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设计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细胞分化与凋亡实验室1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细胞分化与凋亡实验室1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

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来探讨和揭示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并由此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

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指机体各个系统的许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

本大纲适合于护理专科、口腔医学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及医学检验专业。

本大纲根据陈国强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

2.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能应用于临床。

3.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要求依据掌握和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分析和应用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为主:题型为:1.名词解释,2.是非题,3.填空题,4.单选题,5.问答题(含分析题)。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健康、疾病、病理过程、病理状态、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等基本概念;疾病发生的条件和基本机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转归。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病理生理学》Ⅳ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病理生理学》Ⅳ --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Ⅳ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501007035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Ⅳ课程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药学、护理、公卫等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学科,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医学知识。

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

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后劲。

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性学科。

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掌握:病理生理学现代概念;病理生理学与病理解剖学、生理学异同。

熟悉:病理生理学建立的标志(实验生理学、体液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了解:病理生理学创建过程。

【授课内容】一、解剖学的诞生、生理学的建立二、“疾病的生理学”概念建立三、病理生理学概念建立四、病理生理学成熟过程中的插曲五、病理生理学与时俱进疾病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健康(WHO定义)、疾病(基于稳态紊乱定义)、基本病理过程、病因(基本病因)、致病机制(基本机制)、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全脑死亡)的概念。

熟悉:亚健康、亚临床疾病、综合征、危险因素、易感性、遗传易感性、直接死因、根本死因的概念。

了解:健康维度、健康促进、死亡诱因、死亡辅因、猝死、植物状态、昏迷、安乐死、假死的概念。

【授课内容】一、健康与疾病二、疾病(一)病因(二)疾病的发病机制(三)疾病的异常生理表现三、健康与疾病的转化(一)亚健康(二)亚临床疾病四、探讨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意义五、生与生命六、死(一)传统死亡(二)脑死亡(三)信息-理论死亡(四)死因(五)与死亡相关的状态疾病发病机制概论掌握:①复杂疾病概念和表现;传统与现代生物研究模式对疾病发病机制不同的观点;②各组学概念、系统生物学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杂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③良性循环、恶性循环概念。

《病生教学大纲》word版参考模板

《病生教学大纲》word版参考模板

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认识和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内容、在医学中的地位、学科特点及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教学要求1.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内容、在医学中的地位、学科特点及其研究、学习方法。

2.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

3.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

4.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内容、在医学中的地位、学科特点。

2.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

3.循证医学的概念。

4.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

5.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教学目的本章也称为病理生理学的总论,学习时要求理解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要求1.掌握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3.掌握疾病发病学的共同规律及脑死亡的定义。

4.熟悉各类病因的特点。

5.熟悉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6.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三、教学内容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病因学概论:(1)疾病发生的原因。

(2)疾病发生的条件。

3.发病学概论:(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4.疾病的经过与转归:(1)疾病发生的经过。

(2)疾病的转归:康复和死亡,脑死亡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一、教学目的在了解水、钠正常代谢的基础上,认识水、钠代谢紊乱的概念、分类、特点、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水、钠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二、教学要求1.熟悉水、钠正常代谢(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钠的生理功能,水、钠平衡及体液的正常调节)。

2.掌握水、钠代谢紊乱的概念和分类。

3.掌握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减少(等渗性脱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水肿等水、钠代谢紊乱的概念、特征、原因、发病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4.熟悉其他类型的水、钠代谢紊乱。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对象:探讨生总学时数:36 学时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目的要求】1.驾驭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2.驾驭受体异样的信号转导异样;3.熟识 G 蛋白异样在疾病中作用;4.熟识多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的关系;5.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的关系;6.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6 学时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一、传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1.接受和转导(通过配体调整;通过 G 蛋白调整;通过可逆磷酸化调整)信号对靶蛋白的调整。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通过刺激型 G 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 cAMP-PKA 通路;通过抑制型 G 蛋白(Gi),抑制 AC 活性,导致 cAMP 水平降低,导致与Gs 相反的效应通过 Gq 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双信使 DAG 和IP3;G 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激活 MAPK 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PI-3K-PKB 通路离子通道途径)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整受体数量的调整受体亲和力的调整其次节信号转导异样的缘由和机制一、信号转导异样的缘由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信号转导蛋白数量变更;信号转导蛋白功能变更—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的产生缘由和机制;抗受体抗体的类型—刺激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内环境因素。

二、信号转导异样的发生环节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一、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雄激素受体缺陷与雄激素反抗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反抗性糖尿病。

二、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生长激素过多)三、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1.肿瘤(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生长因子产生增多;受体的变更,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样增多和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变更。

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病理生理学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从功能与代谢变化来探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病规律和基本病理机制,科学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为防病、治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病理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目前转化医学的基础。

病理生理学基于注重基础,导向临床,包括揭示疾病基本规律的总论,基本病理过程病理生理学及各论,即器官系统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通过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的培养,为其今后科研素质的提高及培养创新精神打下基础,因此同时包括一些科研方向导向的新进展。

二、理论教学内容1.绪论和疾病概论掌握内容:病理生理学和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健康、疾病的概念;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了解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研究方法;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疾病的病因学及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疾病的转归。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掌握内容: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概念、发病机制、特点和对机体影响及其机制(重点为三型脱水)。

了解内容:正常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及代谢调节。

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掌握内容: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及水肿的特点,心力衰竭和肝硬化引起水肿的机制。

了解内容:正常血管内外水平衡,体内外水代谢平衡。

4.水、电解质代谢紊乱(3)掌握内容: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发生原因、代谢规律和对机体的影响(重点为心脏、骨骼肌和酸碱平衡)及其机制。

了解内容:正常钾平衡的调节(跨细胞转移和肾调节);各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5.酸碱平衡紊乱(1)掌握内容:酸碱平衡的概念和酸碱失调的概念;四型单纯型酸碱中毒的概念、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阴离子间隙的概念。

了解内容: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6.酸碱平衡紊乱(2)掌握内容: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呼吸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和机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课程类型: 必修专业基础课(影像专业为选修)总学时:72(临床医学76)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24(临床医学28)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心电与超声、卫生事业管理、麻醉学、急救医学专业方向、影像学、药学等专业使用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而且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被国家教委列为医学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

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性学科。

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过渡性学科。

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后劲。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大纲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按照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要求对教材内容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牢固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熟悉:对教材内容以清楚地理解,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

了解(或自学):对教材内容一般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概述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发病机理以及疾病全过程中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揭示疾病本质的科学。

它是一门机能性基础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实验学科。

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学生可正确掌握认识及处理疾病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学习各门临床课奠定基础。

本课程奠基于雄厚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基础之上,故必须有扎实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知识。

本课程总课时73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别为46:27学时。

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点是病因、发病机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实验以建立疾病的动物模型为主,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机能,培养学生初步科学实验能力,结合临床进行病例讨论。

适用教材:《病理生理学》(苏静怡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地二版),主要参考教材《病理生理学》(金慧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正文部分第一章病理生理学总论学时:4学时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掌握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疾病概论理解什么是疾病,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第三节病因学总论一、疾病发生的外因:掌握病因及条件(诱因)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熟悉致病因素的分类;了解生物性病因的致病特性。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熟悉机体机能状态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自然、后天及人为的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第四节发病学总论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熟悉屏障的分类及作用特点,了解致病因素蔓延的常见途径。

二、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疾病发展的因果交替规律;熟悉症状与体征的概念;了解损伤与抗损伤过程的相互关系及疾病发展的影响。

三、疾病转归的一般规律:熟悉疾病康复的概念;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传统的死亡分期及其主要特征,复活的条件;了解判断死亡的标准,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区别。

第二章水和电解质代谢障碍第一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学时:3学时一、熟悉正常人体与电解质的含量、分布、不同体液间水与电解质的交换,人体水的出入量以及与电解质的调节。

《病理生理学B》教学大纲全套

《病理生理学B》教学大纲全套

《病理生理学B》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B总学时:48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16学分:2.5先修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从功能与代谢角度来探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基本机制,科学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疾病时功能代谢变化的共同规律,为临床医学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疾病防治开辟新思路和新方向。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1.l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1.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3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自学)教学要求:1.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任务、地位与内容。

3,了解主要研究方法及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二章:疾病概论(1学时)教学内容:2.1健康与疾病2.2病因学2.3发病学2.4疾病的转归教学要求:1.掌握健康与疾病的概念;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2.熟悉疾病的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3.了解疾病谱的变化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疾病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学时)教学内容:3.1水、钠代谢障碍3.2钾代谢障碍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水、钠代谢障碍的概念、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正常水、钠代谢及调节;熟悉各种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及发病原因;熟悉钾代谢障碍发病原因。

2024年病理生理学教案大全(多场合)

2024年病理生理学教案大全(多场合)

病理生理学教案大全(多场合)病理生理学教案大全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对于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理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技能。

2.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病因、病理过程、病理状态等。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炎症、肿瘤、休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

2.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3.病理生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病理生理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运用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全面考查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病理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周)2.第二阶段: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6周)3.第三阶段:病理生理学实验(2周)4.第四阶段:复习和期末考试(2周)六、教学资源1.教材:《病理生理学》2.参考文献:《病理生理学进展》、《临床病理生理学》等。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0410036学时与学分:3 学分/54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2 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合用专业(方向):药学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属于西医学基础课程。

课程重要讲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其重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普通规律,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和原理,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涉及理论讲授和实验(动物实验及录像等),学习过程中要理论亲密联系实际。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第一章绪论 1 学时目的规定【掌握】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

【理解】理解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办法。

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病理过程概念。

2.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办法。

3.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等。

第二章疾病概论 2 学时目的规定【掌握】掌握健康、疾病的概念,掌握脑死亡概念。

【熟悉】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熟悉疾病因素、条件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

【理解】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通规律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疾病的转归、脑死亡的判断原则和脑死亡的意义。

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

2.病因学(1)疾病发生的因素:概念、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少或过多,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2)疾病发生的条件:概念、因素与条件的关系。

3.发病学(1)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通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十堰)0905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十堰)0905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本科专业使用)【目的要求】熟悉: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以及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试举例说明。

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二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掌握:疾病、脑死亡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熟悉: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了解:康复、死亡,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教学难点】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原因与条件的辩证关系;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教学内容】健康与疾病:健康、亚健康的慨念、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

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疾病的转归:康复,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健康?什么是死亡/脑死亡?2.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有哪些?3.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4.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有哪些?5. 以外伤使血管破裂而引起大出血为例,说明发病学中因果交替转化、恶性循环的规律。

6. 举例说明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7. 试述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矛盾斗争规律。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目的要求】掌握:常见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常见水、电解质(水、钠、钾)的正常代谢及其调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病因。

熟悉:低钾血症与低镁血症的关系。

了解:各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镁、钙磷代谢紊乱的概念、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供本科各专业使用)前言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

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作为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疾病及患病机体的有关知识。

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①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概论;②基本病理过程,或称典型病理过程;③病理生理各论,又称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本教学大纲规定了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所列内容一般来说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在"目的要求"中提示要求学生对教材"掌握"、"熟悉"及"了解"的档次。

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应学会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并作出科学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独立思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辨证唯物的世界观。

理论课内容与要求一、疾病概论(包括绪论)目的要求: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主要研究方法及发展史);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掌握疾病和脑死亡的概念。

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主要研究方法和发展史。

疾病的概念、健康与疾病。

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近年来受人关注的分子病理学和分子病。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脑死亡概念。

二、电解质代谢紊乱目的要求:了解正常水、钠代谢的平衡和调节;熟悉水、钠代谢障碍的类型;掌握常见水、钠代谢障碍的机制和特征,水肿的发病机制和钾的代谢障碍。

内容:正常水、钠代谢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平衡,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调节。

最近证明的影响水、钠代谢的重要体液因素:心房肽、水通道蛋白。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高容量低钠血症;等容量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水肿水肿的发病机制:血管内外液交换平衡失调,包括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正常钾代谢: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跨细胞转移,肾对钾排泄的调节。

结肠的排钾功能;钾的生理功能。

钾代谢障碍:低钾血症: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高钾血症: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镁代谢及镁代谢障碍镁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低镁血症: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高镁血症: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钙磷代谢和钙磷代谢障碍钙磷的正常代谢,钙磷代谢异常:低钙血症、高钙血症、低磷血症、高磷血症。

三、酸碱平衡紊乱目的要求:了解正常机体酸碱平衡及调节,常用指标及意义: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病学及对机体的影响;熟悉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

内容:酸碱物质的来源及稳态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意义pH和H+浓度,动脉血CO。

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阴离子间隙。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双重性酸碱失衡、三重性酸碱失衡、酸碱。

四、缺氧目的要求:了解常用的血氧指标:掌握缺氧的类型、发病的原因及机制;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因素。

内容:氧的获得和利用:常用的血氧指标。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血液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组织细胞的变化。

包括代偿以及失代偿导致的功能障碍及损伤。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氧疗与氧中毒五、发热目的要求:了解发热的概念及体温"调定点"学说;掌握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改变。

内容:发热的概述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

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激活物:外致热源和体内产物;内生致热源:种业类、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调节中枢,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发热中枢调节介质,体温调节的方式及发热的时相。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物质代谢的改变,生理功能改变,防御功能改变。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六、应激目的要求:了解应激的概念、应激原和全身适应综合症;掌握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熟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应激性疾病。

内容:概述应激的概念、应激原和全身适应综合症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一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热休克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统。

应激与疾病应激与躯体疾病:应激性溃疡、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应激的心理性反应及其异常、精神创伤应激障碍。

七、休克目的要求:了解休克的概念、病因及分类;掌握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和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熟悉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内容:休克的概念、病因及分类。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血期,休克难治期。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细胞代谢障碍,细胞的损失与凋亡,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病因学防治,发病学防治。

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目的要求: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及其常见病因: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熟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

内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的发病机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见的病因、发病机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促凝物质迸人血液。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血液凝固的调控失调、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九、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目的要求:了解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掌握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熟悉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内容: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原因和影响因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钙超载、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

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心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其它器官的变化。

防治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其它。

十、细胞凋亡与疾病目的要求: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凋亡的过程与调控以及细胞凋亡的机制;熟悉细胞凋亡与疾病及其在防治中的意义。

内容: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的过程与调控细胞凋亡的过程、凋亡时细胞的主要变化、细胞凋亡的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因素、细胞凋亡信号的转导、凋亡相关基因。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氧化损伤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钙稳态失衡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线粒体损伤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凋亡不足,细胞凋亡过度,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合理利用凋亡相关基因,干预凋亡信号转导,调节凋亡相关基因,控制凋亡相关的酶学机制,防止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

十一、心功能不全目的要求:了解心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诱因与分类;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及机体的代偿反应;熟悉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内容: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诱因与分类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收缩蛋白"调节蛋白;钙离子、ATP;心肌收缩性减弱:收缩相关蛋白质的破坏、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心室舒张功能异常;钙离子复位延缓、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心室舒张势能减少、心室顺应性降低。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心脏代偿:心率加快、心脏扩张、心肌肥大;心外代偿:血容量增加、血流重新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强;神经-体液的代偿。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肺循环充血、体循环淤血、心输出量不足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十二、呼吸功能不全目的要求:了解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掌握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谢和各系统功能的变化。

内容: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呼吸衰竭和呼吸衰竭指数原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与原因、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弥散障碍:弥散障碍的原因、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和原因、血气的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谢和各系统功能的变化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肾功能变化、胃肠变化。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十三、肝功能不全目的要求:了解肝功能不全的概念;熟悉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症的发生机制;掌握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决定和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

内容:肝功能不全的概念肝功能不全的分类及病因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症的发生机制物质与能量代谢障碍、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出血和出血倾向)、免疫功能障碍(继发性感染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解毒功能障碍(肝性脑病)、肝性腹水、肝性功能性肾衰(肝肾综合症)。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GABA学说、当前的观点;决定和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

肝性功能性肾衰防治肝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基础十四、肾功能不全目的要求:了解肾功能不全的概念、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和类型以及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熟悉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及其特征;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发病及其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内容:肾功能不全的概念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与类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经过;、少尿的发生机制:肾缺血、肾小管阻塞的损伤作用;肾小管原尿反流;少尿期的代谢紊乱: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水中毒;肾组织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