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综述与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综述与案例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奇瑞汽车公司以及北京同仁堂集团对外直接投资成功案例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中国各企业由于其在行业种类、企业规模、经营管理模式等各方面均有差异,因此具体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动因与成功优势表现也各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甚至是所属行业的更好发展,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
关键词:中国企业;投资行为;跨国并购;国际化;奇瑞汽车;同仁堂集团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13-03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现状
(一)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
早在1998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所谓“走出去”发展战略,是相对于企业生产与市场仅仅面向国内而言的。
“走出去”发展战略,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2001年,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被正式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走出去”的范畴包括三个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
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
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往往被看做“走出去”的代表形式。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
2002~2005年的四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65.6%,2005年的流量比上年增加1.2倍,首次突破了百亿,达到12
2.6亿美元。
截止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73
3.3亿美元。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了快速发展的进程。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并未能阻止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
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五位,截止到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457.5亿美元;而在2010年更延续了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16.3%。
不过,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总体偏小,而目远远落后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2.跨国并购逐步成为我国企业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2005年中,企业通过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为65亿美元,占当年流量的一半。
2006年跨国并购依旧活跃,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达47.4亿美元,占同时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36.7%。
2008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额达到368.6亿美元,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额增至431亿美元。
由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交易规模和交易量的不断增加可见,跨国并购已备受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中的青睐。
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趋于多样化。
据商务部《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及德勤于2009年11月发布的名为《中国崛起:海外并购新领域》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01~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于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以及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等各个产业。
2009年的1~3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流向能源、矿产和公共事业领域。
总体来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从一般出口贸易、餐饮和简单加工扩大到营销网络、航运物流、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众多领域。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鉴于国外主流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中国的特定国情,也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状况,我国学者纷纷开始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关于我国企业fdi的理论探讨。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理论。
吴先明(2003)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归为4点:寻求新的市场机会,绕开贸易壁垒,跟踪先进技术,获取短缺的原材料。
章海源,王海燕等(2006)的问卷调查表明,中国企业积极开展
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有5个方面: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新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战略发展需求。
代中强(2008)通过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得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主要由企业的所有权(技术)优势、经济发展和规避贸易壁垒等因素推动所致。
刘阳春在提出一系列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假设后,通过对87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得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重要的驱动因素,实施公司扩展战略与寻求市场是两个重要的动机,同时,寻求自然资源和克服贸易壁垒是第三位的动因。
丁祥生(2009)则通过分析,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两类:一是利用已经具备的优势来获取利润;另一类通过投资来获取利润。
指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优势为根本目标,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威胁,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理论。
章海源、王海燕(2006)的问卷结果显示,成本优势、商品质量优势和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更优越的营销策略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优势。
王其辉指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表现在6个方面:大中型公司的所有权优势,小型企业比较优势,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中国的特殊产品和特有渠道,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
丁祥生(2009)则是通过将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
国家之间的比较,得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具有大规模低成本制造技术,市场定位能力,市场销售能力以及局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不足
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实
施“走出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重大。
然而,由于这些研究大多是在西方经典的fdi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纯粹的数学方法和逻辑推理得到的,而在对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实证调研分析还不够充分,因而也许和实际情况会有一定的偏离。
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案例
由于中国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规模各异,涉及到的行业宽泛,加之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区别,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动机与优势因素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就以中国企业中成功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若干案例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进程中的动因与优势。
(一)奇瑞汽车公司的国际化之路
1.奇瑞汽车的国际化道路。
(1)由小规模出口到海外建厂。
自2001年第一批汽车出口叙利亚以来,奇瑞汽车的海外扩张的步伐就未停止。
在“打造国际品牌”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奇瑞已在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伊朗、埃及、马来西亚等地建立了12个海外工厂,并有4个海外项目正在实施中。
不仅如此,奇瑞还建成了由1000家销售服务网点组成的
海外营销服务网络,都有力地支撑了奇瑞海外市场的销售,成为其海外市场扩张的根据地。
奇瑞已经成功打开了东欧、东南亚、南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市场,销售遍布80余个国家和地区。
(2)国际合作。
奇瑞不仅重视海外工厂的建设,同时很重视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技术合作。
为了迅速地掌握先进的技术,奇瑞公司与奥地利avl、美国江森集团、美国ppg集团等企业合作,成功地整合了世界的先进技术。
同时,与美国江森集团这样的全球专业汽车内饰系统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佼佼者的合作,不仅使奇瑞汽车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更加完整和系统化,也将大大增加奇瑞汽车整车的国际竞争力。
2.奇瑞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成功因素。
(1)奇瑞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第一,海外建厂,规避贸易壁垒。
出于对本国汽车产业的保护,一般国家对整车出口会设立较高的关税,很多世贸组织成员国对整车和零部件实行不同的关税税率,有些国家甚至设置严苛的技术标准来阻止外界对本国市场的入侵。
种种贸易壁垒导致奇瑞公司加速了海外建厂的进程,从而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据地。
第二,“零汽车产业国”吸引,扩大市场份额。
在巴西埃及等国家,由于其本国没有或者汽车工业很弱,故政府对外来投资比较重视,也不会担心外来的汽车企业会影响自己国家的汽车工业,所以一般会给予比较优惠的政策。
这些“零汽车产业国”优惠政策的吸引,也是奇瑞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动因,同时还可以达到扩大市场
份额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第三,通过国际化的资本技术合作以获取新技术,培养优秀人才,也是奇瑞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动因。
奇瑞公司很重视技术研发。
奇瑞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如与avl公司的合作,可以全程参与开发设计,迅速掌握先进的技术,培养自己优秀的研发队伍,使自己具备研发发动机的能力。
(2)奇瑞汽车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因素。
第一,以低价位汽车进入,利于打开市场。
奇瑞汽车公司以价格相对较低的小排量汽车开始进入低端市场,以低于合资公司同类产品30%的价格突破产品差异化壁垒,创造出了由低端到高端的差异化的汽车品牌。
这是其退汽车公司成功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之一。
第二,较低成本带来竞争优势。
奇瑞汽车公司较低的成本,为奇瑞汽车公司带来了市场竞争的优势。
据资料显示,奇瑞汽车公司组装线工人的月工资约为132美元,以该公司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计算,每小时的平均工资仅不到83
美分。
第三,奇瑞汽车对外直接投资恰当的区位选择。
奇瑞汽车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很有远见。
在开拓市场上,奇瑞以准入度相对较低、市场开发难度较小的中东、亚太市场为主,为其海外运输作业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将重点放在了没有本国汽车产业的国家,有效的规避了贸易壁垒;奇瑞还将海外工厂建在具有重要地理优势的国家地区,如拥有潜力巨大消费市场的伊朗,唯一横
跨亚欧大陆汽车市场的土耳
其等。
第四,坚持自主研发与创新。
奇瑞公司十分重视技术的研发工作,每年将销售收入7%的资金投入产品的研发,在汽车的设计、底盘、电器、发动机等产业关键环节与国际一流公司及高端汽车技术人员合作研发,博采众长,力争创新,培养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同仁堂集团跨国投资的成功实践
1.同仁堂的对外投资道路。
(1)北京同仁堂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实现。
早期,尽管同仁堂的产品在日本、东南亚已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产品的出口地域局限,销售量小,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1993年同仁堂成立集团后,获得了独资进出口、直接开展门诊服务以及全方位的营销权,并于香港首次登陆。
其“保存传统精华,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理念,为其进一步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打入欧亚市场。
继香港设立分店后,同仁堂便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
与和记黄埔企业的合作,使得同仁堂顺利地打入了欧美市场。
这次合作不仅使同仁堂充分利用作为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的香港的地位和优势,全力进军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同时还可使之树立国际品牌,规避国际风险,为进一步的海外投资打下了基础。
自同仁堂获得独资进出口经营权后,其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市场份额也不断
扩大。
2.同仁堂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成功因素。
(1)同仁堂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第一,走向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老字号,同仁堂药店在中国已经占有了较大的市场,将企业推向国际化,扩大市场份额,便自然成为了同仁堂集团继续向前发展的目标。
第二,提升品牌知名度,将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同仁堂积极借助海外市场渠道,不仅可以提升其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也可以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奇葩的中药文化推向国际市场,促进中国传统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2)同仁堂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因素。
第一,投资区位的准确选择。
中医药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产业,其民族文化色彩亦十分浓厚。
因此,要想能够成功实现跨国经营,对于不同文化上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
同仁堂在对外投资时,首先选择了与本国文化差异较小的东亚、东南亚市场,并以与中国大陆文化最接近的香港为始入点,避免了明显的跨文化风险,然后逐步打开欧美市场,是十分明智的
选择。
第二,利用中药相对优势,以中国特色文化营销。
相对于西医药而言,传统的中医药确实有其相对优势。
中医在许多疑难杂症中都展示出了其特殊的优势。
而对于民族特色鲜明的产品,在全球的营
销过程中必须保持其特有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
同仁堂采用“标准化战略”,在香港、泰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办的分店都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北京同仁堂”风格,引来众多仰慕中国特色文化的消费者,效果相当不错。
(三)案例总结
通过对奇瑞汽车公司以及北京同仁堂集团对外直接投资成功案
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各企业由于其在行业种类、企业规模、经营管理模式等各方面均有差异,因此具体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动因与成功优势表现也各有不同。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企业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甚至是所属行业的更好发展,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
参考文献
[1] 王恕立,卢平.发展中国家fdi理论的发展与对中国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6).
[2] 梁艳.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与我国的应对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02.
[3] 宋维佳.基于fdi的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009年全球第五[n].上海商报,2010.
[5] 孙强.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6] 丁祥生.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优势、动因与战略选择
[d].南开大学,2009.
[7] 王其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特点与问题[j].国际经济合作,2004,(3).
[8] 刘阳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8,(3).
[9] 于艳琪.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之路——以奇瑞汽车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10] 赵城.奇瑞汽车公司的国际化研究[j].安徽财经大学铜陵学院学报,2010,(3).
[11] 张本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产业国际化.
[12] 孙蕊.浅析同仁堂跨文化营销理论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08,(7).
[13] 裴长洪,冯雷.中国国际商务理论前沿(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 裴长洪,冯雷.中国国际商务理论前沿(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5] 郑磊.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与理论新视角.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