的技能,提高新闻敏感和价值判断能力;通过独立探索与团队分享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网络信息编辑加工、网络频道及活动策划、网络专题策划与制作、其他网络内容建设项目、实施网站内容建设与形式设计、网站推广能力。

4.《交互式数字出版物的设计与实现》课程介绍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6个项目。

1.认识电子书;2.素材收集与处理;3.word排版与版式设计;4.主流格式电子书的制作;5.电子书的发布与版权保护;6.电子书的推广与传播。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数字出版企业的工作流程;熟悉交互式数字出版物的设计与实现的基本过程;掌握电子书制作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具备电子书软件操作能力;能按照数字出版的企业标准完成出版数据加工、排版等岗位上的电子书制作、传播、推广任务。

本课程通过参与数字出版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体验职业岗位的真实项目运作,感受数据加工、排版等真实岗位工作中的具体要求,从而能熟练运用探讨电子书信息采集编辑加工、版式设计、格式转换、发布推广等实际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必备技术。

5.《新媒体营销》课程介绍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7个模块:1.认识新媒体营销;2.互联网营销;3.人际索引营销;4.数字视频营销;5.SNS营销、论坛营销;6.移动和户外新媒体营销;
7.电子商务平台营销。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的主要载体,把握数字营销的本质;把握新媒体各种类型的内涵、传播特点和可利用的营销方式等知识;掌握新媒体平台的营销策略;掌握新媒体营销宣传广告的制作和投放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通过参与各种真实项目,使学生关注和认识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成全媒体营销的理念;能够专业地认识新媒体营销平台、工具的内涵和数字营销
的本质;能够有效地运用新媒体的各种平台进行出版物营销活动。

(二)第二课堂课程结构介绍(见表5)
表5 第二课堂课程结构表
(三)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介绍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根据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了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1.明确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
按照学生就业从基础岗位到提升岗位所需要的岗位特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基于“出版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社”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支持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出版技术领域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能在数字出版领域从事文稿编校、出版物营销、排版设计、出版数据加工、策划编辑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本专业按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必备的专业技能,依据出版行业岗位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设置编校、营销、数字出版物制作与传播等三个模块
课程,不同模块体现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教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每届学生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展开综合实训、进行毕业设计、组织顶岗实习,同时举办专业技能大赛。

这些活动都是基于真实项目开展,与课程设置、能力要求紧密结合,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3.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专业教学围绕各种出版项目的运作开展,出版项目包括模拟项目(由校企双方根据出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要求共同设计的仿真项目)、真实项目(移植于出版企业实际运作过的商业项目)、商业项目(当前面向市场承接的、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项目)。

利用选题策划、书稿编辑加工、报纸期刊编辑制作、电子书制作与传播、出版物数字化营销、网络出版物编辑等模拟出版项目实现产学结合。

利用引进数字时代出版设计有限公司等的一系列图书的编辑校对、《爱你》杂志社、《高中生职教创客》杂志社、三湘都市报等紧密合作单位的真实项目实现工学交替。

与湖南天闻数媒出版有限公司、湖南教育书店、湖南教育新闻网、湖南地理地图网、湘房网、湖南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企业微电影制作、开福区政府的《开福建设》等校外合作企业的商业项目实现顶岗实习。

4.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本专业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校内实训基地从满足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出发,重点建设全流程数字出版实训室等5个实训室,并以此为依托,建成并运营“校园数字出版平台”,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撑;校外实训基地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教育书店等多家企业,这些实训基地既让学生真正掌握工作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又了解了市场前沿信息和行业发展趋势,为顶岗实习和校企合作搭建资源与技术平台。

八、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

以图书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出版物营销、数字出版物制作等综合出版项目为载体,根据岗位实际工作流程的特征和要求,设计教学情境,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操作真实或仿真出版项目,体验出版工作内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内化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策划创意、文稿编校、出版数字技术运用、出版物营销等能力,并形成可供校企共同评价的实训成果,实现知识、技能与出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

(2)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真实或仿真实训环境,做到实训环境企业化。

利用《行知》等实践教学资源,以校企共建的校园数字出版社、校园数字出版平台和出版企业提供的出版全流程真实工作环境为实训平台,实施课程教学、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3)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创造条件,普及多媒体教学。

精心开发制作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训素材、实训教学实例(案例)、思题、实务操作题考,逐步实现立体化教学。

二是利用网络资源,扩展教学时空,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

引进网络优秀教学课件或教师制作相应课件,将教学信息如文字、图片、图形、动画、视频等组成超媒体文本并广泛运用于教学中。

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师生通过建立班级QQ群、“学习共同体”QQ群、学生个人网上空间、教师个人网上空间、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网上答疑、远程教学、在线提交作业、问题讨论等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主动性学习。

在课程学习中,特别是在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项目实训时,要求学生将本门课程(项目)学习中所做的工作总结整理成个人“文件夹”,并进一步制作成小组“文件夹”,利用个人网上空间、校园数字出版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不断扩大师生交流渠道,进行互动学习,这样师生之间、不同学生之间可以跨时空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评价。

(4)通过构建“编辑部”“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按照出版物编校、数字出版物制作、出版数据加工等教学任务与实训项目中的学习单元,建立出版物信息检索、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编校加工、营销推广等“学习共同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共同体”中扮演不同角色,主动学习,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并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实习之中,以适应现代出版企业市场化运作带来的能力与素质新要求。

2.教学组织形式(见表6)
“出版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将三年六学期分为三个阶段,采用分段、分层次、循序渐进的方式,围绕职业岗位,进行职业基本素养、专业单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顶岗能力的培养,突出体现数字出版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以螺旋式提高的过程:
第一阶段:第1~3学期,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单项能力。

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行业通用能力课程及部分岗位特定能力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出版职业道德、出版责任意识,培养专业单项能力,如信息采集能力、文本写作能力、文稿编校加工能力、营销推广能力等,
使学生初步具备出版人才必需的导向把关意识、人文素质、写作能力、编辑加工能力、数字化传播能力和市场理念。

经过该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出版企业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形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雏形”。

第二阶段:第4~5学期,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在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出版企业人员从事编辑、校对、营销、数据加工等工作岗位所需能力,在校园数字出版社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特定能力课程及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了解出版生产过程,掌握岗位核心技能,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本阶段采取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现场教学的形式组织教学,按学生不同的兴趣和专长,将其分配在不同的项目部,在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实行项目责任制,进行生产性实训和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让学生在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中培养专业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构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阶段。

第三阶段:第6学期,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长和顶岗能力。

在这一阶段,根据学生职业专长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岗位工作与企业文化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

主要通过让学生到行业、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习,或在校内实训基地承接商业项目,使其在真实的环境和任务中完成技能融通、能力进阶,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通过落实学校制订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方案》《学生工学交替实施管理方案》等制度,采用灵活多样的弹性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分组教学、复班教学以及分段、集中教学等各种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教学方式,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同时进行,并结合实训项目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每阶段都将理论教学融入出版项目之中,一方面,打破传统2
学时教学时段授课模式,按照完整的出版项目教学特点、兼职教师的教学时间要求和课程类型,采取集中式、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运行模式开展教学。

如以一本图书出版项目、一套出版物的发行营销、一本电子图书的策划制作等出版项目周期为教学时段安排的依据,开展项目教学。

另一方面,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引进出版企业部门制“项目责任制”考评方式,让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绩效挂钩。

引进出版企业部门制“项目责任制”考评方式,让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绩效挂钩。

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落实学校制订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方案》《学生工学交替实施管理方案》等制度,采用灵活多样的弹性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分组教学、复班教学以及分段、集中教学等各种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教学方式。

表 6 数字出版专业课程执行计划表
九、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鼓励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

根据国家试行从普通高校专科层次(高专和高职)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进入本科教育学习(简称“专升本”)和自学考试有关规定,本专业学生继续学习的渠道有长线自学考试、短线自学考试、专升本三条渠道。

主要专业面向为编辑出版学、新闻学等。

十、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本专业学生除了参加课程学习、课外实践等活动外,还应加强对出版专业相关经典著作和最新图书的阅读,从阅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推荐阅读书目(见表7)。

表7 推荐阅读书目一览表
附件1:数字出版专业课程建设分析表
表一:课时与学分结构比率表
2、凡是画“——”处,表示不需要计算;
3、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指除通识课程外的专业课程中,B类课程的实践部分与C类课程。

其中,B类课程的实践部分学分按比率兑换;
4、以上比率均为百分比。

注:1、以上统计为专业课程,不含通识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