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案例的选择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杨成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新一轮中职德育课课程改革的深入。
如何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如何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如何达成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值得每个中职德育教师关注和思考。
在新课改背景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也应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杨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职高计算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2.多模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基于国际商贸人才培养
3.职高计算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分析
4.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拓展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5.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教育改革背景和中职德育课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特点,探讨了其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施策略和对学生的影响。
着重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提升中职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最后总结了案例教学法对中职德育课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作用与意义,为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中职、新课改、德育课、案例教学法、教育改革、学生影响、综合素质、意义、发展展望、总结。
1. 引言1.1 教育改革背景教育改革背景指的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改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为了适应这一教育改革的要求,中职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改变。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职德育课程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1.2 中职德育课现状中职德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中职德育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职德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一些学校将德育课程当做填鸭式的道德课,只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
这种方式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一些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模式,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和接受,导致效果不佳。
中职德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初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在文章介绍了当前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德育课教学现状,概述了案例教学法,并探讨了其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及实施步骤。
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在探讨了中职德育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教学现状、应用、实施步骤、效果评价、意义、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改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德育课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效果,以期为提升德育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探索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路径,为未来的中职教育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通过对德育课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案例教学法的概述,深入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情况及实施步骤。
旨在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在提高学生德育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中职德育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探讨未来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方向,为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德育课教学现状分析德育课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当前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枯燥的特点,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情况。
新课改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以《经济政治与
职业教育新课改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文/李荣波摘要: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启发性,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经典案例的运 用。
随着中职德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中职德育课《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能使学生思维进行碰撞,通过碰撞与思考,把德育知识同中职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既学会 了学习,又学会了生活。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德育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职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需要贴近与我们生活息 息相关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现象才能理解和运用。
“案例教学法”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思想 和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感知阶段:感知阶段也称为导入环节。
教师呈现案例, 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 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热情。
通过提供案例,将学生自己的生 活经验或者有关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促进学生智力、 情感和态度不断发展。
比如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一课中,教 师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讨论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件。
教师引入轰动全国的“大连獐子岛黑天鹅事件”。
那些来自獐子岛地区的学生们根据家乡企业发展出现的问题,纷纷表达自 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带领大家分析现象以及背后存在的问题,共同思考獐子岛渔业集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探讨企业经营成功的影响因素做好铺垫。
二、 理解阶段:导入新课之后,学生在感知课程内容的基 础上,通过鮮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把感知的内容同课程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科学的概念。
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尝试性分析和探讨,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进而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对所学东西达到全面、本质的认识。
比如,《透视经济现象》一课中,学生在了解了商品的概念之后,教师提供案例故事“超市里的故事”,并投放大量的 案例词汇,让学生结合“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核心概念, 从交换关系以及劳动产品两大关键词来对比、分辨哪些是商 品,在案例情境中强化对新知识的巩固。
新课改理念下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改理念下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设计引人注目的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师应站在课改的前列,从课堂教学设计做起。
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德育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德育课程的几种设计策略。
1 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
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
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学习,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发展。
二是师生角色的转换。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促进者。
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建构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1.1 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的更为突出。
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愉快、和谐、自由、坦然的教学氛围,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1.2 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
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
因此,设计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得是否合理、科学。
问题哪里来?一方面来自于教师。
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且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还要有梯度。
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职德育课程设计分析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职德育课程设计分析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新课程改革方案被推出,目的是改革当前借鉴西方学校体系而实施的教育体制。
新课标通过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学生特质,在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培养更加全面、多元化、具附加值的人才。
在新课标理念下,中职德育课程设计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重要帮助,本文将对中职德育课程设计进行浅谈分析。
一、一般性理解中职德育是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它是在新课标理念下,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基础,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国家人才素质建设的重要途径。
德育课程是指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任务、德育方法、德育评价和德育实现的过程中所开设的一系列权威课程。
德育教育应该包含自我修养、家庭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等不同方向的培养,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操守,并能够正确地引导自己的行为,以达到快乐、生活有意义的目的。
二、新课标理念下中职德育课程设计分析1. 设计目标中职德育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自我修养、家庭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等方面的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对职业竞争和社会压力,在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各项事业,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职生因年龄较小,接受过程要尽可能的做到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同时,课程开设时不能只注重表面装修,而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生思考、品德观念和情感认识,如:要让学生明白金钱购买不来的人际交往感受、带来的伤害和失落。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份地位和家庭背景应该如何选择人际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公共道德规范的必要性,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各种职业需求和社会竞争。
同时,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包括采用规范的学术方式、遵守知识共享原则等,从而能够正确、健康地对待学业,积极发展个人潜能,为之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7.新课改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课改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践,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新课改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即引进来,变小课堂为大社会,走出去,把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职;新课程改革;中职德育课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把中职学校德育课内容确定为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选修课为《心理健康》课程,使德育课教学内容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这次德育课课程改革还要求德育课教学方式方法必须与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这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要转变旧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加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引进来,变小课堂为大社会教育不是条律,教学模式应该创新。
开放性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性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创设和运用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改革的一项迫切需要。
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进行深刻的探究,捕捉与教材相吻合的社会热点或与学生将来的职业有关的实际问题,并把它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把小课堂变成大社会。
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讲到“展现自己的职业风采”时,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招工洽谈会”,把人才市场搬进课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招聘者和求职者的不同角色,让学生自拟《招工简章》和《个人推荐表》,通过交流洽谈,最终签订《劳动合同书》。
其中有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把书面材料用电脑排版后打印出来,有的学生在面试中用流利的英语口语、日语口语来表达。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教学须“融理于情”共4页word资料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教学须“融理于情”一、引言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学校培养具有职业道德、法律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思想品德的人才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
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教育部门又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并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对于教师来说,将德育教学“融情于理”才能实现改革的目标,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教学“融理于情”的必要性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德育知识的灌输,不仅不能使他们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还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憎恶感。
一方面,从教育本身来说,人的需要和精神得到满足时,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
而德育教育者没有展现出德育教学内容的真实和美感,就无法体现出教学的价值,进而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所以,面对情感世界较为复杂的未成年人,德育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德育教学。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正处于渴望独立的年龄阶段,所以他们的自我控制力较弱,情绪也会因个人需要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而发生变化。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会对他人的言语和观点产生强烈的质疑,并按照自己的观点认识社会和他人。
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必须了解学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进而做好学生情感世界的探索,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
而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德育教育本身还是受教育者本身,都有情感上的需要。
因此,教师想要顺利地展开教学,就要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的特殊需要,从而在情感沟通的过程中进行道理的传达,最终达成德育教学的效果。
三、德育教学“融理于情”的方法探讨教师在展开德育教学时,需要利用情感来与学生进行沟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育教学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情感处理上,而忽略了教育的本来目的。
所以,教师要掌握好德育教学“融情于理”的方法,实现德育教学的价值。
中职德育课上有效实施案例教学word精品文档4页
中职德育课上有效实施案例教学作为职业中学校的一名德育工作者,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课堂实践经验,在德育课堂上引入了案例教学法,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通过启发、讨论、探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
本文将通过在课堂中的实践,谈谈对案例教学法的一些认识。
一、案例的收集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要求我们事先阅读多种案例,从中精选一些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最好是学生身边的或是学生亲身的经历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讨论。
而且,在进行案例收集时,可采用如下途径:(一)收集身边的案例生活实践是收集案例的最佳渠道,在经历具体案例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案例的细节,体会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细微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生动、形象、细致地讲解,使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搜索收集网络信息非常大,更新非常快,是教师高效备课的理想渠道。
通过一些相关的网站搜索相关案例,效率很高,并容易找到刚刚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电视、广播是普及率极高的普通媒体,而且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特点,从中开发与收集的案例往往能体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德育发展的倾向,甚至误区,与中职德育教学紧密结合。
(三)利用好教材中案例中职德育教材中有许多精选案例,每一个案例中都包含着很多的内容,并且和教材中的许多教学内容相关联。
二、选择案例案例教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
(一)选择案例要有针对性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的使用时机和方式也就会有所差异。
有的案例是为了导入新课,这就要求使用的案例要精彩有趣,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选择的案例要具有生活性生活中的事情往往是人们比较关心的。
案例教学法在农村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课 堂 教学 是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中心 环 节 。 在 德 育 课 堂 中 教
师实 施 案例 教 学 应 做 到 以 下 几 点 : 1 . 导 读案 例 . 自主 质疑
教 师 在 讲 授 案 例前 布 置 学 生 阅 读 案 例 材 料 , 提 供 一 些 资
料或提示查 找必要的信息 , 并引导学 生积极地思 考 , 初 步 形
内容 , 并 加 深 了 理解 。
2 . 合作交流 。 进 行 探 究 教 师 根 据 学 生 的 不 同 特点 ,将 全 班 学 生 分 成 几 个 小 组 。
变革 , 是 一 种 创 新 性 的教 学 实 践 , 所 追 求 的 是 一 种 新 的 课 堂 教学结构 、 学 习方 式 。 其教学程序一般分成三个阶段 : 定 向一
成 关 于 案 例 中 的 问题 的原 因分 析 和 解 决 方 案 。例 如 . 笔 者 在
进行《 职业 生涯规划》 第 三单 元 “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目标 与 措 施 ” 的教学 时 . 首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首案 例“ 新 生 活 从 选 定 方 向 开始” . 学 生 通 过 这个 案例 的 自主 学 习 。 很 快 掌 握 了本 课 教 学
例 的关 键 点 。
是我们身边 发生的事情 。 这 样 的案 例 . 较 容 易 引起 学 生 心 理
上的共鸣 , 激起探究的兴趣 , 从 而 取 得 预 期 的 教 育效 果 。
例如 , 笔者在进行 《 经济 政治与社会 》 第 三课的“ 依 法 纳
练 习~ 迁 移 。 笔者 通过 在课 堂 中 的实 践 , 谈谈 对 案 例 教 学法
的一 点 认 识 。
一
使 他 们 在 讨 论 时 能 够 表 达 不 同 的意 见 。 安 排 讨 论 时 要 确定 主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代社会,教育被视为国家的根本大计,而学校德育教育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传统德育教育模式面临着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实践,以期提升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适应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德育教育不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只有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模式,加强德育实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新课改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这种理念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要求德育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教育和道德规范的灌输,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道德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改强调跨学科教育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德育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
新课改为中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德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将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2 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不足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德育教育过于注重灌输式的灌输,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学生在被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思考和参与,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
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分析
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分析王晓斌“德育课讲的内容太枯燥”、“不喜欢死记硬背的概念条条”、“不喜欢生硬呆板的说教”……这是许多学生在学习德育时的感慨。
确实德育课的基本理论抽象而深奥,如果再从概念到概念,以理论理,就事论事,空乏说教,只有抽象的理论,没有具体生动的实际,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呢?因此,作为德育课教师,就应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变“灌输式”传统教学为“案例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实施所谓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一)案例的收集、整理阶段作为德育课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平台,收集一些具有生活化、本土化、专业化的教学案例,然后进行整理。
整理过程中要注意素材来源的真实性、素材的典型性。
(二)课堂讨论与交流阶段首先是小组讨论。
划分小组并指定小组负责人,让学生面对活生生的案例开动脑筋,触动灵魂,并且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形成小组分析意见。
其次是班级讨论。
代表阐述共性与个性的观点,进行交流。
(三)归纳总结和精讲理论阶段。
教师根据讨论交流情况把握时间,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并得出正确结论二、有代表性的几种案例教学(一)新闻案例与百姓案例教学新闻案例与百姓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财政和金融”时,我讲述了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提出金融危机对我们老百姓有哪些影响、我们中职学生在校应作哪些准备、如果你是企业领导你又怎么来应对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讨论后,学生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做法,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学生观点热烈,如有的学生说他要缩减生产规模,根据情况裁员,有的学生说他做不走就转行,有的学生说他要开源节流,降低成本等等。
中职德育课教学情境的选择与创设
中职德育课教学情境的选择与创设摘要:中职德育课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素质的提升,有效教学情境的选择与创设对德育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知识内化,构建内心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情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巧用案例创设情境开展教学的方法,日益被教师广泛使用。
在许多教师的精彩课堂上,有效选择的教学情境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反思,达到了教学目的。
这些课堂教学,有的如溪水细流,娓娓而谈;有的如惊涛拍岸,气势磅礴;有的如一幅恬静的山水画,意境深远。
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不少教师遇到一些困惑。
在选择案例与创设情境时,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和效果,没有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
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称为低效教学情境。
那么,我们中职政治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遵循什么原则?应该选择什么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素材?如何让情境教学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和目的?这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现结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教版)的教学实践,就怎样选择、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职学校开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围绕中职生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学习本课程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光讲大道理,如果只是一味的说教,会让学生产生反感。
如果只是讲授知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教师也不可能把课上得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投入,让学生做到知识内化。
德育课做到了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就是教学的艺术。
德育课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素质的提高,教学情境的选择与创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情境的选择与创设必须与教材有机结合,要切合教学目的在讲授《恪守职业道德》中的内容《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时,是这样进行的:首先,确定本次教学目的要达成的要求。
新课改下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新课改下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陶芳芳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普及,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人们的愈加重视,成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审美修养、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助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动力,形成良好的思政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在过去的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年龄阶段,有效的德育教学可以起到对学生的督促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应当积极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提升教学的实效。
1 增强课堂导入的多样性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能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好奇心旺盛,探究欲望强烈,但是学习能力大多有所欠缺,因此,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使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渊源》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经典影视剧《西游记》中的两个片段,一个片段是孙悟空打死了由白骨精幻化而成的村民,结果唐僧十分生气,念了紧箍咒,并将孙悟空逐出了师门,第二个片段是猪八戒偷吃农夫的西瓜,被农夫用锄头打,之后将西瓜献给唐僧,但是被唐僧拒绝。
在看完了精彩的视频之后,我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唐僧要将孙悟空逐出师门?为什么唐僧拒绝了猪八戒的西瓜?”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中职院校德育课教学案例选取基本原则刍议word精品文档5页
中职院校德育课教学案例选取基本原则刍议当下,多数学生对德育课的理解往往是传统说教、死板无趣,这一现状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德育课认识的偏差,尚未意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种普遍逆反心理的存在也影响着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如何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的认知,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是广大德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对此,我们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入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学生共鸣,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
在课程内容一定的前提下,教师对教学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可选在此处破题。
在选取德育课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主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
1.与时俱进,内容不断更新德育课与其它基础课程相较,更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由于教材的出版和更新有一定的周期,教材案例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在所难免。
这时,教师若仍沿用教材上提供的案例,就可能出现与社会生活、学生思想实际背离的情况,再加上学生对德育课原本就有的抵触情绪,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在德育课教学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德育案例,以贴近当下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
2.控制半径,时间空间接近德育课教学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案例发生的时效性和空间性原则,发生时间越接近当下,地点越接近本地,学生对此案例的兴趣度越高,教学效果会越好。
时效性原则即选取时间轴上距离当下越近的案例故事,其效果越好。
中职院校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相对浅薄,对古代或近代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而时间上离己身越近的人物或事件则会越熟悉,当然这也得益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娱乐节目的丰富化、多元化。
空间性原则即选取在空间半径上距离教育对象越接近的案例越好。
即使是教学对象十分熟悉的外国人物的案例仍远不及本土化的故事更贴近教学对象,教育对象甚至会因为自己身边、自己国家就拥有可以与国外人物相“抗衡”的优秀代表而倍感自豪。
3.关注热点,结合学生兴趣此处所指的热点可以是新闻时事热点,也可以是案例选取时社会大众关注较多的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